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探析

2020-06-01李丰羽闵雪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李丰羽 闵雪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也推动了世界文明圈的建设。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放到“一带一路”视域中,对于文化自信的增强、中国梦的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在当今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中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国际新平台,通过生产优秀文化产品、拓宽中华文化对外宣传渠道、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等路径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软实力 价值意蕴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237-02

在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以全球化为视角创新性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其全面实施,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日趋频繁、区域经济合作成效显著,为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行性路径,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高度关注。但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凝气铸魂,也有利于加快沿线各国不同文化间的深层次交流与对接,助力以文化交流为先导的经济合作、政治协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一、“一带一路”视域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蕴

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国家开出的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加深民族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利于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在当今这个国与国之间竞争较为激烈的新时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就会被他国文化所殖民。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紧紧团结在一起、生生不息,是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母体,同时也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根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带着对古丝绸之路文化符号的印记,不仅唤醒了沿线各国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及地区对中国本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产生了认同感,这就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文化自信注入新的力量,也为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凝气铸魂。因此,在汇聚不同文明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可以更快提升文化自信,增进我国同沿线各国的文明交流,在文化上形成共通、共鸣,并推进我国文化建设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一直翘首企盼的梦想和共同愿景,它的实现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均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因此,当前我国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1.文化软实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力量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与自豪,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且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经久不衰和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同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可以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并凝聚中国力量,使广大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

2.文化软实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撑

新时代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仅仅凭借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提升是不够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一种生产力,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物质保障,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顺应当今时代主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当前世界局势和未来发展开出的中国方案,是我国文化软實力最好的传播话语。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则能使各种文明在国际交往及文化互动中相互吸引、产生共鸣,从而塑造一个以文化交流为先导而进行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以共赢为核心精神,塑造“共同体意识”,不仅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凝聚互鉴互信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同沿线各国共谋发展的坚实平台,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不同领域的协同发展,真正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把不同文化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视为平等,致力于构建一种不同文化能够求同存异的“文化共同体”,这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缘文化为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引进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资源。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不仅能够增强我们自身文化的自觉性,也有利于打造文化共同体,进而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一带一路”视域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析

当今世界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和变革,国家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国应适时抓住机遇,努力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生产优秀文化产品,提升中华文化魅力值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具有吸引力的优秀文化产品是发展对外经济文化关系,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走好的关键一步。生产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彰显中国魅力:

1.文化产品的内容和立意要突出中国特色

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进行挖掘和转化,从而使其满足国内外文化市场的需求并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可以创作大量反映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特征及人民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文化产品,向世界传播中国能量。

2.文化产品的风格和形式要做到中国元素与国际潮流相匹配

一方面,在充分发掘、展现我国独特文化魅力时,应尽可能降低、避免文化折扣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需对我国文化产品进行适当包装及修饰,尽可能贴近目标国消费者的喜好,缩小文化间的差异。因此,中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国际新平台,将生产出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产品输出到世界各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感染世界。

(二)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

宣传渠道承载着传递宣传内容的作用,是连接宣传主体与宣传对象之间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当前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最大国际媒体交流平台,如何借此平台拓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渠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交流,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增强与沿线各国媒体、机构的交流合作,构建立体化国际传播网络。如增加我国媒体同沿线国家媒体电台的项目合作,建立海外调频电台,扩大“一带一路”全媒体覆盖网范围;大力发展网络电视,提高沿线节目的落地程度。

二是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提升我国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及商务洽谈活动等,全面提升我国文化在沿线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提高国家机关人员尤其是外交机构人员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同各国政府部门及民众的互联、互通。政府部门及其地方机构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外交信息,推进本国政府、本国网民、他国政府、他国网民等多主体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扩大本国文化的传播范围及国际影响力。

(三)集中智力资源,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

人才既是多样性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一批高素质、跨领域、跨文化的新型人才是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关键。

一是依据“一带一路”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培养有针对性的文化人才。如:对“一带一路”建设中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领域进行精准人才培养;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丝路语言人才培养工程等。

二是了解各国本土化人才需求情况,注重对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有利于根据不同国家对我国本土文化人才的需求情况,为沿线各国培养出了解我国本土文化的“中国通”,使中国的本土文化更好地融入沿线各国的文化。

三是加强智库交流,培养精通中外文化且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人才。随着当前“一带一路”中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培养一批促使我国跨国企业与沿线国家本土企业顺利对接的跨文化人才迫在眉睫。可通過设立文化产业、民族习俗、社会政策等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小模块智库对话模式,加强各领域跨文化人才的交流互动,尽快培养出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三、结语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稳步开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迎来众多契机。它的出现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同时,它不是我国的一国之策,而是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之策,有利于尊重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并逐步增进互利互信,从而塑造一个不分你我的世界文化格局。

参考文献:

[1]李希光.“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路径[J].人民论坛,2016(15):86-89.

[2]吕松涛.中国软实力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3]刘耀中.“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