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不退 坚决不回

2020-06-01王小岗

紫光阁 2020年3期
关键词:北京医院护目镜小毛

王小岗

2月7日,我随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 (第二批) 驰援武汉。这里看不到硝烟,却是真实的战场—看不到的气溶胶,看不清的护目镜,遮蔽严实的防护服,行色匆忙的医护人员。很多人叫不出名字,很多事也没实时记录,但他们不会被遗忘。他们是平凡的医护人员,是光荣的共产党员,更是英勇的战士。

3月3日,刚结束短暂轮休的北京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许小毛,一上班便接手一例危重症患者。年轻的患者刚经历了心跳呼吸骤停、胸外按压、插管上机,上一班的大夫们来不及从隔离病房出来,许小毛便急急换上防护服投入抢救工作。时间一分分流逝,对讲机传出一条条医嘱: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碱平衡、利尿……许小毛进入病房4小时后,病人血压、血氧、心率终于逐渐恢复稳定。与专家组沟通后,医疗队决定实施所在病区第一例体外膜肺氧合+床旁血液滤过救治方案,这是危重症救治的终极武器。许小毛一连工作了12小时,直到患者管路顺利连接,病情初步稳定。这一夜,同样留下连续工作的,既有王旭涛、刘兵、刘昕等相熟相識的,还有很多看得见身影却叫不出名字的。

同批抵达的王晓霞是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以一句“党员先上,科室领导先上”而入选医疗队,告别家中来京养病的父母,告别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中,有个让医护人员“头疼”的15床患者—浓重的本地口音,急切波动的情绪,层层的防护措施,给医患交流带来不便。王晓霞最后了解到:患者因车祸导致下肢无法活动,妻子也在其他医院救治,患者担心出院后怎么办?王晓霞积极联系指挥部,努力完成跨区域协调,让患者能够安心出院,进入隔离程序。病人焦虑的迷雾层层拨开,波动的情绪也慢慢平复。

北楼护士姜婷是组里出名的“一针灵”,练就了隔着满是雾气的护目镜,仅凭手感就百发百中的过硬抽血置管技术。6月份即将完婚的她,临行前剪去了齐腰长发。护士翟洁是第一批队员,在武汉已经来过两次例假了,却从没有申请过换班,防护服里是厚厚的两层成人纸尿裤。护士曹荣荣,在病区高温、护目镜紧箍的影响下,呕了三回。为了不影响繁忙的抢救,不浪费紧缺的防护装备,她硬生生地咽下。

身边的英雄们,还有很多,有些人,有些事,一句话能描述,心头的感动却久久不能释怀……

在武汉的日子,医疗队也得到了英雄般的关怀。湖北省、武汉市、院领导三方努力,最短时间内解决了住宿、饮食、物资保障问题,尽可能为医疗队提供最好的硬件支持。专门为医务工作者开放的户外活动区,悬挂着致敬最美逆行者的横幅,循环播放着感谢白衣天使的朗诵。每个节日、每个生日,队员们都会收到礼物和祝福。

一个多月过去了,春天来了,樱花开了,患者数量逐步减少,“床等人”现象开始出现……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定会平安还。我们将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充沛的战斗力,坚决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北京,我们定会凯旋!

(作者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成员)

猜你喜欢

北京医院护目镜小毛
土耳其消防员阿里·卡卡斯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天上地下
红色,是北京医院代代传承的基因
显示护目镜裂纹故障分析及改进
平视显示护目镜
红包
风雨沧桑成就百年名院
——讲述卫生部北京医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