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图式视角下古诗词翻译探究

2020-06-01欧阳晴雯胡东平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诗歌

欧阳晴雯 胡东平

摘要:中国唐诗是古典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练、意象微妙、主题深远,诗人擅长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现实描写联系意象达到抒情的目的。而意象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之一,其重点在于我们的思想体验形成的内在形象,这与古代诗歌中丰富的形象密切相关。以意象图式为理论基础,以《望庐山瀑布》原文及许渊冲版英译文为例,进行古诗词翻译分析。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 意象图式 诗歌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67-03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为后世传诵下来的诗词就多于五万首。中国古代唐诗擅长借物抒情、以物言志,诗词中存在大量意象。古诗主要凭借意象来构成意蕴,而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所创造的能为人感知的艺术形象。因此,意象是古诗的灵魂,而意象的传递是古诗英译的关键。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相互融合,意象图式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的单一研究。在我国,传统的唐诗研究一般从修辞、美学或文化等层面入手,而今,因为唐诗中存在大量的意象图式,将意象图式与诗歌赏析结合在一起,既突破了意象图式的研究领域,同时也给文学作品带来了新的理解视角,因此,利用认知语义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来分析研究古诗,能更形象地表现诗词的意蕴,同样也打破了单一的局限,这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新的趋势和研究潮流。国外已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将意象图式运用于文学作品分析与诗歌研究,而国内关于意象图式与古诗研究的文献却很少。栾义敏(2012)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对王维诗歌及英译文进行了分析,为解读王维诗歌及其译文提供了新的视角[1]。刘娟华(2011)从图式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杜牧《泊秦淮》的两个译文,发现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图式的解码过程[2]。全家庆(2016)将“意境”与“意象”结合起来,以“意象图式”理论分析曹操的《观沧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讲述了“意境”和“意象”的相关性,介绍了“意象图式”的概念,并以此分析出《观沧海》中“意象图式”的体现,最后再分析了这种体现的所产生的效果[3]。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中意象图式这一新的视角解读名篇《望庐山瀑布》及许渊冲译文,尝试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意象图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悟诗中之意象美。

一、意象图式理论

近年来,认知语义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认知与语义结合起来,重点放在从认知角度深入研究人类思维、语言和身体经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认知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与认知模型、知识结构、神经系统、心理学和生物学基础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在这其中,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之一的意象图式观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一)定义

“意象图式”一词最早由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在他们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作者指出意象图式主要是基于感受、感知和交互体验而形成的,并且是概念和语言之前的抽象结构。在人们获得基于经验的意象图式之后,他们可以用它来体验我们的世界。意象图式的形成取决于人类经验的图形化和概念化。经过与外界的多次接触,形象被抽象地理解、概念化和图形化的过程逐渐完成,然后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图式(架构),用于存储和帮助模式化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更抽象的思维网络[5]。之后,学者们对意象图式的研究有所拓展,李福印指出:意象图式作为人类共同的认知特点,对它的深入研究应该逐渐形成跨学科的研究态势[6]。虽然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人们一直处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并始终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对于这些活动的研究,我们就可以借由意象图式进行分析。

(二)分类

Lakoff(1987)把意象图式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以及其他图式(前后、上下、线性等)。人们就是根据这些意象图式建构了概念和概念结构[7]。

1.容器图式

身体体验:我们经历了许多将身体作为容器和存在于容器中,成为其中一部分的过程。

基本要素:边界、内部和外部。

对于容器来说,该物体不是位于容器内部就是外部。另外,“对象”不仅指具体的东西,也可指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具有容器的特性,例如衣柜,汽车等。

2.“部分—整体”图式

身体体验:我们作为整体,有许多可以操纵的部分。我们的一生花在对我们的整体和我们的部分的认识上。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必须意识到其他物体的部分—整体结构。

基本要素:一个整体和很多个部分。

这种图式是用人体的认知来表达的,即人体的各种关节都是部位,整个人体是一个整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整体特征要更为明显。

3.连接图式

身体体验:我们与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连接环节就是脐带。在婴儿期和早期童年,我们抓住父母和其他的东西,或者是为了保护我们的位置或他们的。为了确保两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的位置,我们使用了绳子,或其他联系方式。

基本要素:两个相互关联的实体(A,B)及其关联关系。(这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受到限制)

在生活中,人际交往建立了具有连接图式特征的明显连接关系。例如,老板与员工间因工作而建立起来的连接关系。

4.“中心—边缘”图式

身体体验:我们的身体有中心(躯干和内部),以及周边(手指、脚趾、头发)。类似地,树木和其他植物有一个中央树干和外围的树枝和叶子。

基本要素:中心、边缘和实体。

大家普遍认为中心比邊缘更重要有两个方面:(1)对于中心部分的伤害更为严重;(2)中心以某种方式界定个人的身份,但是边缘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失去叶子的树是同一棵树。一个人的头发被剪掉了,或者失去了一根手指的人是同一个人。

第三句“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10]运用了路径图式。读者可以从“down”(向下)看出瀑布的行径轨迹,“dash”作为不及物动词,有“猛冲,撞击”之意,用“dash down”作谓语,既合乎主语“倒挂的飞流”飞下的走向,又传达出瀑布凌空而落的气势,短短的几个词给读者带来了极强的视觉震撼,仿佛置身于同样的场景中,眼前呈现的是瀑布壮美的画面。

最后一句“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blue sky”[10]同第三句一般,運用到了路径图式。读者可以从“fell from”这个词组看出“银河”的行径轨迹。“fell”本身有“落下”之意,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一样,整句译者用一个虚拟语气句式“as if … fell”表达出来,对于“疑”一字的翻译,译者没有直白地选取表示“怀疑”的单词,例如“suspicion/suspect/doubt”,这些词给人的感觉过于板实,甚至呆滞,使用该虚拟语气句式,将真实的瀑布与想象中的银河系连接起来,自然会让人感受到超越自身局限的另一种感觉。

通过对原文与译本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译者选择的词汇和句式与原文稍有不同,但整体上仍然传达出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读者也能很轻易地进入到原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意境中去。其原因就在于译者在翻译原作之前,不仅理解了字词的表面意思,还体悟到其中深层次的意思和情感,译者和作者分享着一个类似的经验和由此产生的意象图式。读者之所以能够感受和理解译者的表达,是因为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通过意象,并用想象力结合各种意象图式来领悟当时诗人的情绪与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除了从文学和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诗歌之外,我们也可以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用意象图式理论来解读中国古典诗歌及其译文。作为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品质,其内涵和特点丰富多彩。古诗词的翻译某种意义上就是意象的翻译[11]。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所不能代替的意象美。译者在翻译古诗时,需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图式,掌握诗人对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的描述。了解诗人观察问题的视角,同时揣摩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到合乎意象图式的表达,译文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读者,再现原文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栾义敏.王维诗歌及英译的意象图式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2(8):128.

[2]刘娟华.图式理论视角下古诗英译意象传递研究:以杜牧《泊秦淮》两个英译本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7.

[3]全家庆.意象图式视角下的古诗研究: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J].现代语文,2016(8):127-129.

[4]王寅.认知语义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58-60.

[5]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20-24.

[7]George.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8]司显柱.论文学翻译及其译语形式[J].外语教学,2003(1):73-76.

[9]Newmark P..翻译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任文阁.古汉语诗词英译中的意象问题浅析:意象的概念和形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93-96.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忍冬
我的诗歌
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评选启动
谁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七月诗歌
我是小诗人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90后”诗歌小辑
小小诗歌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