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乳喂养对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2020-06-01陈广明赖春华宋小娃吕峻峰黄伟棠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母乳喂养

陈广明 赖春华 宋小娃 吕峻峰 黄伟棠

【摘要】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50例NICU住院的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5例。对照组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 研究组应用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各种指标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喂养安全性及出院后喂养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天数、回升到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27.20±5.1)、(11.20±2.8)d, 均短于对照组的(31.60±6.7)、(17.10±4.8)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重增长分别为(0.92±0.2)cm/周、(0.97±0.4)cm/周、(18.5±2.0)g/d, 均高于对照组的(0.77±0.2)cm/周、(0.78±0.2)cm/周、(16.1±1.8)g/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8.0%, 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为16.0%, 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率为4.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12.0%, 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8.0%, 均低于对照组的36.0%、44.0%、28.0%、44.0%、6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68.0%高于对照组的12.0%, 配方奶喂养率8.0%低于对照组的5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母乳喂养更加安全, 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降低喂养不耐受, 促进患儿更加良好的生长发育, 改善患儿预后, 提高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对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并发症;胃肠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7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营养支持水平得到提升, 早产儿的救治技术得到巨大进步, 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出生后胃肠功能发育不良, 加上宫内时营养储备不足, 出生后非常容易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与患儿早期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严重影响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1]。而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母乳含有免疫物质与多种营养成分, 具有配方奶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首选的喂养方式[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NICU中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喂养方式对患儿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今后为NICU中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选择合适喂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NICU住院的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 女12例;胎龄28~32周, 平均胎龄(29.7±1.5)周;平均体重(1430.5±130.5)g;平均身长(41.1±2.6)cm;平均头围(29.7±1.3)cm;疾病情况:窒息4例, 肺炎7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14例。研究组男11例, 女14例;胎龄27~31周, 平均胎龄(29.6±1.6)周;平均体重(1452.4±160.0)g;平均身長(41.3±2.4)cm;平均头围(30.1±1.7)cm;疾病情况:窒息4例, 肺炎5例, NRDS 1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出生胎龄、体重、住院资料完整;住院时间≥14 d且存活;出生24 h内入院;所有患儿出生体重<1500 g, 胎龄<37 周;完全经口喂养;出院时无其他疾病, 体重增长良好, 体重均≥1800 g;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排除标准 住院期间发生死亡或需转院治疗;住院期间需在新生儿期进行相应外科手术治疗, 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其他疾病等;患有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患儿生活能力低下, 出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 住院时间<14 d;患儿家长既往存在精神、神经类疾病史。

1. 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粉用量:患儿出生后12~24 h开始微量喂养, 在3~7 d内维持≤10 ml/(kg·d)。出生体重>1000 g患儿, 维持10~20 ml/(kg·d);出生体重<1000 g患儿, 每4~6 h喂养1次, 0.5~1.0 ml/次, 奶量逐渐增加。

研究组患儿以自身母乳为主, 患儿吸吮吞咽能力恢复前经胃管注入母乳, 出生体重>1000 g患儿, 维持10~20 ml/(kg·d);出生体重<1000 g患儿, 每4~6 h喂养1次, 0.5~1.0 ml/次, 奶量逐渐增加。在3~7 d内维持≤10 ml/(kg·d)。每次喂奶前均需将胃内残留奶抽取出来, 若患儿胃内残留奶量超过喂奶量的30%则停止喂奶, 低于10%则将残留奶注回胃内。

两组患儿按照临床应用指南进行喂养, 热卡不足、胃肠道喂养液量不足时均补充静脉营养, 包含电解质、多种维生素、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患儿体重以20~30 g/d稳定增长, 喂养量120~150 ml/(kg·d)达到正常需要量后, 继续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或母乳喂养, 停止静脉营养。

1. 4 观察指标

1. 4. 1 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各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住院天数、回升到出生体重时间。

1. 4. 2 比较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包括患儿头围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体重增长速率。患儿出生后次日对患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各测量1次, 每日使用标准电子称在清晨同一时间为患儿测量体重, 身长和头围每周测量1次。患儿头顶部到足跟的距离为身长, 使用量床测量。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为头围, 每次测量使用同一皮尺。

1. 4. 3 比较两组喂养安全性 包括感染性疾病、代谢性酸中毒、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

1. 4. 4 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后喂养情况 随访两组患儿4~6个月, 记录两组患儿喂养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各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住院天数、回升到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研究组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喂养安全性比较 研究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患儿出院后喂养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配方奶喂养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早产儿母乳喂养特别适合早产儿的生理生长发育需要, 如生物活性方面、营养成分的比例及含量等方面。母乳酪蛋白含磷少, 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为4∶1, 氨基酸含量适应, 能够较好的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易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3]。母乳中含有多种激素及激素生理活性肽, 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营养吸收能力, 增强胃肠道蠕动功能, 促进分泌胃动素和胃泌素, 促进肠道的成熟和发育, 加快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促进肠道胆红素的排泄, 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4]。母乳中淀粉酶活性较高, 可较好的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对早产儿的淀粉消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使用母乳喂养, 能够避免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患儿可更快的过渡到足量喂养, 改善患儿远期预后。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适应宫外环境可起到积极作用[5, 6]。

母乳中乳铁蛋白、溶菌酶多, 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細胞、模型免疫球蛋白A, 能够发挥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肠道免疫功能, 减少患儿发生感染性疾病。早产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不足, 肠道黏膜防御机构发育不全, 极易引发毒素及细菌的侵入。氨基酸组成谱会导致较低的pH值, 早产儿配方奶中含有大量的络氨酸, 加上早产儿肾功能发育不成熟, 对氨基酸降解不成熟, 极易导致患儿晚发代谢性酸中毒。母乳含有脂肪酶, 脂肪粒较小, 能够减少患儿发生消化性腹泻。母乳含有多量的表皮生长因子, 渗透压286 mmol/L, 特别适合早产儿, 可较好的避免患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7]。

本次研究发现, 经口母乳喂养的研究组患儿, 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及生长发育情况均优于经口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对照组患儿。证实对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而言,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比例更能满足患儿的营养需求, 有利于患儿吸收、消化, 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避免患儿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等情况, 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喂养安全性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喂养不耐受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母乳喂养更加安全, 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降低喂养不耐受, 促进患儿更加良好的生长发育, 改善患儿预后, 母乳喂养对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奥星, 陶兴永, 严双琴, 等. 马鞍山市婴幼儿发育行为与母乳喂养关联的队列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9):807-813.

[2] 李晓南, 彭璐婷. 关注患病婴儿母乳喂养的指导.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23):1766-1769.

[3] 董莉, 马繁荣, 邹平林. 系统化喂养管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1):114-116.

[4] 饶韵蓓, 杨杰, 曹蓓, 等. 新生儿期并发症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胎龄12月龄时不良预后的预测性. 中华儿科杂志, 2017, 55(8):608-612.

[5] 丁文雯, 向奕瑾, 马佳莉, 等.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1):52-57.

[6] 陈晓春, 童燕芬, 章优, 等. 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34):145-147.

[7] 安美静, 张悦, 金曦, 等. 中国29省公众母乳喂养知识网络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19, 21(1):38-41.

[收稿日期:2020-01-07]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母乳喂养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健康月历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