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希之:中国感光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2020-06-01王东梅

产权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感光

王东梅

上点岁数的摄影人,都知道“公元”胶卷与相纸。生产这种名牌产品的广东汕头感光化学厂,座落在离汕头市区3.5公里的大路村。它的前身是我国第一家感光材料厂——公元摄影化学厂,创办人便是我国感光化学工业的开拓者林希之。

太古南记行的十二少爷

林希之原名应熙,1921年出生在汕头市一个六世同堂的大家庭。这个家从他祖父起就代理英商太古公司船务,所办的太古南记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了财。林希之是三爷叔龄第一继室许氏所生,在家中排行十二。生母在他7岁时病故。这年他遵古礼穿红皮屐拜孔子后受业于塾师。

1934年秋,林希之上汕头市私立英华补习学校念书。他半点公子哥儿的习气也没有,天天脚登力士胶鞋走读,一文零用钱不花,只管潜心向学,因而各科成绩均优。

抗战初他随家避乱香江,投考赤柱一所贵族学校圣士提反书院,插进了三年级(相当于高一)。此地风光旖旎,环境清幽,师资和设备都是第一流的。富家子弟多半为“镀金”而来,拿到文凭就算,课余总是吃喝玩乐。林希之独保持一贯生活朴素、学习认真的作风,一套“四季呢”校服果然四季常穿,学习成绩则年年在班中名列第一,而且荣获过四年级特设的中文科金牌奖。

1941年秋,林希之以优异成绩考进香港大学。不料才念了一学期,日寇进犯香江,学校停办,他又随家乘船回了原籍汕头。南记行早已歇业,家中各房靠变卖产业维持生计。他同六七个辍学青年不甘附敌,又苦于精神无所寄托,便在1943年春因陋就简地创办起私立岭梅补习学校来。这间学校不以牟利为目的,简章上标明“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归汕同学主办”,课程也全仿英国学制,并敢于不设日语一科。为了避日伪耳,教师大多不用真名,林希之就化名“林驰”。他态度随和、衣着邋遢地踏上讲台,但教学却一丝不苟,博得了学生们的爱戴。

搜课之暇,林希之同异母兄勉之一起研制专治香港脚的药水“肤功”及肥皂等日用品,还试制小量显影药品供照相馆使用。他开始把学到的化学理论付诸实践,为日后办厂打下了基础。

1945年秋,日寇投降。林希之一心想深造,遂迫不及待地在10月下旬乘平底铁轮“祯祥”号离汕往穗,打算转沪投考圣约翰大学。岂料中途遇险,同行的亲戚皆罹难,而不习水性的林希之和侄子传宣似有神助,被巨浪冲到来救的机帆船边,幸存下来。那年他24岁。

在圣约翰大学专攻化学的三年间,他把十里洋场视同另一世界,除吃饭睡觉外,整个灵魂沉浸于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里。1946年以后战乱频仍,他为缩短求学时间,留下来念暑期班,争取多得些学分。看看只差半年方帽便可戴上了,时局却急剧变化,外籍教授纷纷回国,他只好于1948年末束装归汕。

这时节,林希之父亲已从新加坡回国,接任南记行总经理,独揽大权。本来林希之可以在船务行里挂名领薪,优哉游哉,可是,他既不屑争名逐利,又耻当寄生虫,于是一秉初衷,继续读着开始于约大,学习后期为美国ICS(国际函授学校)的化学工程专业,直至结业。

新中国第一张印相纸的诞生

林希之虽多年就读于洋学堂,但绝无崇洋思想,相反,对于火柴、蜡烛之类的日用小商品却要冠以“洋”字,极其反感,对于旧中国科技的落后状况,也极为痛心。他在中学时代已立下宏愿,要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在第二次辍学的1949年初,林希之虽说衣食无虞,但有一段时间傍徨苦闲过。他在政治上一向是个超然派。在上海读书时虽也摸触到时代脉搏,预见国民党政府末日将临,然而时局对于他,一直没有直接影响。他心灵深处的悲哀只有一个,那就是年将而立,学既不成,业又未立。

一天,他同一位刘姓同学聊天时忽问:“《史记》上说项羽读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结果学什么呢?”

“学万人敌。”刘姓同学回答。

他怅然说:“这我可就没办法了,我这副衣架般的骨骼,风一吹准会倒的。”

他的骨骼使他无法去“学万人敌”,但他的学识却使他下定决心要在科技领域里闯一闯。他一面坚持修完函授课程,一面制订科研计划。在他所长的化学领域内,科研项目浩如烟海,何者最适宜呢?经过深思熟虑,他选定了民族工业的空白点——感光化学为主攻目标。

1949年5月,林希之在南记行二楼开辟一间简陋实验室,取名“公元”,含开创新纪元之义。旁人讥诮他“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可他付诸一笑说,“十五夜来看灯吧。”

他开始试制感光乳剂。手头的资料和药物少得可怜,但他耐心摸索,制出了一些产品,可惜经过试拍和冲显,相纸上不是一片空白,就是一团漆黑。那种反复失败带来的精神打击,其痛苦是局外人所无法想像的。他当时对人说:“天下事没有比挫折和失败更难堪的了,每一回起码折寿一年!”

后来,相纸上逐渐呈观出模糊的影像,这使他兴奋不已。他托香港亲戚购到一本《贝克氏乳剂技术》,如获至宝,从头到尾咀嚼得稀巴烂。自此,初步掌握了乳剂的制造技术,涂出来的相纸开始显出面目可辨的影像来。

就这样迎来了汕头的解放。市场上洋货日稀,国产感光材料开始展现出大有可为的前景。林希之抓紧时机钻研,夜以继日,不幸由于操劳过度,得了肺结核病,医嘱亟须休息治疗。是暂且放下工作疗养呢,还是边治病边适当地工作?不消说,林希之选择了后者。

为了筹点科研资金, 林希之征得父亲的同意,写信给南洋一位老舅父,试用这样的话使他一发仁心:“请您莫把我当作一个晚辈亲戚来给予一笔贷款吧,把我看做一个可造之材来培植好了。”没想竞被斥为“不识时务的书呆子”。

此后,林希之越发埋头苦干。经过了长达两年的土法试验,终于获得重大突玻:1951年10月的一个深夜,在“公元实验室”内,腾起了一阵自豪的欢呼聲,林希之的万滴心血和汗水催生出新中国第一张氯素纸(印相纸),开启了国产感光材料的新纪元!

白手起家创办“公元”

初步的成果开始引起一些社会人士注意,两位摄影爱好者郭明声和唐成文,经人介绍同林希之结识了。他们十分欣赏林希之的韧劲,对其研究成就尤感兴趣,愿意出资出力来参与工作。林希之如虎添翼,攻克了一系列技术上的难关,掌握了较大量生产的初步技术,总算可以向市场推出产品了。

但是一开始,公元牌相纸吃了照相馆老板的闭门羹。幸亏国家有关部门伸出温暖的手:中央新闻摄影局来信鼓励;汕头市工商局和外贸部门大力支持……党和政府的雨露阳光,使公元实验室这株幼苗得以茁壮成长。

半年之后,又克服了不少技术上的困难,给正式生产铺平了道路,林希之便筹措了2万元殷金,郭明声腾出德兴路36号一幢三层楼作为厂房,于1953年4月1日挂出“公元摄影化学厂”的招牌,正式开工生产。建厂头几个月相纸产量尚小,以后逐月提高。天津聚兴照相材料行认为公元相纸质量优良,率先采用。税务机关不仅豁免全部货物税,还特许高达75%的利润。这样产品源源出厂,换回来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创业伊始,林希之表现出实业家的开拓和拼搏精神。他既非超人,又带着受肺病折磨的身体去适应每天动辄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岂非奇迹?!

他的老同事至今还津津乐道当年每天上午他走进厂门时的生动情景:受到恭候多时的各车间技术员的迎面拦截,问题有如波浪,一个接一个而来,他总认真对待,应付裕如,人们由此送他“万能钥匙”的美号。

林希之认识到产品质量是工厂的生命,他精心设计出科学的测验仪器——感光仪和密度计,又潜心研究相纸的保存问题。经过几个月努力,终于合成出我国第一种感光材料有机稳定剂——苯骈二氮唑,接着又解决了涂布和干燥的技术问题。涂布机的设计,可以说是这段时间林希之的一项重大贡献。

1954年7月1日,创立才15个月的公元厂正式实行公私合营,成为汕头市首批合营企业之一。林希之对于公私合营态度十分明朗,还动员老父积极拥护。

合营后工人和技术员们干劲冲天,受命为第一副厂长(后兼任总工程师)的林希之更加如鱼得水。他设计出两个比较正规且规模较大的车间——照相纸车间和钡地纸车间,这在国内都没有先例,可称为民族感光化学工业领域的一个突破。

林希之早年虽然抱有科学救国的宏愿,但是腐败的政治使他的抱负无法施展;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植下,公元牌感光材料得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事实使林希之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才有出路与前途。他对党的感情日益深厚并且郑重提出了入党申请。1956年3月,林希之被吸收为中共正式党员,介绍人是当时的中共汕头市委秘书长王军和公元厂党总支书记林子坚。南记行的十二少爷竟然成为共产党员,此事非但轰动了他出身的旧家庭,而且成为社会上特别是知识界的热门话题。林希之自己在入党宣誓时态度至为深沉,晚上回到家里再也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叫妻子添了两道好菜以示庆祝,还对妻子认真地说:“我这个人从此属于党和国家了。”

林希之以加倍努力报答党的知遇之恩。1958年间,他又设计了非林车间。胶卷软片经历了2000多次试验,历时4年余才大功告成,于这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从此,公元胶卷驰誉全国,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照相胶片的历史。

与此同时,初步研制成的水溶性彩色电影正片,经北京电影洗印厂制成《红日照山村》和《百凤朝阳》等彩色拷贝,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许。

1964年,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公元厂许多系列产品荣获国家经委的奖励。公元黑白胶片于1962年首批出口,以后数量逐年增加。日本《朝日新闻》曾发表文章,说公元胶卷和照相纸与富士产品在使用效果上几乎不相上下。

为了使中国的感光材料事业不断发展,林希之在从事科研,指导生产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工程技术队伍的培养。1955年他就建议开办了职工业余技术学校,自己兼任校长,自编专业讲义。1964年秋,他又倡议创办了汕头感光化学专科学校,择优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入学,毕业后享受大专学历待遇。厂办大专学校在当时全国同行业中可称创举。另外他还在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工人中发掘培养对象,请老技术员分工传、帮、带,他本人则对一部分思想素质和文化基础较好的青工,进行个别指导。于是一大批年轻人健康地成长,从中产生了工厂的技术、业务骨干。

林希之对我国感光化学工业的卓著贡献,受到汕头市委、广东省委以至中央轻工业部的赞扬。除了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外,他还是汕头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市科委副主任。1959年轻工业部还特邀他参加全国劳模群英会。陶铸专门为公元厂撰文,肯定了林希之的功绩。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记录片《白手起家》,介绍林希之的科研成就和创业精神。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1960年,林希之赴沪做了切除右肺上叶和4根肋骨的大手术。医嘱须长期疗养,但林希之惦记着刚刚开始的片基工程设计,毅然赶回汕头。可惜正当他雄心勃勃地组织队伍攻关之时,那场特大的政治风暴袭来了。

1966年夏,林希之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接着他又被诬为“林家铺子”的头头,还要他检查交待执行陶铸“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罪行”。

在被揪斗和停职检查期间,林希之每月只领十余元生活费,妻子也受到株连。他早岁不慕荣利,在厂又从不以权谋私,而今真可谓两袖清风,何堪卒岁!在一连串暴风骤雨般的游街批斗之后,他体力不支病倒了。

在那穷病交加,调养匮乏的一两年里,只有同林希之相依为命的妻子高婉卿晓得他如何挣扎度日。她后来向人述说,林希之执着地抱着回厂的希望,在盗汗、痉挛、咯血的间隙,还按新拟定的研究计划工作。逢症状稍见好转,就又照常熬夜。经过抄家,可供参考的书籍和资料几乎荡然无存,但他庆幸尚有一副头脑和一支笔。妻子见他伏案焦思的情状,总是苦苦劝他保重,他却担心“时不我与”,有时竟像个书呆子般高诵孔子的名句:“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妻子只好噙泪走开。她哪儿了解丈夫在生命的尽头,还狠下着向“柯达”相“富士”挑战的决心呢!

1969年9月,林希之度过第48个生辰时,忽然感觉到口腔硬颚上长了两块什么东西,其后日益胀大,使他难以吞咽食物。亲朋看望时劝他赶紧住院切除,他却说,“我能多活五年就够了”。五年,在他想来不算短,还可以以为党和人民做好些事情。

但不到一个月,林希之就住进了醫院,不久即离开人世。

林希之的生命委实太短促了,但应该说是极为宝贵的,因为他将它奉献给了祖国的感光事业——性命同事业一起发光!

猜你喜欢

感光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论工艺美术与视觉美感
一种光感自动晾衣装置
感光器件尺寸:同样重要
触感光油为PE膜包装带来丝滑手感
索尼全画幅曲面感光元件专用35mm镜头专利公布
用途广泛宾得XG—1超级变焦相机
感光蔬菜真会让你越晒越黑吗
感光食物晚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