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战“疫”中担起服务大局职责

2020-06-01浦玉忠

群众 2020年9期
关键词:抗疫新冠肺炎

浦玉忠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在“战疫”中的重要作用,将“科学防治”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南通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抓好学校防疫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战疫”力量和综合性大学的人才智力优势,落实抗疫各项部署,坚决担起服务抗疫大局之责。

科研攻关写在“临床第一线”。南通大学作为一所以医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在建设发展医学等相关学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的“新医学”理念。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我们坚持以临床救治为目标,从科研攻关中找疗法,打通从科研、临床到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全过程,形成一批“立地”成果。我校秦刚博士研究团队,采用湖北黄石市一线抗疫数据案例,描述了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下,黄石市新冠病毒肺炎的早期流行病学特征,指出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成功实现“压峰缓疫”效果,在国际权威期刊《临床感染病》在线发表研究报告,推介“黄石经验”,为当下全球高危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中国方案”。针对疫情中孕产妇易感人群,我校张玉泉教授团队就疫情期间孕妇的产前保健、疑似或确诊病例住院及分娩的处理提出应对及流程建议,并在《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发表“新冠肺炎疫情下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防护建议”等系列研究成果。刘璠教授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课题组合作,围绕疫情期间在傳染病防控流程下实施骨科急症的救治,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骨科急症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智能医学专家共识”,为临床骨科急症患者诊治提供了处理原则以及治疗选择,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技术研发打通“最后一公里”。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必须加快推进协同创新,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弥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之间的“断点”,尽快打通政产学研服的最后“一公里”。在此次疫情中,我校坚持“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依托科研平台,组织跨学科科研力量,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检测、防护用品、防护器材等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取得积极进展。我校生物医用防护材料创新团队,以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纺织工程、材料学、医学等科研力量,开发出新型驻极体熔喷非织造过滤材料,并投入产业化生产。联合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南通市疾控中心研发层压技术制备复合结构功能性面料,从原料上解决传统防护服材料热湿舒适性差等难题,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防护水平。徐海黎教授团队联合地方科技型企业,成功研发智能测控方舱,融合3D建筑打印与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人脸自动识别测温、鞋底消毒杀菌、无水洗手杀菌以及超声波蒸汽冲淋净化消毒杀菌系统,每小时可供300~500人使用,可广泛应用于机场、高铁、汽车站等场所,有效保障人流密集公共场所的防疫成效。庄勋教授团队与地方疾控部门和有关企业,研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智能APP,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线上实时信息采集、移动轨迹追踪,助力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全面升级。工程训练中心团队研发人脸识别测温仪,有效提高防疫测温设备精准度,大大缩短检测时间,目前已有效运用在南通地区大中专院校、街道社区、企业工厂等40余家单位。

医疗救治服务抗“疫”主战场。打赢抗疫阻击战,正面战场在重点疫区,首要任务是医疗救治。在我省组织援鄂医疗队伍驰援湖北的过程中,我校20家省内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先后派出重症医学、呼吸、感染科等科室276名医护人员,参与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等多个批次的支援任务,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支援武汉地区10余家医院、黄石地区4家医院,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医护人员坚守“主阵地”,守好“责任区”,为湖北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筑起钢铁长城,圆满完成支援任务。除支援湖北外,我校附属医院和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地方抗疫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承担了南通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收治任务,有序调度资源、发挥专家优势,开展精准治疗,成功救治了40名确诊患者,实现了“患者100%治愈、医务工作者零感染”的目标,为地方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努力。据不完全统计,5人获“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表彰,10人获江苏省表彰,1人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表彰,4人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表彰,附属肿瘤医院骨干带领的江苏重症护理支援队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此外,应交通运输部商请,我校在抗疫最吃劲阶段,紧急筹集700套防护服等物资驰援交通运输部下属武汉长航总医院,为抗击疫情贡献“通大力量”。

社会服务架起群防“连心桥”。抗击疫情需要在一线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也需要群众参与,形成群防群治、共同抗疫的大格局。疫情期间,我校师生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地方抗疫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我校公共卫生专业师生团队参与地方疾控中心疫情研判,统计分析数据近10万份,完成流行病调查报告近50份,助力防控策略制定和社区防控指导。艺术学院师生集体创作抗疫音乐作品《祖国在召唤》,在“学习强国”推送播出。应用心理专业师生联合地方广播媒体,自疫情发生以来,坚持每天推出“抗疫一语”。青年突击队江海心悦健康公益中心,针对疫情期间儿童可能产生的行为及心理问题开发系列线上课程,课程覆盖市区108个社区,浏览量达15000余次,还有学生志愿者在家乡和社区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多人次受到团省委等各级各类表彰,多家单位发来感谢信,肯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通大行动”。

校园防控夺取战“疫”双胜利。面对疫情大考,高校需将疫情防控和办学治校通盘考虑,一体部署,化危为机,切实打好“主动战”,在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科技防疫部署的同时,守好自身安全底线。疫情发生后,我校党委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宣传动员到位、教育引导到位、人员力量到位、防控措施到位。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把好学校安全“第一关”。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重点疫区师生落实“人盯人”。设立首批专项经费100万元,建立防疫资金支付“绿色通道”。开通网络心理热线,设置“疫期专项资助”,加大保障力度。开启“云”模式,推出“空中招聘”“网络课堂”“线上思政”,5100余名应届毕业生上线求职,开学首日298门课程上线,全校学生在线学习到课率95%以上,各级学生组织开展500余场主题班会、1000余场线上信仰公开课,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政大课堂。实施“帮扶计划”,对湖北籍毕业生,重点关注,定点帮扶,确保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低于全校平均水平。我校各项工作坚持“不断线”,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统筹防控与发展,为奋力夺取“双胜利”作出最大努力。

(作者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喜欢

抗疫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