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疫”是送给青年一代的成长礼
2020-06-01郅庭瑾
郅庭瑾
作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青年需要不断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给全社会带来重大危机和挑战的同时,也成为一场难得的历练青年群体的特殊机遇,在多方面深刻影响着新时代的青年群体,促进中国青年更好更快地成长和成才。
从迷惘到坚定:疫情防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培养青年更强的政治认同
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国外敌对势力的价值观输出、国内思政教育手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学生在政治认同上处于迷惘状态,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缺乏坚定态度。面对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坚定高效的疫情防控行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有利、最直接的证明,为全体中国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党中央对疫情防控的坚强领导,让青年群体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性情。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抗疫情,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在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号召、冲锋在前,坚定站在防疫第一线,踊跃捐款捐物,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短时间内调集全国资源驰援湖北所彰显的中国规模、中国速度、中国效率,让青年群体真正体会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魅力。各地共派出4万多名援鄂医护人员,运送超过83万吨的援鄂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彰显中国规模;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交付雷神山医院,紧急建设14座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彰显中国速度;建立医疗资源按日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实施国家统一管理调度,协调多省市集中本地医用物资全力驰援武汉,彰显中国效率。尤其是,疫情在世界蔓延开来之后,欧美各国迟缓的疫情防控和应对举措,从反面凸显了中国无与伦比的优势。
以人民为中心的疫情防控举措,让青年群体真正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深刻内涵。中国在此次疫情抗击战役中,以强大的国力和综合实力为保障,多措并举,不遗余力地关爱着受到疫情冲击的人们。对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财政统一兜底,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而影响就医;通过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帮扶临时滞留人员、及时受理回应求助等措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他们的基本照料服务需求;派出民航包机将滞留海外的同胞接回祖国,解决海外中国公民的实际困难;等等。
经过疫情的洗礼,青年群体以疫情防控为鲜活的实践教材,在国内与国外的对比中,真切体会了中国规模、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再迷惘而更加坚定,努力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对坚持党的领导有了更深切的认同,逐渐树立起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从自私到奉献:疫情防控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青年增强文化认同
现实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群体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感、缺乏亲和力的问题也始终困扰着青年一代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特别是长期的独生子女养育方式,以及社会上一些唯利是图的行为,对青年群体的成长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出现了一些功利至上、自私自利的行为和现象,有人甚至担忧现在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此次疫情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特殊时期的国家治理和民众生活中,特别是社会各方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服从安排的集体主义精神,带给青年巨大的震撼。以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军人、警察为代表的众多战疫一线人员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成为“最美逆行者”;各行各业暂停原有业务和事务,不计得失、不计成本,跨界转产医疗物资,保障相关产品供应,接受国家和政府的统一指挥;全国各地民众响应国家号召,自我居家隔离,放弃娱乐活动,承担日常生活不便。特别是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牺牲。千万级人口的武汉市采取了限制流动、交通管制等措施,通过“封城”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一省一城的暂时牺牲,换来的是全国更快更安全的复工复产。
可以说,每一位青年都是这场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都在亲历中对舍小为大的奉献精神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一是学习掌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学子们认为,要以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载体,领悟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和价值规范,促进自己对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体验;要学会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小我融入大我,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二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更多的青年表示,自己以后会主动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自觉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在实际行动中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促进文化传承。
从被动到主动: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的宅居时间,倒逼青年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下达后,大学生们“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开始了居家在线学习的全新生活。突然有了长时段的居家时间,这对青年学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居家学习方式给习惯了校园生活和线下教育的青年学生带来的最大挑战,主要表现为居家工作、学习的效率较低。近期一份关于居家办公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缺少了校园、同伴和班级的学习氛围,居家学习的环境更加宽松自由,不少青年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容易被外部环境干扰,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因疫情的发展情势不明朗,返校开学的时间迟迟无法明确,不少大学生的学习安排、实验进程等受到影响,特别是毕业生群体,面临就业求职和完成论文的双重压力,导致焦虑紧张的情绪积压,进一步影响了居家学习的效果。
此次疫情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超长假期,倒逼青年群体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从被动的“要我学”到主动的“我要学”和“要学好”,增强学习的紧迫感,练就过硬本领。包括:一是学会目标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并列出计划表,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以及自身的作息特点,列出每天、每月的学习计划表,将比较难、比较重要的任务排在自己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段去完成。二是学会独立思考,丰富学习内容。利用难得的长期居家时间,学习过去正常状态下被忽视的内容。比如,学会承担家庭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学习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学会提前规划,对学习和生活做好预案。比如,面临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对求职、毕业论文等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以应对突发情况;留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身处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是仓皇回国还是镇静留下,都要根据自己的学业进展、家庭情况、经济能力等作出合理安排。
从脆弱到坚强:疫情防控带来对身心素质的考验,促使青年重视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
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人才强国战略的载体,身心健康是其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障。但中国青年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研究表明,对于部分青年来说,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熬夜行为日益突出,甚至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
疫情让青年群体充分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价值。根据确诊病例的统计数据,不同年龄人群普遍易感,青年群体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青年普遍认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不被病毒在内的各类困难击倒。但政府减少外出、居家抗疫的客观要求,使得青年群体的户外活动不得不减少甚至根本无法外出进行运动和锻炼。如果青年群体自身不加强锻炼,将更容易造成久坐、熬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问题,对体质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面对疫情,民众存在强烈的担忧、恐惧、愤怒的情绪反应,持续存在的消极情绪使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青年群体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心理准备,更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疫情初期的湖北籍大学生和湖北高校就读的返乡大学生,以及国外疫情暴发后滞留海外的留学生群体,普遍经历着焦虑、恐慌、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的侵扰,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学会自我疏导。
经过疫情的洗礼,青年群体应重视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锻造出最坚强的自己。一是加强体育锻炼,以强健的体魄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坚持开展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居家健身活动,自觉避免久坐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抵抗力。二是重视心理健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困境和挑战。适度关注疫情信息,保持与家人的密切交流,规律生活,避免专注力被负面信息占据。
从幕后到台前:疫情防控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促使青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使命。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青年群体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参与防疫抗疫的实际工作,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一方面,青年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冲在抗疫前线。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青年人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的蓬勃青春力量。广大青年用行动交出了合格答卷,并再次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另一方面,非医学专业的青年们发挥自身专长,以各种方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湖北大学学生公寓被征用为出院者集中观察点,本校青年志愿者第一时间入驻,负责物资保障工作。海外留学生群体在疫情中同样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内疫情发生后,主动捐款捐物,关心和支持国内抗疫斗争。在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后,选择回国的留学生认真对待入境后的登记、隔离工作,不隐瞒个人情况,积极配合国家的防控工作。
经过疫情的历练,青年群体必须更多地从幕后走到台前,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由过去被保护的对象,逐渐成长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国家民族的脊梁。一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疫情防控为契机,青年应肩负起时代使命,主动承担个人义务。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国家防控安排和要求,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并影响和引领身边的人。疫情结束之后,主动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消除自我侥幸和冷漠旁观心理,勇于承担时代、国家、民族赋予的责任。二是进一步认识所学专业对社会的贡献与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将来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和该有的行为。三是学会科学、理性、独立的分析决策。学习并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对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的认知。面对疫情等突发情况,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盲从、不信谣、不传谣。基于科学知识,理性看待并评价、处理各类事件,使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
总体上看,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验,是促进和帮助青年人快速成长成才的一次难得契机。疫情终将过去,光明就在眼前。青年群体应坚定理想信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六点要求,即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不断历练自己,并将在疫情中磨砺的无私奉献精神、自我管理能力、身心健康习惯等品行继续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發扬光大,使自己最终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①韩振峰:《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光明日报》,2015年5月4日。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