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所小学,劳动教育已逾十年

2020-06-01钱敏

人民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教育

钱敏

浙江杭州富春七小校长章振乐为学生作劳动示范。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高度肯定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部认定的全国唯一一个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单位,浙江杭州的富春七小在劳动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十年经验。为详细了解这所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本刊记者对校长章振乐进行了专访。

记者:十年前,是什么触发您重视并推动劳动教育的?

章振乐:富春七小创办于2009年,办学之初,我们利用学校周边的一些土地,种植了各种蔬菜。老师们会带着孩子去除草、洒水、采摘。后来,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这片菜地,就把它命名为“开心农场”。

慢慢地,“开心农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少先队围绕农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们把孩子带到农场上课,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都能在农场找到资源,教学也变得更生动了。最大的惊喜是学生的变化,他们对农场劳动有极大的兴趣,对农场的农作物十分珍惜,据家长反映,不少学生在家里也能主动参加劳动了。

看到这样的变化,我们的教师团队就开始研究“开心农场”的教育价值。通过对本校1—6年级1000名学生的“劳动素养状况”调查,发现70.3%的学生不参加日常劳动,64.5%的学生没有掌握日常家务劳动技能,91%的学生缺乏真正亲历农耕劳动的体验。这让我们意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研究中被虚化,已经成为教育的“短板”。学生的劳动意识与素养亟待加强。

当然,在科技日益侵占人类生活空间的当下,“自然缺失症”也逐渐蔓延,在电子产品的包围下,孩子许多行为与心理的问题其实都源于与自然的隔绝。

而生命来源于天地,劳动教育的根在天地间、在自然中。我们的天与地,可以在乡村广袤的田野里,也可以在城市紧凑的方寸间。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俯下身去,和学生们一起,为大自然中的每一次生命成长而击掌、而欢呼!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要彰显儿童生命活力,在开放空间里开展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亲身体验、自由探究等,促进其道德认知、多元智能、身心健康、情感意志等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更能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相信,劳动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些实践与思考中,我们开始了十年的新劳动教育实践。自2009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懈探索。

记者:富春七小不但率先开展劳动教育,还创新性提出了“新劳动教育”。请问什么是“新勞动教育”?

章振乐: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时代新人,“新劳动教育”实质上就是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视角对劳动教育进行的新诠释和架构。

具体而言,“新劳动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学校教育、社会生产和服务实践中,通过手脑并用、知行结合的劳动方式,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能力、树立劳动观念和精神。

我们提出“我们从小爱劳动”的核心价值追求,面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劳动体验,学会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从目标上看,“新劳动教育”是为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从内容上看,“新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积累劳动经验和智慧,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从实施途径上看,“新劳动教育”注重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

在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我们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对“新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化架构。

“新劳动教育”课程群以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为理念,依托“开心农场”开发了“农事劳作”课程、“创意劳动”课程和“快乐生活”课程三个课程群。

从结构上看,每一个课程群由若干具体子课程组成,并以若干项目组块的形式予以实施。课程群涉及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

“农事劳作”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课程群,下设“开心农事”“田野放歌”“快乐种植”“爱心分享”四个子课程模块,在四个子课程模块之下,又开发了“节气课程”等10多项课程。“创意劳动”课程群包括“小小农科院”“当代小农夫”“智慧小鲁班”等子课程。“快乐生活”课程群设有“生活整理”“开学活动”“成长30事”“志愿服务”等子课程。

丰富、多元、体系化的“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有力的依托。

记者:这套课程体系听起来十分庞杂,一定倾注了大量心血。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吗?成长明显吗?

章振乐:“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是我们富春七小老师的草根科研。这个课程是在我们七小的“开心农场”、在七小的校园里,一天天生长起来的。它的背后是我们对劳动教育的坚守与追求,凝结着团队的心血与智慧。

一路走来,有许多美好的故事激励着我们。

有劳动自然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分享。所有一年级新生都很有福气,在入学时,他们都会收到六年级哥哥姐姐亲手种植的入校礼物——一只又大又沉的向日葵花盘;立夏时,学校都会举办收获节,一年级学生到农场摘蚕豆、剥蚕豆、煮蚕豆、吃蚕豆,这一天的校园,蚕豆飘香。他们会把蚕豆送给六年级哥哥姐姐品尝。

“一年前你用葵花迎接我,一年后我用蚕豆馈赠你。”分享与互助就这样在校园里传承着,生长着。

到山上挖笋、采茶,去田里拔草、摘野菜,用乡村土锅灶烧菜……学校还会组织两天一夜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2019年4月,全国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杭州富阳区洞桥镇正式授牌成立,学生们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体验农事活动,走近自然,感受民风民俗。

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劳动观念转变了,更加热爱劳动了,也更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的道理。而我们收获的,则是更多更美好的教育成果。

2019年10月,对全校2432名学生进行的劳动情况调查显示,学生在家劳动时间每天达半小时以上。在劳动技能的掌握方面,对低学段学生进行的穿衣、整理书包、折袜子等10项家务劳动调查发现,83.1%的学生全部掌握;对中高学段学生进行的整理衣柜、洗衣服、烧饭等10项家务的调查发现,79.2%的学生全部掌握。

“新劳动教育”实现了由知识育人向实践育人的华丽转身,育人模式得以转变,有力推动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作为“新劳动教育”概念的首创地,我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唯一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单位。教育部《2019年中国教育年度报告》中,“新劳动教育”也被写入其中。近年来,全国百余所中小学数万人次来校学习交流。

记者:疫情期间,学校又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

富春七小的学生给菜地浇水。

章振乐:疫情期间,学校以“劳动抗‘疫”为主题,抓住契机,科学引导,落实“新劳动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劳动价值观。

一是树立劳动防“疫”观念。2月15日,我在《浙江教育报》发表《带娃打响劳动抗疫保卫战》的公开信,希望全体中小学生在加长版假期中积极劳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响劳动防疫战。同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那些防疫斗争中默默工作的最美劳动者,发现与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二是开发劳动抗“疫”课程。我校联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院联盟学校,针对疫情期间的劳动教育,开发了劳动抗“疫”课程,采用“师+生”模式,开辟“云课堂”,师生共同合作,形成了一批可以在家里实施的“新劳动教育”课程。

三是组织劳动抗“疫”活动。在这个超长寒假,学校将劳动课程排入课表,鼓励每个孩子每天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各班通过各种形式在云端竞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更多有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如“跟着节气去劳动”,各班在科普节气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因地制宜去体验劳动,在惊蛰期间给农作物育苗,在春分时节剪春菜、摘茶叶等;“跟着课文去劳动”,在上完《腊八粥》后煮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上完《北京的春节》后,学生们制作的蒜泥虾、凉拌三丝、红烧鲫鱼等,都是诱人的“劳动战果”。

记者: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平衡“劳育”与“智育”的关系?

章振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没有实践的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劳动的双手才是“智慧的创造者”。双手的劳动在智力发展上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双手勞动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离开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则智力的发展、体魄的强健都是缘木求鱼。

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倡“手脑并用”,在劳动实践中发展智慧,实现创新。学生要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中,十分注重“劳育”与“智育”的融合。劳动教育需要时空,更需要在既有课程时空中的融合与创新。比如,农事劳作课程与传统文化课程和科学常识课程的融创,家务劳动课程与思品课程和写作课程的融创,社会劳动课程与思政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融创……资源是有限的,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却是无限的。

在教育实践中,“劳育”与“智育”是可以互相融合促进的,学校很多劳动课程就是把国家课程进行的校本化实施。

比如,“小小农博士”主要围绕各学段种植蔬菜活动,设计出若干探究性学习项目和小课题,让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学着探究,成为农场探秘的“博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种桑养蚕”项目的学习流程包括桑苗选取、扦插、管理、桑叶采摘、养蚕、结茧、抽丝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探究欲,在探究中感悟知识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实现“劳育”“智育”“德育”相得益彰。

“探秘土壤”以土壤、植物的研究为切入点,在种植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到“开心农场”采集土壤样本开展调查研究,并在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水分、光照、气温等指标进行化验或测量,学做土壤分析师。

对学校教育而言,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阵地。加强劳动教育,要从课程上落实。我们学校在“新劳动教育”的十年探索中,课程的落实一直是重点和抓手。

要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就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保证学生课内外劳动实践的时间;其次要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注重劳动技能的学习,注重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最后还要不断改进劳动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

记者手记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智育”独领风骚,“唯分数论”的情况比比皆是,“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则被选择性忽视,尤以“劳育”为甚。

“你只要好好读书,其他事都不用你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真的需要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未来之才”吗?

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放眼望去,教室里不是小眼镜就是小胖墩,不是小驼背就是小白头,祖国的明天又在哪里呢?

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称作“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提倡培育学生“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他提出的“六大解放”中,“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发人深省。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不劳动,儿童的活动就会走向衰竭。”“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的告诫亦言犹在耳。

哈佛大学研究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之比为15∶1,犯罪率之比为1∶10。

同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做调查也表明: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优秀比例仅为3.17%。

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2019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劳动教育不可或缺。毕竟,除了培养“考生”,教育还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乃至顶梁柱的重任。“智育”之外,“劳育”亦不可偏废。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