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20-06-01任坤
任坤
[摘要]工商资本下乡是解决农村产业凋敝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学术界对于工商资本下乡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工商资本促进农民收入提升的可能渠道,并基于此,针对性地从完善土地流转细则、提升农民人力资本价值、加大财政投入、多种资本协同作用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商资本 农民收入
1 引言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扩大等问题的不断凸显下,我国乡村社会正在面临劳动力外流以及农业产业逐渐凋敝的风险。在此背景下,要想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引导工商资本向农业领域倾斜的方法便成为不二之选。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撬动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其中,工商资本的工是指工业资本,商是指商业资本,工商资本下乡即意味着第二产业资本与第三产业资本对第一产业的反哺。下乡方式则主要体现在工商资本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规模化运营,所以从全国土地流转规模便可观察到工商资本下乡的程度。随着政府一系列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出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便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从2007年的0.64亿亩一直涨到2017年的5.12亿亩。但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是否让农民受益,基于此,本文对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民收益的影响作出研究。
2 文献综述
关于工商资本下乡对于农民收益的影响,现有学术观点尚未达成一致,部分学者持积极态度,认为工商资本的规模化经营方式要优于农民碎片化的经营方式。Philip Woodhouse (2010) 认为相比于小规模农业的低生产率,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率将会更高,从而有助于农民增收[1]。也有观点认为工商基本下乡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刘铮、赵志浩(2016)的研究指出工商资本下乡为农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要素,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都对当地其他劳动力产生了积极示范作用[2]。部分学者则认为工商资本下乡会对农村社会产生不利影响。黄瑜 (2015) 通过案例分析认为资本主义式的养殖基地会逼迫小农走向无产化道路[3];Maru Shete等(2015)在对埃塞俄比亚某地区的研究当中发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當地的粮食安全水平,致使当地居民收入下降[4]。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系统分析工商资本促进农民的可能增收渠道,然后由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
3 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民受益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农民收入构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其收入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即是农民靠出卖自己劳动力获得的财产性报酬;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指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或是农业二、三产业带来的收入。长期以来,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土地制度的完善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大量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后拥有更多的机会进城务工,这样就使得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从原来单一的经营性收入逐步向非农业拓展,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其收入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来源和动力[5]。1990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0.26%和66.47%,但到了2019年,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58.42%,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到24.34%。显然,工资性收入已经取代了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导地位。
3.2 工商资本下乡促进农户增收的机理分析
3.2.1 直接方式促进农户增收机理分析
(1)解放农村当地劳动力。工商资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从小农户手中获得土地后,农村将有大量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经营活动当中解放出来,这部分劳动力或者外出务工或者被下乡工商资本雇佣,这样农户既可以拿到流转土地所得租金,其间也可以获得务工所得工资。同时,下乡工商资本若是进入种植业环节等劳动密集型的领域进行生产,当地劳动力更有可能被雇佣,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熟悉,且种植经验丰富;另一方面,工商资本雇佣当地农民可以大大减少其搜寻其他劳动力的成本,同时也增进了下乡工商资本与当地农民的关系。这样,既解决了失去土地农户的就业问题,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比如说以南昌市梅岭镇的桑葚观光采摘园为例,在桑葚园务工的当地农民能增加两到三万的年收入。
(2)增加土地收益。当地农户将土地流转至下乡工商资本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土地租赁给工商资本,以求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由于这种方式不需要考虑工商资本的预期经营效益,所以比较适合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农户。另一种方式是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与工商资本进行合作,然后每年根据土地股份获得分红,相对进行土地租赁的方式而言,这种方式风险更高且对农户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更适合风险偏好型的农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将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广州市农地流转每年租金可达1200~1600元,农民以农地入股的形式每年收益在1800~2200元之间。
3.2.2 间接方式促进农户增收机理分析
(1)增加农户产品销售收入。学者曾博(2018)提到下乡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二元论”、“三元论”或者“多元论”[6]。其中提到的“二元论”是工商资本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参与农业领域,包括收购农业上市公司、“工商资本+农户”或者“工商资本+中介+农户”等模式。“三元论”按组织形态划分,包括“企业+协会+农户”或者“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无论哪种模式,工商资本都是以契约的形式和农民联系到一起,约定以保底价的基础上到期以市场价对农产品进行收购。由于工商资本在信息获取能力和以往的经营经验方面都优于普通农户,所以其对于未来农场品市场的需求状况的判断相对一般农户来说要更加准确及时,从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安排农户进行生产,以求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变化,这样一来便极大增强了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工商资本对于农业产前产后的投资,既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也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使得农民经营性收入得以提高。
(2)工商资本下乡的规模经济效应。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商资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土地经营碎片化状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工商资本可以集中低价向农户批发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三是工商资本下乡为农村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将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引入农村,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提高。以邳州市新河镇程圩村为例,当地通过成立劳务合作社进行土地规模化运营后,其中一块种植基地每年种地所得红利加上农民田间管理报酬一共高达六七万元,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直接从2016年的12000元增长到2018年的15000元。
(3)工商资本下乡的知识溢出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是不同主体之间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对知识进行传播。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以供应商、顾客或者合作伙伴的角色与农民进行接触,可以向前或者向后带动知识溢出效应。农民和其他经营主体对工商资本所引进的技术和经验进行观摩和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农民提升知识和技能,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提升了农民自身人力资本价值,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就业选择。同时工商基本的先进经营模式对于当地其他经营主体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帮助其他经营主体提升经营效益。
4 结论与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过程,工商资本下乡确实有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能性,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本文就工商资本下乡的一些细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农村投资环境,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首先要加大对农村道路、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从而吸引工商资本的介入;其次要构建合理完善的土地流转细则,以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犯为前提,确保农村碎片化土地以及相关闲置农村宅基地能够公平的进行流转。同时农村应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土地流转面积,避免农村土地大规模、过量的转出。
第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将土地转出后的农民属于农村剩余闲散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或者选择进城务工,或者被当地工商资本吸收。这时候,当地村委会和政府应当积极展开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对于引进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技巧需要进行系统学习,一方面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价值,确保其找到稳定的工作。
第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农民教育培训相关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只有配套合理完善的财政支持政策,工商资本才能有序进入到农业领域。同时,失去土地的农户便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基本保障,所以为农民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关系到土地流转是否能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工商资本对于农业领域的投资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政府还需要利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為工商资本的顺利介入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多种资本协同作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多重资本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以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下乡为主体,形成制度资本推力、金融资本助力以及人力资本拉力共同作用的局面,才能达到产业兴旺和农民富裕等战略目标。其中制度资本下乡是指为社会各界资本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地流转以及制定人才政策吸引人力资本向农村倾斜等。金融资本下乡则首先满足了工商资本进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其次基于农业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保险行业应积极推出农业保险新产品,以控制工商资本的经营风险。人力资本则是指精英从城市向农村的一个回流,这些人所拥有的新技术新知识在当地农村将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带领农村生产技术的提升和当地人力资本的增值。可以看出,五种资本缺一不可,它们内部是相互作用关系,向外则共同推动了乡村振兴,从而发挥出“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Philip Woodhouse.Beyond Industrial Agriculture Some Questions about Farm Siz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2010, (7) .
[2]刘铮,赵志浩.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冷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03):52-56.
[3]黄瑜,郭琳.大资本农场不能打败家庭农场吗?——华南地区对虾养殖业的资本化过程[J].开放时代,2015(05):88-105+7-8.
[4]MARU SHETE, MARCEL RUTTEN.Impacts of large-scale farming on local communitiesfood security and income level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Oromia Region, Ethiopia[J].Land use policy, 2015 (47) :282-292.
[5]张海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多元化结构特征问题分析[J].西部皮革,2018,40(06):114+116.
[6]曾博.乡村振兴视域下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合作机制研究[J].东岳论丛,2018,39(06):14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