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观点

2020-06-01

产权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融疫情经济

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3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方面,应该说,这次应对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潜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加快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

稳外贸就是稳固我国在国际产业生态链的位置

财经专栏作者刘晓忠3月21日在新京报撰文——

稳外贸、稳外资就是稳固我国在国际产业生态链的位置。这要求政府亟须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低成本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一方面需完善透明性担保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完善防护型保障体系,为国内企业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保障,进而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同时,也要尊重市场规律,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切实有效降低国内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轻装上阵。总之,稳外贸、稳外资,不仅需要逐步修复与各国之间的国际经贸关系,也需要国内企业迅速适应新的国际经贸环境。保持内外兼修,才能在疫情之后,使经济发展重新回归到正常轨道。

疫情对美国的影响堪比大萧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3月21日举办的 “博疫论”第二十期线上论坛上表示——

此次疫情对于美国的冲击需要我们具有想象力。过去经济金融学界对这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仅仅停留在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而这次恐怕要拿1930年代的大萧条来对这场疫情的经济金融危机进行基本的大比较,因为这场疫情对于美国的经济金融,以及对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冲击,已经在很多层面上超过2008年了。具体来看,美国相当多的经济金融工具已经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猛烈了,比如推出1万多亿的刺激政策,直接紧急降息至零利率。

经济复苏希望不能完全寄托于报复性消费

专栏作家徐立凡3月20日在新京报上撰文——

对疫情给经济造成的冲击,既包括内部的也包括外部的。当下,外部风险已不只是单边主义肆虐,还包括疫情肆虐。此外,各种因素叠加下,3月以来美、欧、中东金融市场的恐慌水平已达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程度。估值过高、大量的赎回需求和程式化交易,迫使各种资金夺路而逃。严格的金融监管虽部分阻断了这种恐慌情绪在中国市场的传导,但美欧的零利率-负利率政策已持续时间过长,边际效应趋于零。尽管我们有灵活的调控机制、资源调动能力和确定的新兴战略产业等诸多工具可用,但不能依赖于对存量资源的消耗上,也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于疫情结束后势必出现的报复性消费上涨。报复性消费更多具有统计意义,而难以持久。

中国经济要严防二次“感冒”

普华永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礼卿近日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随着中国国内的疫情总体形势向好,经济也开始“回暖”。但受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中国经济将面临新挑战。建议采取三点措施,第一,积极制定应对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多扶持措施。第二,稳妥处理好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之间的关系。第三,培育经济新动能,转危为机。此次疫情期间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中国应积极推动新基建项目落地,如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进一步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采取上述措施,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自身“免疫力”,预防经济二次“感冒”,对于中国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疫情下政府可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

稳定房地产市场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3月19日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表示——

目前,一方面,政府需要防止疫情扩散;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同时帮助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渡过难关。一是针对企业因销售受阻和开复工延迟带来的现金流压力,整合目前已經推出的散点式的纾困政策,如延长纳税期限、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租金减免等,形成一组纾困政策包。二是可以鼓励线上业态发展,加强对线上化技术支持企业、线上化项目的政策补贴和扶持力度。三是适时推出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市场秩序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仍需要坚持市场化

与国际化的既定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近日在“全球金融大动荡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播活动中表示——

中国金融改革仍需要坚持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既定方向。首先,要基于脱媒趋势的力量,推进资本市场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很多人当前没有意识到金融市场化巨大的价值,还是把特殊重要的位置给到了金融机构。实际上,金融市场化力量要比机构的力量大得多。其次,中国金融的国际化进程,不能因为疫情等黑天鹅停下脚步。当前中国的重点是让经济恢复,但从长远目标来看,中国金融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而金融开放恰是我国经济领域最艰难的一个“开放”。但我不认为,如果我们金融开放之后,人民币就会面临多大的风险。我们要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与竞争力。

中国经济会实现V型反转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3月19日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

我认同中国经济会经历一个V型反转。本次疫情叠加春节,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1-2月份投资,工业和消费的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但也应该看到,通常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第二产业投资占全年的比重只约在十二分之一左右。2019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8.1%和8.5%。可见,后三个季度存在着追回一季度投资损失的可能。在需求恢复和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大的共同作用下,经济运行3月份开始向好,二季度增长可能达6%以上、三四季度会更快些,从而形成V型反弹,全年增长可能达到5%以上,仍有可能基本达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控制疫情才是应对当前危机的良药

中泰证券旗下齐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3月17日在腾讯新闻发文指出——

从美联储的举措看,降息超预期,量化宽松力度也超预期,如此大力度地救市,只有在发生股灾的时候才这么做!这分明不是来对付经济衰退,而是在应对金融危机。此外,如果仅仅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那还简单。问题是疫情导致了人口的流动性和货物的流动性受阻,这才是货币政策无能为力的地方。因此,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助于疫情的控制,而控制疫情才是应对当前危机的良药。故预判疫情趋势可以作为决策者如何出政策组合拳的重要依据。但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似乎慌不择路,反而导致投资者产生悲观预期。

猜你喜欢

金融疫情经济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经济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