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美女博导刘琬璐:汶川地震让她走上医学之路

2020-06-01

北广人物 2020年20期
关键词:博导浙大汶川

她被稱为“天才女孩”“学术女神”,她就是90后美女博导刘琬璐。为了留住她,美国的医学科研机构抛出了一系列优厚待遇,但她还是毅然选择了学成归国。

高考那年赶上汶川地震

1992年,刘琬璐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普通家庭。高考那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虽没有对刘琬璐所在的学校造成太大影响,但她却对130公里外的那场灾难感同身受!成都的震感,以及电视中触目惊心的灾后场景,永远印刻在了刘琬璐的心中。

在经历这场大地震后,青春活泼的她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对医生这份职业心生仰慕。于是,高中时代从没考虑学医的刘琬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毅然选择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她说,其实这也是汶川地震给他们那代人的印记,当年刘琬璐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学医或是学建筑。

因为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刘琬璐升入浙大不久,便加入了老师的实验室、课题组,开始了科研之路。科研是单调而枯燥的,如果心底没有足够的爱去支撑,很难坚持下来。刘琬璐至今牢牢记得,浙大医学院的实验室中,张贴着两句点燃了她胸中激情的励志标语:“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你要非常努力,才会在未来看起来毫不费力!”

科研成她失眠的对象

2013年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刘琬璐以令人侧目的“学霸”成绩,考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了长达5年的硕博连读。赴美留学期间,为了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她在学习和科研的间隙挤出时间,每周打两份工。每天深夜下班后,刘琬璐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她租住的那间“巴掌大”的小公寓,还要抱着电脑整理和分析相关的科研资料,经常忙到凌晨才能上床睡觉。

一个人身处异国的孤独、为生存打拼的艰难,以及遇到科研难题时的压力,有时候也会让刘琬璐感到难以喘息。但是,她却从没有心生退缩之意。她知道,耐心和坚持是一种修行。既然选择了从事医疗科研工作,就要笃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好在这个世界很大方,只要你肯努力,老天就会给“糖”。2018年博士毕业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的刘琬璐,已经在业内崭露头角。5年时间里,她在高水平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别人看来,同时进行多个课题很有压力,但对刘琬璐而言,寻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能给她带来最大的快乐,她形容科研是“让我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

2019年3月,美国纽约一家著名的医学科研机构,慕名向刘琬璐开出了50万美金的优厚条件,想把这位来自中国的“学术超女”挖走。刘琬璐却微笑着拒绝了,“我想回国工作”。随后,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向刘琬璐发出了诚挚邀请,希望她能回归祖国,回到母校,为国内培养出更多像她这样的医学科研人才。尽管母校给出的执教待遇,根本无法和美国那家大公司相比,但这次刘琬璐却在同学们诧异的眼神中,爽快地答应了。

27岁成为“励志网红”

就这样,27岁的刘琬璐回到浙大,成为这所百年名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独立研究员。她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能够决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经费使用、人事安排,也有了一群叫自己“导师”的学生。

除了老师,刘琬璐在浙大还扮演了知心小姐姐的角色。“可能因为是同龄人,除了学术交流之外,学生们也都愿意和我分享生活上的事情。”在刘琬璐的课堂上,时常会爆出金句。有学生替自己的师兄咨询她:“刘老师,我的一名学长都28岁了,他在犹豫还要不要读博士后,读的话,年龄是不是太大了?”

刘琬璐听了嫣然一笑,妙语回复道:“如果担心现在才开始学某样东西,年纪已经太大的话,不妨这样想———就算因此放弃不学,年纪照样还是会变大的。”博士生们听了她的话纷纷点头,并回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早在美国读博期间,刘琬璐就作为助教带过学生。“最开始,我并不喜欢带学生。我是一个自我驱动力很强、工作效率很高的人。带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帮助他们,去适应他们的工作效率。”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教师生活,刘琬璐却在浙大很快适应了教师这个新身份,并爱上了这个职业。现在,她不仅不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的苦差事,反而开始主动给自己“加戏”:每周都会写一封长长的信发给实验室的同学们。“我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的迷茫和选择,科研上、生活上、职业发展与规划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刘琬璐希望通过书信告诉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他们一些启发,不只是在现在,也在未来。

外界总以为,搞科研的人都很呆板。事实上,刘琬璐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她喜欢自驾游,喜欢音乐和美食,还是个跨界玩摄影的高手。

去年11月,有学生把刘琬璐上课的短视频发到了网上,并配文介绍说:她既有教授范儿,也没有失去美女小姐姐的优雅可亲……“90后美女博导”的短视频一经上传,就被疯狂转发,刘琬璐也随之走红网络。

对于自己的突然走红,并被网友们封为“天才女孩”“学术女神”,刘琬璐微笑道:“我也看到过大家的热评,其实过誉了。巴尔扎克说过,人的才华不过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我的经验是,只要你能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耐心、坚持和专注,每个人都可以圆梦!”

邢大军据《恋爱婚姻家庭》张东亮/文整理

猜你喜欢

博导浙大汶川
发“福”字
云上远眺新汶川
画与理
圣彼得堡的“博导”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美女学神”刘明侦:90后博导院长炼成记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