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人眼中的好公司标准

2020-06-01丁冀平

陆家嘴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始人能力企业

一谈到企业,每一个人有不一样的理解,每一个投资人有不一样的理解,每一个创业者有不一样的一个理解。

从投资人的视角来看,什么样的公司是一个好公司?这是个每一天都要回答,但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够回答好的问题。

企业从“起源”到“结果”的循环

一谈到公司、企业,其实大家指的是同一个名词。

什么是企业?大家天天说“我要创业”、“我要去创办一家公司”、“我要改变世界”。那么企业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企业解决客户的什么问题。企业首先必须站在客户的视角去看,解决客户问题,其实就是企业的创造价值的过程。

2019年是资本寒冬,2020年看起来还是资本寒冬,为什么会出现资本的寒冬?我覺得可能就是这个问题思考得不够。

第二个要思考的是,客户的问题会有很多的企业愿意去解决,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环节有很多竞争对手。你必须要了解你的竞技场。

第三个要思考的是,你到底解决什么样的特定问题?很多的创业者,其实这个问题思考不清楚。这也是一个战略定位的问题。

第四个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我能解决客户的问题?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第五个要思考的是,企业是不是在持续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就是持续竞争力优势的问题。

第六个要思考的是,企业还要给股东创造价值,作为股东回报。

进一步来看企业是怎么形成的呢?企业不是说天生就有,它其实总是特定的人群,创立了企业,去解决特定的问题,最终形成股东回报。

企业到底是什么?我把它理解为是从“起源”到“结果”的一个循环。

企业是一个有使命感的创始人或者企业家,去创立的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创始人把他的企业家精神和使命,注入到这个企业,形成了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精神。

这通常是我们讲的企业使命和哲学的问题。比如特斯拉,它有它的经营哲学。在这样的经营哲学下,又导入了战略和商业模式,然后再带入企业的日常的经营管理,以及建立基础的运营体系。

我们可以进一步把企业再拆解为三个方面:人、事、数据。

第一个方面,企业实际上是由特定的人去构成的,首先从一个创业者开始,然后到形成一个创业团队,形成一个组织结构。

第二,它是解决特定客户的问题,也就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第三,它要形成一定的经营成果,就是我们讲的数据。

这三件事情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用另外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节奏感。

什么样的企业是一个好企业?我们跟企业沟通交流的时候,往往会从这4个方面(人、事、数据、节奏感)去进一步去分解它。

企业实际上是由创始人的使命驱动。他的一个创业想法,带来一个企业的追求,带来战略商业模式,带来基础的运营体系,带来经营成果,最后产生数据,产生了股东的回报。

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核心优势,都是由团队以及团队的组成方式,以及他的组织能力所形成的。

我们在谈企业的时候,要围绕这四个方面把它分解清楚。

判断项目的基本逻辑

我们通常会从多个方面去判断一家企业。

第一,我们肯定会看行业,也就是通常大家所提的赛道问题,这个行业未来到底是什么情况、产业链是什么格局、行业的趋势是什么。

第二,对企业的判断,就是四点:团队(人)、事、数据和节奏感。

第三,对项目有合理的预期回报。

从2016年开始,我就把我们的宏观投资逻辑总结为“两个结构性的机会”。

第一个结构性机会是不同行业的结构性机会。比如说传统的制造业到互联网创新,那就是一个新行业替代旧行业的机会,这种机会可能是30年左右才会有一次的机会。

第二个机会是要行业内的结构分化。当一个行业出现以后,它相对处于一个成熟期、成长期的时候,逐渐会形成行业巨头或者领头公司。这个时候就会形成行业的分化。

我们要思考,到底我们有没有进入到行业的结构性的浪潮当中,还是处在一个行业的结构分化的浪潮当中。

其实我认为我们现阶段大量的公司,处在行业的结构性分化当中,所以我们自己更看好在分化中带来的机会。比如说行业里面原来有1000家公司,后面整合成500家公司甚至300家公司,形成领头公司。尤其是在经济的周期相对是处于一个低潮的时候,我认为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行业内的结构分化——相对落后的公司的出清,优秀公司的崛起。

大的逻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其实在看行业,看项目的时候,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我们也向企业的创始人请教讨论,他们公司所处的行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我们很多时候犯的错误是总假设自己处在一个新技术涌现的时代,但事实上这样的涌现的机会,可能二三十年才会有一波浪潮。

第二个层面就到了企业层面。我们会关注的人、事、数据和节奏这几个方面。我们把这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

人的方面又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就是人本身,第二是人构成的组织阵型。团队/员工和组织结构,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组织的基础的运营体系。往往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主要的问题其实出在人上——选人没选对。

第二个方面是“事”,所谓的业务或者资本,业务包括战略与商业模式的问题,资本涉及到一个资本路径的问题。资本与业务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资本和业务能不能一致?人的组织能力,是不是能够支撑它的业务发展?我觉得资本和业务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三个方面就是数据。我们关注两个方面的数据,一个就是业务数据本身,一个就是财务数据。

太多的企业家在经营过程当中出现问题,我觉得主要问题出在它对数据的不理解上。如果一个企业它能够把团队、组织形式和业务数据这三者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我认为它就实现了有效的系统性或者连贯性。

我们在看企业的时候,会反复去跟企业老板沟通,请教他为什么需要创立这个企业,他选择人的标准是什么,他搭建组织的运营的方式是什么,它的运营体系是怎么构建的,他的组织核心能力又是什么,这个能力还要跟他的事业协调一致。如果这个能力和他的事业不匹配,会导致错位,经营数据就不太好。这也是我们判断企业的一个很关键的方面。

第四个方面,当我的经营数据不太好的时候,我怎么去解决?数据不好可能是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可能是资本路径出了问题,可能组织结构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人出了问题。随着业务发展,或者团队的迭代,我需要不停地把这三者进行协同,这就是我们讲的节奏感。

一个优秀的企业,我认为它能够把这四者融为一体,慢慢通过迭代,把企业的核心能力建立得越来越好,业务经营得越来越好。

考察“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企业总是由特定的人去创立的,尤其是在经济寒冬下,人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顺势而为,当行业发展非常好的时候,产业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非常多的企业都能够创业成功。

资本寒冬是什么呢?资本的供给减少了,市场需求减少了,相对而言创业者太多了,这个时候有什么问题?企业肯定要出清。只有创始人有一些超越于其他人的能力,才可能在市场寒冬的时候继续发展。

考察创始人和团队的主要角度

在市场分化当中,为什么有的创始人能够存活,还能发展,还能壮大?

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很重要:第一是认知,他能不能真正地认识敬畏外部的客观世界。人往往是在成功的时候最容易自信,当碰到挫折的时候一般就会比较不太自信。如果说能在任何时候始终有一种穿透力、有一种洞察力,能看到行业以及支撑企业发展的外部要素或者核心要素发生变化——这个时候,他的认知能力才能变现。

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欠缺的。在前两年,傅盛老师的认知三部曲,大家听到以后觉得特别有感觉。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市场的需求收紧、资本的供给收紧的情况下,两端一挤压以后,企业必然数量要减少,这个时候创始人的认知就变得很重要。这种认知就形成支撑企业长期的经营的哲学跟使命,也就是我们讲的创始人精神。

《创始人精神》这本书里面谈到,当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或者从开始创立到发展的过程当中,他通常会经历三次创始人精神的危机所导致的危险境地,一个叫超负荷,一个叫失速,一个叫自由落体或自由下落。

创新精神它的根基性非常重要。当市场需求发展非常好的时候,很多企业组织膨胀得特别快,但是组织能力并不一定是快速成长,导致的问题是创始人精神的丧失。

第二个就是格局,创始人有没有形成对行业本身足够的认知,他有没有形成足够的企图心与野心。在一个扩张的市场当中,很多企业其实是比较容易顺势成长的,但是当这一个行业进入成长期、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时候,企业要能够成长,其实是有难度。大家都在蚕食对方的市场份额,也在倒逼企业形成核心的竞争优势。比如就像现在疫情对很多企业是挑战,有些企业的核心能力就经不起风暴的冲击。

第三点就是创始人的能力。杰克·韦尔奇《商业的本质》以及《赢》这两本书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他认为企业成功来源自于两个核心能力:一个是协同力,一个是领导力。协同就是从使命到行动,每个人得按照这个使命去做,结果是能够形成行动。

很多企业为什么到不了“数据”?它有使命,但是它的执行机构发生了问题,组织的运行,核心就在于你怎么把你的使命贯彻到组织里面的方方面面,使得组织里面形成协同力,更进一步来讲就是系统化的运营管理能力。能把这些能力建立起来,组织就建立起了去解决客户的关键问题的能力。客户的关键问题,如果你不能快速地把它解决好,高质量解决,你的竞争对手会去解决。

同时你还要去不停地去迭代它,具备持续提炼方法论的能力。

当然还有最基础的人品,要看创始人是否足够谦虚、真诚、诚实。

我们在考察一个企业,或者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的话,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进一步来看,创始人还需要具备四种具体能力。

第一个就是找人的能力。企为的四个模块“人、事、数据和节奏”中,人是第一位的。能不能吸引到关键的人才成为高管、核心骨干员工很关键。这些人才吸引过来以后,能不能把它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也很关键。

喜欢看足球、篮球的朋友,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的俱乐部换了一个教练以后战斗力完全不一样。这背后其实隐含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教练需要去理顺团队,理顺组织和执行分工。这种能力往往大家看不到。

反过来讲,在企业的组织当中,如果我们的业务数据不太好,我们的业务思路也是清晰的,我们去挖掘企业根本的问题,我觉得可能就是在“人”上。企业创始人有他的认知的起源,他形成了企业的经营的思想、哲学、价值观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

企业通常有两种类型的组织,一种叫高自由度的组织,一种叫低自由度的组织,这个概念来自于Google的《重新定义团队》这本书。

低自由度的组织,公司里面老板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相对来讲,整体的设计、计划、思路只有老板定下来的,员工的主要工作是执行。在快速变化要求不高的组织当中,比如在传统的制造业,在传统的一些相对流程业务变化不太多的领域,它会用的比较多。

高自由度的组织强调创新,因为创新无处不在。华为有一句话是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定”,这句话背后其实隐含了“高自由度的组织”。这种组织里面的每一个个体,他要有具备一种能力,能够因当时他所处的时空背景,做出一个合理的给予客户、给予公司最有效的一个决策,而不是把这个问题带回来,向上级层层反馈。

創新无所不在的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就显得非常关键。我们看到非常多的企业,它用的管理思想还是相对比较守旧,类似于低自由的组织,但是它又要求员工具备创新能力,这就是一个矛盾。

创始人需要的第二个具体的能力就是找钱的能力。

有一个战略形成可能需要并购、要融资、要扩张,甚至要上市,所以找钱也是一个专业化的能力。

第三个能力是整合思路的能力。首先得有自己的想法,独立思考的人看问题,能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也就能找出解决方案,提出思路。 在这个基础之上,创始人要具备一种整合思路的能力。

很多企业里面迸发不出来好的思路,老板很辛苦,每天休息时间5个小时,其他时间成天焦头烂额在思考。但是他的员工感觉到这就是一份工作,员工有很强烈的安全感,感觉只是在企业打工,如果不行就换工作。

这样的公司里面可能有好几百个员工,但是真的能贡献思路的员工很少。老板可整合的思路也很少。所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当中,要引发大家去思考问题。如果说把第一点和第三点结合在一起,选好的人,有一种好的机制,然后在成思路。

第四个具体的能力是看数据的能力。很多企业家理解数据的能力不够。数据不单单是财务三张表,更重要的是过程数据。

我推荐大家看《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这本书。格鲁夫强调,任何事情都是包括生产、组装、测试这样的环节。整个过程会很复杂,是一个黑箱。优秀的管理者知道必须在什么地方开一个口,看到生产测试或者组装的环节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过程数据,尤其是布局新产品、新的生产线、新业务的时候,过程数据比最终的数据来得更重要。因为过程数据可以让企业小步快速地试错。

总而言之,看一家创业企业就是看创始人的认知、格局、能力、人品四个方面,进一步研究他找人、找钱、整合思路、看数据的具体能力。

(本文系嘉乐资本管理合伙人丁冀平在3月26日陆家嘴创投课上的分享内容)

猜你喜欢

创始人能力企业
世界表情符号日
2018上海企业100强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王利芬优米网创始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Wearing History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