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结核病预防控制对策分析
2020-06-01张春英
张春英
【摘要】 结核病(TB)是一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所致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疫情尤为严重, 尤其是在当前各地人口流动频繁的情况下,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愈发艰巨。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 我国应完善结核病防治完善法律法规, 大力建设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 健全结核病病例诊断、跟踪记录机制, 规范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与管理。
【关键词】 流动人口;结核病;预防控制;存在问题;对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85
结核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其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 当前全球范围内感染结核菌者有20亿, 活动性结核患者有1300万, 在2015年, 結核病新发患者达960万, 死亡例数达150万, 死亡率高达15.63%, 而在我国结核病患者占比高居第二, 每年患病例数约为141万[1]。这一疾病是我国医疗安全工作中的一大挑战, 近些年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各个区域的人口流动增加, 不同地区的人频繁接触, 使得结核病的传播速度增加, 疾病在全国范围内扩散的风险增加, 加强对于流动人口结核病的预防控制, 成为当前结核病防控中的重要内容。
1 结核病防控形势分析
结核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我国疫情尤为严重, 位于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行列。2000年, 我国展开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结核杆菌总耐药率为27.8%, 其中初治涂阳患者菌株的耐药率、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8.6%、46.5%, 结核杆菌耐多药率为10.7%, 其中初治涂阳患者菌株的耐多药率、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7.6%、17.1%[2]。2010年, 我国展开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我国≥15 岁群体活动性肺结核病发生率为459 /10 万, 每年新增病例90万, 死亡例数13万, 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36.8%、24.6%, 总耐多药率为6.8%, 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总体估算我国有耐多药肺结核病例33.9万, 广泛耐药病例0.5万[3]。
从2001年起, 我国政府对于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就比较重视, 当年卫生部(现卫健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 在之后的10年里, 我国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投入了 83.6 亿元,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成功建立起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结核病监测系统, 实现了医疗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对于结核病的协同防治, 有关于结核病的报告、转诊和追踪制度更为完善, 结核病病例发现水平有效提高。而且,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流行病学调查效率提升, 结核病病情监测与评估效能提升,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 政府与结核病防治机构联合展开健康宣教, 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度显著提升, 整体疫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报告显示这些年共发现并管理的结核病病例427万, 治疗成功率>85%, 结核病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据调查, 在2001~2010年间, 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降低60.9%, 菌阳肺结核患病率降低44.9%, “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中国政府完成了向国际承诺的结核病阶段性控制目标, 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认可与表扬[4]。
2 流动人口结核病预防控制对策分析
虽然说, 在医疗卫生行业人员的努力下, 我国结核病死亡率显著降低, 但结核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由于人数的增长, 再加上结核菌感染率、结核病发生率并不低, 我国结核病病例持续增加, 且致病菌耐药性增加, 致死率仍然是比较高的, 而且, 由于各地人口流动频繁, 疫情难以控制, 结核分枝杆菌/ 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病例持续增加。现阶段, 是我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攻坚时期, 结核病病例发现难、管理难、追踪难、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 再加上耐多药结核病、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流动人群等的挑战, 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要想实现《“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提出的目标, 到2020年全国肺结核发生率降低至58/10万之下, 2035年结核病死亡例数降低95%, 发病率降低90%,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5]。
2. 1 完善法律法规, 规范结核病防治工作 结核病是全人类的公敌, 为了保障人民权益, 各国纷纷立法, 以规范结核病防治工作, 比如说美国出台的《艾滋病与结核病救助法案》、俄罗斯出台的《俄罗斯防止结核病扩散法》、日本出台的《结核预防法》、韩国出台的《韩国结核病防治法》, 我国也应该完善结核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在结核病预防控制中的主导地位, 将这项工作纳入民生建设范畴, 从而确保政府在相关工作的资金投入, 推动新型防治理念及技术的引入, 全面提升结核病防控水平。卫健委作为结核病防治的主管部门, 应该成立结核病控制科, 基于工作需求完善专业人员配置, 负责对各级医疗卫生结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评价、监管工作, 提升结核病病例报告、转诊、追踪、治疗的规范化程度。
2. 2 完善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建设 我国结核病疫情严重, 为了提升防控力度, 应该设立专职的结核病防治机构, 让这一专业结构专门负责结核病疫情监测工作, 基于各地疫情作出合理决策, 与结核病病例直接接触,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负责病例治疗期间的管理及转诊追踪工作, 展开健康宣教工作。可以说, 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责任大, 工作任务重, 为了保障工作质量, 应完善人资、物资配置, 明确各级结构的人员编制、数量、岗位划分、能力要求、薪资待遇等, 提高素质团队, 来确保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1992年, 美国纽约出现结核病患者3755例, 纽约市卫生署为控制疫情, 招聘大量防治人员, 高峰期防治人员与患者之比例达到1∶5, 2015年, 纽约市新发病病例达到历史最低, 仅有577例, 如今仍然雇佣了200多位防治人员, 防治人员与患者比例为1∶3, 由此可见, 专业人员对于结核病疫情的控制是有着显著效果的[6]。
2. 3 健全结核病病例诊断、跟踪记录机制 在各个地区, 尤其是北京、广州、深圳等人口流动大的城市, 应该指定医疗结构来负责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与管理工作, 详细记录患者就诊信息, 将患者病例信息与个人身份绑定, 实现对于结核病病例的动态追踪。定点医疗机构应该有足够高的医疗水平, 具备进行结核病痰涂片检测、痰培养检测、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能力, 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药敏试验、菌种鉴定能力。这项举措十分关键, 因为很多结核病患者在综合医院, 都因为诊断、转诊、归口管理不及时, 无法得到正规、及时的治疗, 2000年第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综合医院中有87%肺结核患者未能转诊, 80%病例信息未得到记录, 2010 年第五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确诊后的结核病患者仅有72.3%进行了网络报告, 结防机构报告了高达 91.7%, 专科医院达81.8%, 而其他医疗机构则低于60%, 乡镇医院仅有28.6%[7]。因此, 各界医疗卫生结构应提升结核病防控意识, 如若发现咳嗽、咳痰>2周, 合并有痰中带血等肺结核疑似病例, 需转诊至当地定点医疗机构, 接受规范诊治, 并及时报告。
2. 4 规范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与管理 规范肺结核患者, 尤其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合并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与管理, 经济条件好的区域, 可以试行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住院治疗制度, 将传染期内的结核病例与社区、家庭隔离开来, 并加强院内交叉感染防控。患者出院后, 需在门诊进行登记, 并且将患者的个案信息录入结核病电子登记报告系统中, 重点标记患者是否有传染性, 各级医疗结构、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够获取患者的病历信息, 同时根据患者的出行记录明确患者所在地区, 加强监控。与此同时, 应该做好随访服务, 深入社区展开结核病防治健康宣教, 让结核病病例、家属知悉结核病的基本知识、病程进展、治疗方式及预期疗效, 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社会责任心, 做好隔离措施, 尽量减少疾病的传播。
3 讨论
现阶段, 结核病这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 因其而死的患者例数已经远远超过艾滋病、疟疾等。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显示, 我国结核病疫情显现出感染人数多、患者人数多、新发患者多、死亡人数多、农村患者多、耐药患者多的特征, 形势严峻[8]。而且, 当今社会交通方便, 各地的人员、物资流通频率增大, 在流动人口中, 结核病传播风险增大, 这一疾病的预防控制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部门应该与结核病防控机构通力合作, 加強对于流动人口结核病的监控, 从整体上控制的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同时, 加快对于结核病预防和控制手段的研究, 切实提升防控效率, 为人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胜男, 徐洁, 叶海明, 等. 深圳市福田区“四位一体、三师共管”学校结核病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12):1534-1537.
[2] 赖静文. 上海市和深圳市不同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模式下的工作成效分析.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9, 8(1):24-28.
[3] 庞艳, 吴成果, 刘英, 等. 重庆市2017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处置分析. 中国热带医学, 2019, 19(1):97-99.
[4] 刘盛元, 谭卫国, 杨亚蕊, 等. 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8, 7(1):3-8.
[5] 何燕, 薛秒, 王珊珊, 等. 精细化护理干预及多学科协作对住院结核患者外出检查口罩佩戴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 17(8):717-719.
[6] 邱瑾, 水晶, 陈磊, 等. 2014—2016年上海地区出入境人员肺结核检出情况分析.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8, 41(2):117-120.
[7] 蒯文和, 肖慧霞, 陆敬儒, 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盐池、海原县结核病控制中应用模式的探索评价. 宁夏医学杂志, 2017, 39(10):953-955.
[8] 陈俊虎, 曾今诚, 王涛, 等. DOTS策略下广东省结核病患者发现及登记管理的定性分析.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7, 6(4):332-335.
[收稿日期: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