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错配与创新

2020-06-01赵文琦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新

赵文琦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疲软、复苏缓慢,为了在经济增速下行期实现稳增长,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优化要素配置和创新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性。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对创新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生产性部门和国有部门效率较低,但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在经济减速期反而吸引劳动力进入,使得效率更高、创新能力更强的生产性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劳动力不足,出现部门间人力资本错配,人力资本错配导致创新程度受到抑制。因此,在经济减速期要完善市场淘汰机制,重点防止劳动力过度涌入低效率部门,政府需进一步缩小部门间的收入差距,加强专业化教育和技術性培训,培养专业型、创新型人才,必要时在全社会范围提供就业指导。

关键词:要素错配;人力资本错配;创新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滑,至今仍未完全复苏。发达国家失业率仍然维持在高位,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恢复疲软,而发达国家是世界需求的主要来源,因此导致整个世界的需求疲软,从而也会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因为出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国的经济增长连续几年面临下行压力。

经济体中的生产性部门以营利为目标,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效率高于非生产性部门(公共部门),但在经济减速过程中,低效率的非生产性部门面临的冲击要远小于生产性部门,生产性部门甚至可能面临破产风险,非生产性部门在经济下行期仍能保持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因此,大量生产性劳动力会被吸引进入非生产性部门,从而出现生产性部门与非生产性部门间的人力资本错配,大量的劳动力缺失必然会影响生产性部门的生产活动和创新活动,而生产性部门是整个经济的创新主力(李静,楠玉(2019))。类似的,经济体中的国有部门因为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在经济减速期受到的影响要小于非国有部门,也会造成劳动力从非国有部门转向国有部门,产生人力资本错配,但国有部门的效率普遍低于非国有部门,因此,劳动力过度集中于国有部门会导致整体经济效率低下、抑制增长。国有部门面临的竞争较弱,因此创新动力不足,非国有部门则相反,因面临激烈的竞争,有很强的创新激励,但劳动力流失会严重阻碍非国有部门的创新活动,导致整体经济创新不足。综上,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在经济增长减速时期,人力资本错配导致劳动力向低效率部门集中,必然阻碍经济增长和创新。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重点关注经济体中的生产性部门和非生产性部门(公共部门)之间,以及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人力资本配置,及其对创新活动造成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一般而言,经济中的生产性部门是直接创造产出、创造价值的部门,而非生产性部门主要起辅助性作用,一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性部门的产出,但生产性部门通常比非生产性部门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经济衰退时,生产性部门的劳动力会被吸引进入非生产性部门,从而出现生产性部门劳动力不足而非生产性部门劳动力过多的错配现象。基于此,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劳动力过度集中于非生产性部门,会对我国的创新能力带来负面影响。由此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设一:

假设一:非生产性部门劳动力越集中,越会抑制创新。

经济中的部门也可以划分为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两类,通常认为,国有部门的效率低于非国有部门(Brandt al(2013)),但国有部门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因为其背后有国家的资金支持,因此,当经济衰退时,非国有部门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出现劳动力退出非国有部门,涌向国有部门的情况,但由于国有部门效率低,所以也会出现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问的错配,整体经济效率下降,对创新产生负向影响,据此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设二:

假设二:国有部门劳动力越集中,越会抑制创新。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其中,下标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innovationit代表地区i在t年的创新程度,worker_allocationit代表地区i在t年的人力资本配置情况,包括在生产性部门与非生产性部门之间的配置以及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配置,Z代表控制变量集。

(二)变量选取

模型所用变量及其含义列示如下,采用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

根据以上构建的模型及选取的变量,本文的实证分析采取以下四个模型:

其中,模型(1)和(3)均采用各省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分别为各省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各省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模型(2)和(4)的核心解释变量替换为各省城镇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职工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被解释变量分别与(1)和(3)相同。接下来使用面板随机效应回归对以上四个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模型(1)和(3)中,核心解释变量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比的系数均为负,当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研发支出占比时,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比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证实了国有单位就业人数越多,导致企业研发支出不足,从而抑制了创新,即上文所述的理论假设二。在模型(2)和(4)中,非生产性部门劳动力占比显著地影响创新,非生产性部门劳动力越多,企业研发支出越少,发明专利申请数也越少,理论假设一成立。同时发现,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和外商投资在四个模型中的系数均为正,并且对以发明专利申请数衡量的创新程度的影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可见,发展第三产业和吸引外商投资有助于促进地区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三、结论与建议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受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连续几年面临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期间,我国政府虽积极采取了一些刺激消费的措施,但收效并不明显,后来政府逐渐意识到高速增长不能持久,开始追求经济“稳增长”,开始寻求经济结构的调整。2015年,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素配置的重要性,强调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创新程度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主要从要素配置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生产要素中的人力资本的配置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生产性部门与非生产性部门(公共部门)之间的人力资本错配,即劳动力过度集中于低效率的非生产性部门,对创新程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劳动力过度集中于非生产性部门时,导致真正能够创造产出、创造价值的生产性部门出现劳动力不足,这必然会抑制产出。一旦产出受到影响,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生产利润,也就失去了开展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整体的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生产性部门的创新研发活动,一旦生产性部门失去了创新激励,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将出现停滞。

第二,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人力资本错配,即劳动力过度集中于低效率的国有部门,对创新程度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种种制度性原因,国有部门效率通常低于非国有部门,当过多的劳动力集中于国有部门时,高效率的非国有部门因劳动力投入不足可能出现效率下降,导致社会整体经济效率下降、产出减少,可用于创新活动的投入必然随之减少。而且,国有部门因普遍处于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因而创新激励明显弱于面临较多竞争的非国有部门,而非国有部门一旦出现劳动力投入不足,即使存在创新激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人力资本配置对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创新活力至关重要,在经济增速下行期,要重点防止劳动力向低效率部门的过度转移,有必要完善市场淘汰机制,加快低效率部门退出市场的速度,将低效率部门的资源释放出来,转移给效率更高的部门,增加产出、刺激创新。市场淘汰机制的合理运行也会增加低效率部门的危机感,刺激这些部门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第二,我国的国有部门和非生产性部门(公共部门)对劳动力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人们思想中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进入这些部门就意味着工作稳定、福利好,因此,要防止人力资本的错配,有必要转变人们的这种思想观念,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部門间的收入差距,要重视专业化教育和技术性培训,培养专业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同时,在全社会范围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

第三,服务业对创新程度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各地区要充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弥补基础设施缺口。综上,各地区要正确引导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促进创新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创新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

赵文琦(1990.11-),女,汉族,陕西省渭南市,在读博士研究生,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