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认知构建

2020-06-01邹春玲秦清涵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思政

邹春玲 秦清涵

摘要:目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还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意思作出解读的层面,尚未通过语言类课程的传授,促使学生把握阅读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而唯有做到这一点,阅读课堂才算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政”功能。因此,在构建主义和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上,对英语阅读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必要性和认知模型构建作出较为翔实的阐释,旨在明晰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中“为什么做”及“怎么做”的细节问题,更为详尽、深入地解读思政在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流程,在研究实践精细化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思政 英语阅读 认知构建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48-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英语专业课程而言,课程思政的认知构建和理论实践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英语教育是一个中、西方融合和沟通的重要媒介,不仅要将国外先进的理念引进来,更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因此,更要理直气壮地构建好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习近平,2019)。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的认知理论构建不可或缺,尤其在阅读课程中更要强化学生到底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一、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思政”不单纯指“思想政治”,还包括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现实关怀和国际视野。英语阅读课程的宗旨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篇知识,更要在对西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上,透彻理解西方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这就需要阅读课程加强推理式理解、思辨式理解、批判式理解和沟通式理解等不同认知模型的构建。继而,借助认知层面的磨合,加强学生和作者之间的交际力度,切实打造中国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中中西合璧的语篇解读和认知方式。

英语专业将阅读与思政紧密联系,旨在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观相同”的语言人才和接班人。阅读课程思政更应该秉承“思政育人”精神,促进英语阅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阅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秉承 2015 年国务院发布“双一流”大学“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核心方针,提出“阅读课程思政构建”的架构体系、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构建“阅读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体系,促进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改革创新。阅读已从“读字”变为“读世界”,即世界如何通过语言行为维持运转,有鉴于此,“双一流”大时代背景下的“英语阅读课程思政”的课程架构和运作程序有待深入剖析,尤其要研究如何构建学生自主性“读世界”的认知模型。

二、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的认知构建

所谓认知模型构建,即对学生的思维倾向、思维体系、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方面的把握和修缮(Croft,2004:78)。构建英语专业阅读课程认知模型的构建首先要对文本或者语篇的讲解作出适当的观念和焦点变更,从“文本的意思是什么”向“通过文本想说什么”和“文本对不同话语社群的人们意味着什么”发生转移,引发对“阅读课程思政”认知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阅读课程思政”体现的不仅是词汇和语法的客观容加,借助阅读文本实现社会关联和价值观的身份认同。该认知模型的构建必须做到以教师智慧催动阅读思政解析导向,以学生自主推动阅读思政构建管理,以模式创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阅读课程思政”高等教育外语专业多元化改革务必全面铺开。“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的认知体系构建旨在形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立德树人,践行文化自信。本文的阅读课程思政模型的构建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 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体两翼”长效机制的宏观策略构建。“课程思政”的“一体两翼”架构中,一是要充分发挥传统思政课程的示范效应,突显其显性功能,二是要将其逐步与英语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第二,“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批判式、再创造宏观教学模式构建。本文以“阅读课程思政”教学宏观模式的提出、阐释、修缮、操作、反馈等为目的之一,建构出科学的、有效的、可操作的阅读教学“输入—主导—生成—评价—惯性”的教学、习得方面的认知模型。第三,“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客观性微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构建。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术道结合”,深度拓展教学内容。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统领性主题是:教师和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三方通过课堂对话实现不同程度的“视域融合”。第四,“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主观性“教师主导”职业素养培训研究借“双一流”背景重审、深化、打造“课程思政”的育人为本的匠人精神,重在使教师(下转第47页)(上接第48页)的“无意识体验”上升到“有意识引导”。所谓“教师主导”具有价值导向性、情境依赖性、背景丰富性等特性,及行动性、身体化、默会性的特征,必须被“作出来”。

三、结语

阅读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质性生成的主要策略归纳为: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生成,自主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知识体系,以便培养终生思政的惯性。“阅读”关涉教学形式的变换,“思政”关涉教学实质和效果的变换。本文就“怎么思政”的问题提出较为翔实的教学模型构建,即引导—生成模型具体操作流程,以求对英语阅读教学乃至英语其他方面教育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Croft,W.&A.D.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Croft,W.and E.Wood.Construal Operations in Linguis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n L.Albertazzi(ed.),Meaning and Cognition: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C].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0:51-78.

[3]阿拉坦,巴根.建構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3(4).

[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孙舒和.基于构建主义视域的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DB/OL].(2019-03-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中地理教材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