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组阁僵局,能否走出“以色列困境”
2020-06-01韩永
韩永
以色列第35届政府5月17日下午在位于耶路撒冷的议会宣誓就职,结束了该国持续一年多的组阁僵局。
根据与蓝白党领导人甘茨签署的协议,内塔尼亚胡将在联合政府中首先出任总理,为期18个月,甘茨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8个月后,甘茨将接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则改任副总理。
基于双方的势均力敌,这个通过艰苦谈判达成的内阁,将是以色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新政府一开始设有34名部长,新冠疫情结束后将扩展至36名。其中,财政、卫生、交通部长等职位归利库德阵营,而蓝白党阵营将获得国防、外交、司法部长等职位。
根据安排,内塔尼亚胡和甘茨可以解雇各自阵营的部长,但即使担任总理,也不能解雇对方阵营的部长。另外,内塔尼亚胡对总检察长和国家检察官的任命有否决权。这项任命是否会对将于5月24日开庭的涉嫌贪腐的案件产生影响,尚待观察。
这看起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以色列从组阁失败的循环中走出来,避免成为国际政治上的一个笑话;内塔尼亚胡印证了自己“政坛不倒翁”的底色,从绵延不绝的贪腐指控压力中暂缓一口气;甘茨则不仅证明了自己和蓝白党的力量,还因在这件事情中让人信服的大局观,挽危局于即倒,在政治品质上得分不少。
但这次思路清奇、两党平分秋色的组阁,除了让以色列走出暂时的困局外,却可能让该国陷入更深的困局。双方互信的缺乏,有可能使新政府成为一个二元阵营政府,利库德集团和蓝白党都将自己人任部长的部委视作各自的私有领地,进而影响新政府的执政效率。
新政府能存续多久也是个问号。根据协议,如果最高法院裁定涉嫌贪腐的内塔尼亚胡不能担任总理,甘茨要与他一起辞职,议会将自行解散并举行新的大选。根据此前对内塔尼亚胡的多项指控,不排除其被定罪的可能性。
5月1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举行的宣誓仪式上发表讲话。图/路透
另外,此事最大的一个变数和隐患,是18个月任期届满后,内塔尼亚胡会否如约向甘茨交权。有分析人士认为,依内塔尼亚胡“政治魔術师”的从政特点,其更愿意做一个精湛的操纵者,不排除届时会找理由或通过某种方式解散政府。也有人认为,在契约精神根深蒂固的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囿于自己的政治声誉,会如约交权。
而一旦交接出现变数,以色列不仅将重回组阁失败的轮回,甚至更糟。因为这次组阁,是在经历了一年多、总共三轮的失败后,不得不在两个“死对头”之间达成的脆弱妥协,可以说是在该国当前的政党格局下唯一的出路。而一旦两者发生龌龊,这一唯一的出路也可能被封死。
组阁被逼至如此绝境,也让人开始反思“以色列困境”:一个主要由势均力敌又势不两立的两党组成的政局,中间派不愿轻易就范,共识因而迟迟不能达成,置国家于政治失序的不堪境地,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是民主成熟的标志,还是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非破不可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