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传统民宿改造研究
2020-06-01王思锴邱海东卢文峰
王思锴 邱海东 卢文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省逐步确立了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方向,以此为契机,海南的传统民宿也迎来了新的改造与建设高潮。文章通过对当前政策的解读,结合海南民宿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当下面临的问题,逐步探析了海南岛传统民宿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旨在为海南传统民宿改造思路与方法层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 海南传统民宿 改造 景观设计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4-0143-03
一、海南传统民宿概念探析
民宿一词源自日本,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在此范畴下,海南传统民宿作为一个独特的门类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不论人们在哪一处停驻游玩,居住空间都是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因此把握好民宿的建造方向对海南的旅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宿首先要满足的是居住功能,海南众多的传统民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满足了成为民宿的必要条件。海南传统民宿是结合了海南人文、自然环境,在海南传统建筑特点基础上进行提炼创新的商用居住空间。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海南发展传统民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在一众旅游大省中脱颖而出,发展具有海南文化特色的民宿业。
二、发展海南传统民宿的优势
(一)政策优势
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省进入飞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日益繁荣,海南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旅游业,并积极与国际接轨。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提出,中期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目标,远期将海南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务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住宿业。旅游的一般性目的,就是让游客吃得满意,住得满意,玩得满意。在人们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的同时,自然也萌生了精神需求,这就对住宿空间的硬件与软件提出了双重要求。民宿作为旅游业务中住宿业的组成部分,对海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输出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区位优势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发表了重要的“4.13”讲话,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之所以选择海南,是这里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与东南亚各国连接交流的主要窗口,也是中国“一带一路”规划的战略节点。巨大的人口活动给海南的传统民宿带来了无限生机与可能,有机会在弘扬自身文化的同时汲取更多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为民宿改造注入更多活力。
(三)资源优势
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样因为有别于全国其他地域的地理条件和民族分布,海南黎族建造出了船型屋这种造型独特而实用的建筑。此外,在干百年的民族融合中,汉居形制也适应当地发生了变化,还有近代以来发展出的骑楼等建筑形式,不一而足。不同历史时期形态各异的建筑绽放在海南这片沃土上,是海南文化之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人文资源。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召下,就要求这些建筑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造更具现代化、多样化的海南民宿,更好地支撑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海南传统民宿的改造方向
(一)海南传统民宿发展意识改造
1.品牌化塑造
海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来说都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岛屿,不仅因其名目繁多的珍奇动植物种类在世界所独有,更因在这座岛屿上繁衍生息了数千年的黎族人民创造了不可替代的黎族文化。一个民族的定义,文化是最为基础和根本的内核。汉族在吸收各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同化能力,许多民族被汉族同化,丧失了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也就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黎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能存续至今,自有其无可替代的文化优势。
在注重文化保护与市场运营的当下,之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运营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民宿的发展。民宿品牌化将凸显出海南传统民宿的地域特性,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会产生吸引力与号召力,从而推进民宿优化进程,形成游客与商家的良性循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智能化建设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我们正在享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即信息化与智能化。几十年来,技术进入干家万户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人们总是趋向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而在海南,仍然有许多传统民居遵循旧时的建制,建出的房屋美则美矣,但与现代化的房屋相比不够智能,这是传统民居向传统民宿转变的一个关键。民宿业是为游客服务的,在保留传统内核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会大幅增加游客的入住意愿与商家的管理效率,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
3.生態化建设
古时没有工业,污染较少,房屋大多依山傍水,周围鸟语花香,环境极好。如今国家工业发达,大陆人口与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但这些问题对于海南来说压力却要小得多。改革开放多年,海南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来说仍可称得上是地广人稀,也因其没有重工业带来的污染,空气质量极好,这是相较于内陆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民宿改造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因循中国园林因地制宜的理念,合理分配运用生态资源,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才是长久之道。
(二)海南传统民宿建筑改造
海南的传统居住建筑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作为海南原住民的黎族设计的船型屋,是典型的杆栏式建筑,上方住人,下方养殖家畜。第二种是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民宅,秦代以降,大陆不断有南迁至此的汉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三种是受南洋文化影响较深的骑楼与宅院,近代海南人下南洋归来后受到东南亚建筑的启发,将这些元素结合到本地建筑中,形成了一种中式融入异域的建筑风格。
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在漫长的时光里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这为民宿改造提供了丰富的蓝本,同时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即如何把握改造的度。改造程度过小,达不到改造的目的与要求,于事无益;改造成度过大,会失去其文化内涵与特色,不符合海南传统民宿的标准。因此改造需要分步骤,从不同层面展开。
1.建筑外部改造
(1)外立面部分
建筑的外立面是建筑给人第一眼的直观印象。民宿业属于商业行为,能否成功吸引游客,勾起人们的住宿意愿就显得尤为重要。海南传统民居的外立面造型多样,有繁有简,有较繁复装饰的有骑楼和一些宅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会将中式造型纹样与欧洲、东南亚造型纹样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文化共融的和谐美感。由民居到民宿,随着功能的改变,建筑的外立面应遵循删繁就简的原则,将冗余的建筑线条简化。例如在宅院中起支撑与排水作用的墀头,屋主人会用大量雕花进行装饰,以此彰显自己的地位。而作为民宿,则不能也没有必要将资金用在此种构建上,我们只需提取其纹饰,做到“简其形,传其意”,如图1。
色彩是一座建筑的性格底色:白色显得圣洁,黑色显得肃穆,木色富有生机,红色庄重引人注目。海南传统民居没有大面积鲜艳的颜色,在改造民宿的过程中或可尝试大胆打破故有配色,运用互补色和间色等色搭方式营造室内外空间,迎合顾客旅游放松的心情,凸显民宿建筑的休闲属性。
(2)屋顶部分
海南黎族居住的船型屋状如倒覆的船只,屋顶呈三角形,便于搭建与排水,上覆盖可更换的茅草、稻草、泥土等,既遮阳又防潮,显示出黎族人民简素而高超的建筑和生活智慧。时代在前进,经典的设计思维却不会被遗忘。无独有偶,设计师Porky Hefer以织巢乌为灵感,用茅草与石材构筑了位于纳米比亚的民宿“The Nest”。其形圆润饱满,建筑气质古拙的可爱,成功展现出了当地特色。作为建筑的制高点,在海南传统民宿改造中,船型屋顶的形制同样可以保留并进一步提炼,使其成为建筑的亮点。
骑楼屋顶引人注目的是各式各样的女儿墙,美观的同时保证了通风功能;海南当地的宅院则大都遵循古制的汉式瓦片顶。根据民宿几种不同的建筑风格特点,可以加以取舍,如图2。
(3)室外景观部分
室外景观是建筑的延续和补充,两者要风格统一,自然植物和雕塑、小路等融为一体。建筑外围微地形景观利用传统造园手法,提炼地域特色符号塑造大地艺术景观,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植物造景上,选择本土耐旱、耐涝植物群,自然生长的野趣往往给人舒畅和愉悦的心情。
2.建筑内部改造
(1)空间布局增减
海南传统民居布局类型丰富,如一些船型屋只有一间屋子,只在屋内做了简单的布局划分,而汉居民宅大多是一明两暗布局,也有横屋式、多进式、独院式等布局。在民宿改造过程中,因建筑属性的改变势必要对以往的建筑布局做适当增减。首先要明确民宿的服务对象,一般为家庭、友人结伴或—人出游,这显然要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房间整合,比如面积足够的情况下要增加厨房、阳台等生活空间,还有私人影院、游戏室等娱乐空间,而传统民居中的祠堂、储藏室等则可以移除。
(2)门窗部分
海南传统民居一般采用木制门窗。船型屋的门窗十分简单,考虑到防潮隔热,有的屋子甚至不设窗户,木门则由几条木板拼合而成,门框裸露在外,木色与土色一道,营造出原汁原味的黎族气息。骑楼与宅院的门窗制式则要规范许多,窗格诸多造型,门也有数种规格,大多是汉式建筑风格与南洋建筑风格。门窗是民宿中游客隐私的一道屏障,也是游客需要时常接触的建筑组件,对游客的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门窗形式上应保留原有的古朴,也要适应现代的功能需要,如图3。
(3)内墙部分
结构上讲内外墙是一体,但功能划分让两者产生了装饰上的区别。居于室内,面朝四壁,内墙是民宿室内空间的底色。黎族的土质墙体不足以支撑一层以上的建筑,但可以作为内墙的装饰渲染氛围,让久居城市的游客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也可以在内墙的踢脚线或腰线处饰以明暗花纹,凸出海南的地方特色。
(4)软装与陈设
陈设是室内空间的点缀,精彩的陈设甚至会成为空间的焦点。但景观和陈设不是民宿的主体,所占比例不大,我们可以用多种手法来展现。可以按照传统民居的营造方法装饰,也可以按照现代、后现代的理念进行布置,两者各有优势,前者更有古意,后者更契合时代要素。
3.材料运用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并沿用至今。不论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文化传承的角度,利用当地广泛分布的材料构筑居所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由于气候原因,埃及的蒸发量巨大,因此盐业开采也十分发达。12世纪时,出现了以盐砖砌成的Shali城堡,这种以盐作为建筑材料的技艺与设计思想不斷发展至今,出现了位于迪拜的GEOtube Tower的建筑概念。
随着工业化时代到来,现代建筑材料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功能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钢筋混凝土、玻璃、纤维板、树脂……这些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特性与美感,改造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它们与海南当地的传统建材如火山石、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木材等结合起来,使改造后的民宿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如图4。
四、以琼北传统乡村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规划为例
琼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传统乡村景观呈现不同的风貌景观。随着海南战略规划调整,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当前乡村产业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乡村产业结构急需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态势急需调整,乡村村民的生活状况急需改善,火山石古村落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和传承。
(一)“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乡村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本次研究希望按照“三生”(生态、生产、生活)和谐的发展,“三产”(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要求,塑造“可观、可赏、可游、可居、可乐”循环经济体系,打造“宜农、宜文、宜教、宜居、宜購、宜养、宜乐、宜游”的新型乡村田园综合体。因此,做好琼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尊重现状分析,也不能简照搬照抄以往城乡规划那一套模式。此外,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结合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大数据,乡企结合发展的新道路,有必要引导城市居民引流到乡村来消费,使城市居民体验田园生活的享受,促进乡村的振兴。
(二)格局规划
在规划中可利用农村荒废宅基地和旧宅基地,对部分临街、临湖、传统院落等资源翻旧复新,打造乡村特色田园民宿(如图5、6),回收利用遗弃资源打造民宿室内外环境,通过乡村景观环境提升,寻求乡愁记忆。特色乡村民宿在设计中保留了棕色、黄色、白色的南亚传统乡村主要色系,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尽情享受乡村带来的宁静与祥和,传统乡村建筑本该无严格意义上中轴对称线,所以在新区域划分区上采用非对称性布局,体现乡野的“野性”。
(三)空间布局
在民宿客房空间设计上弱化中规中矩的线条,采用火山石贴面打破拘谨的空间气氛,用传统纹样祥云、瑞兽等元素提炼后的图案运用在室内软装陈设上,软化空间结构,提升空间美感,简约的时尚风格,给人无限遐想。比如:木质纹样茶具、书架、柜阁,素雅的墙面不做过多繁杂装饰。在民宿以外公共活动空间,增添各种娱乐设施,比如:自然式乡村游泳池、乒乓球、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俗话说“来到异乡为易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通过特殊地域风格民宿环境氛围设计(如图7),勾起游客乡愁,让其身临其境同时感受儿时回忆。
结语
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增加,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计划也在不断推进,民宿改造将是海南未来十几年的重要课题。民宿对海南来说不仅是巨大的创收来源,更是对外宣传海南文化的窗口。海南传统民宿的改造应该遵循仿古而不泥古的原则,功能上满足现代游人的生活娱乐需求,形式上彰显海南当地的文化特色,使民宿走在海南文化输出的前列。.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海南大学三全育人、自由贸易港研究专项基金科研项目,项目代码:R100428019031001002022。
参考文献
[1]季博,海南乡土建筑类型研究[D]海南大学,2016
[2]王小茹,海南琼海近代民居人文内涵及装饰艺术研究[D]海南大学,2016
[3]谢丹,琼北乡村聚落空间形态解析[D]蒋南大学,2015
[4]陈迪,“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太河镇传统村落民宿改造的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
[5]王海翔,基于旅游视角的村落农房改造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6】陈桂欣,旅游背景下广西地区传统民居的民宿化改造更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7]彭小翠,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江西特色民宿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