新时代学校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初探
2020-06-01林粤瑞
林粤瑞
摘 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不仅要具有强健的体魄,也要具有高素质的思想,他们的思想道德将会影响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也能让学生离开高校时,有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处理社会人情世故的方法。学生在具有完整思想的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所以在高校应提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相融合。
关键词:新时代;学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任务和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引领力,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1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体育技能的教育等,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实施教育,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体育的课程目标主要有运动的参与、运动的技能、身体素质提升、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的适应等方面,而运动的参与、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主要是培养体育素养的内容,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的适应等则是对学生关于心理品质和健康、社会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等进行的培养,其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和体育教育目的相一致的,并且也是落实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2]。
2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理念滞后
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名词,教育理念的革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进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纵观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德育、体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边缘化、碎片化导致许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理念都较为滞后,对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没有足够的认识,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对体育精神、德育精神的理解。体育教学仍偏向于技能教学,缺少系统的教学过程。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相互融合的基础。但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滞后,致使许多教學改革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2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达到良好的思政教学目的,需要教师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等情况。想要在体育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政治觉悟,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手段,但是一些教师尽管在教学中进行了思政方面的内容教学,而由于其并没有经过专业性的思政教学指导,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往往不科学,导致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口头强调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学生对这种思政教育方法没有新鲜感,对思政抽象的观念和知识往往也不是很感兴趣,进而也会产生对课程思政内容不重视和学习不积极等情况。
2.3 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教学是教师、学生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协作共建的一个系统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合理、科学的评价考核方法来揭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但现如今,无论是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还是针对教学的评价考核,都只是简单的形式化评分,对教学活动的改善没有参考价值。同时,传统的高校院校教育体制导致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评价、考核措施无法落实,管理层、体育教师之间无法形成合力。
3 学校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途径
3.1 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诉求
(1)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其坚持进行体育活动,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其制定奋斗目标、学习规划。在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宣扬正面的体育文化,让其树立起新的学习目标。(2)注重道德行为、意志品质的理论灌输。将道德行为教育、运动方法教学、意志品质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体育运动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度。(3)实现从“约束”到“教化”的转变,消除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让学生能够以辩证的、客观的、自由的态度去面对体育教学。
3.2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
要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高质、高效的课程思政教育,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对课程思政进行理解和掌握。高校体育课与对思政的融合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教学法和延伸的教学法等,进行思政内容的引入。比如,游戏的教学法在篮球运球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运球接力,在锻炼学生运球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延伸的教学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教师可以对我国乒坛著名的乒乓明星事迹进行延伸分享,不仅可以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进行强化,还能够对他们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
3.3 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在体育文化中,应该注意思政教育的发展。体育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的载体,使思想政治在大学生之间更广泛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增强体育文化氛围,体育课环境的营造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支持。比如每届运动会都会有一个主题,将运动精神寄托在体育文化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学校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建筑风格,或是校园设计,宣传一些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精神。教师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相结合的思想。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给同学们灌输一些体育精神文化,更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老师应该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中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思想道德的修养。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场地,使学生得到全身心的锻炼。社会方面也应该注重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的结合,教师和社会应该为学生传输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玩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充分发挥社会优势,做好宣传,多举办一些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习得道理。也可以采用团队教学方式,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社会和老师在不断的学习、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更能接受自己的思想观念,以使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应该改变学校的设施硬件,使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学校及社会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3.4 利用互动平台,注重思政信息反馈,力求思政教育成效
(1)关注学生手机信息反馈,与其进行互动,助推情感交流。手机思政工作更多的是间接交流,非直面性强,所以反馈调节应注重其情感互动,强化情感交流,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与工作对象的情感共鸣,注重共同探讨、共谋举措,实现互相关照、彼此融通、心灵共振、情感共鸣。(2)加强双向互动,实时因势利导。充分把握手机思政工作的特点,发挥实时、高效、互动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双向互动,实时因势利导、实时干预、实时调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调节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调节教育能力,自觉实现主体的客体化,与学生共进共勉。(3)实现实时互动,着力即时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方法很多,但对手机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实现实时互时、着力即时调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讲究快捷高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节的对象是经过学习的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人的思想是鲜活的、变化的,尤其对当代“95后”大学生而言,思想变化迅速、大胆、干脆。因此,手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调节方法也讲求快捷高效、即时调节。
4 结语
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特点,为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載体,运用好体育这一创新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实际出发探索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大学生喜爱的多种途径,有利于引导现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有效推动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发展,达到多赢。
[参考文献]
[1]沈道波.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分析[J].长江丛刊,2019(31):191,193.
[2]樊戍华.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J].教师,2019(29):7-8.
[3]姑扎丽努尔·托乎提.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喀什大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9(37):146-147.
[4]李伟,吕宏伟.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7):128-129.
[5]郭玉.以体育礼仪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6):24-25.
[6]沙菲.体育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