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德育研究

2020-06-01谷长春

科学大众 2020年3期

谷长春

摘   要:我国音乐教学中的层级教育使得大多数音乐教师过度重视音乐技巧的传授和培养,却在音乐课堂中忽視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最终导致音乐教学的过程与“人的教育”形成了偏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代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发展也要与国民素养的提高相适应。因此,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渗透德育教学,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在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钢琴教学同样也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思政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德育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视角;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德育研究

现阶段,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相当多的不足,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创新及优化教学模式及方法、合理运用德育教育与钢琴教学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舞台实践机会等,如此才能不断加深高校钢琴教育改革的程度,通过音乐教学显著地提升学生素养,为社会培养大批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优秀人才。在有效促进高校钢琴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社会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1    思政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教育同样也要贯穿于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使钢琴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不只是单单使学生学习钢琴的使用技能。欣赏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同样也可以教化民众。在我国古代,孔子就认为音乐是教化民众的最好方法。到了秦汉两代,儒家提倡以礼为核心,而音乐注重的是内在的修养。因此,综合上述,就音乐的发展和内涵来看,音乐可以影响人的内在品质,同样也可以使用音符和韵律改变一个人。到了现代,我国各阶段的教育都要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音乐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通过音乐的影响,礼制教育才能够通畅顺利地发展下去。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音乐的教学不只是供学生学习和欣赏,其中,道德教化的功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现代音乐教学来说,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同样也是不容小觑的。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学生钢琴相关知识以及技巧,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之中的情感,认识到自身的思想观念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些都与德育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钢琴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共同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如果一个人在钢琴方面有丰富的情感,同时也体现出了对钢琴和音乐的强烈热爱,那么这个人在德育方面也容易体现出积极和乐观的一面。

2    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2.1  学生专业素养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国内高等院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也因此激增,使得生源质量水平有所下降,部分学生素质偏低。艺术院校在招生时,会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从而奠定扎实的功底,但是这部分学生在文化课程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导致其文化素养水平较低。近年来,为了让更多在专业方面具有天赋的学生进入艺术类高校就读,教育部开始下调招生分数线,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强化专业技巧,可以成功进入艺术类院校就读,导致学生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不达标,同时也给高校钢琴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2.2  教材的选择不合理

初入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成长环境不同,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音乐教学的目的性及教学曲目的针对性有所下降。部分学生的钢琴基础较为扎实,学习时喜欢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十分注重技术方面的训练;而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甚至从未接触过钢琴,在演奏时不知该如何着手,无法独立地完成作品。

2.3  教师综合素质与实践不符

新时期新的教学现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来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就钢琴教学而言,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对于新理念和新方法的理解不到位,对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有所欠缺,导致钢琴教学发展受到阻碍。

3    高校钢琴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3.1  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

传统高校钢琴授课模式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采取技能的授教,一般都是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而随着钢琴教学德育模式的提出,课堂应该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解决问题的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可以在首堂课对作品进行示范演奏,仔细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分析其展现的情感,进而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和问题汇总。在第二次上课时便让学生主动对上堂课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讨论具体演奏的技术和理解的难点,由老师最终统一解决。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了德育启发,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以及教学的效率。

3.2  扩展钢琴教学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钢琴授课方式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由难度不大的曲目入手,然后渐渐提升难度,这样的做法也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对后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时可以将难度具有差异的曲目进行穿插学习,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对于风格变化多样和难度差异大的曲目的适应力和掌握力。此外,可以在日常教学练习中加入具有练耳效果的曲目,进行听辨练习,以此锻炼学生感受力的敏锐度以及灵活度,优美的音乐旋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听作品进行充分想象。还可以增加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即兴自弹自唱的环境。此种方式不仅利于学生感悟作品的感情和情绪,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个人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舞台表现力。

3.3  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以教学反馈以及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对于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杜绝学生“不消化”的现象。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钢琴教学要求教师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实践能力,对于高校钢琴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学经验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是提升钢琴教育效率的途径之一。首先,引进高素质人才,高校可以聘请学术权威型人才到校任教。其次,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对于潜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加强培养,为其提供学术研讨、进修等机会。最后,采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制度,激励教师自我提升,遵守优胜劣汰的原则。

3.5  创新差异化教学模式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要有效推进,就要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与现实性问题,创新出差异化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每位学生潜能,这就要求将个别化、小组化、集体化3种基本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有效破除集体课“一刀切”统一对待难题的问题,并将学生个体差异纳入考量范围。同时,秉承启发性原则,将学生作为主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发散,按照层次化要求实施钢琴教学,全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有益提升,进而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

3.6  完善多样化评价体系

单一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并不满足实际考核要求,这就需要根据学生水平层次差异,完善多样化评价体系。一方面,基于形成性评价,除演奏能力考核外,也应将理论、笔试、艺术史、教学法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还应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投入程度、情感表现力等因素,采取定期抽查、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在评分方式方面采用自评、师评、互评等方式使形式多样化,确保考核评分的公平性。

4    结语

高校钢琴教學德育教育是新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思政教育与音乐的紧密联系,对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新时期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实践充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客观实践基础,将具体的使钢琴教学与德育有效结合,提升质量和效率。在不断实践中创新钢琴教学理念和模式,丰富钢琴教学手段,实现钢琴教学的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钢琴专业知识、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亮.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融合[J].北极光,2018(11):40.

[2]唐薇.高校钢琴教学德育的渗透路径[J].明日风尚,2018(19):249.

[3]唐薇.“思政”视域下德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8(17):119,121.

[4]唐薇.“思政”视域下高校钢琴教学德育模式的可行性[J].艺术评鉴,2018(15):116-117.

[5]吴晓君.论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互动与融合[J].长江丛刊,201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