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山保护区鸟类种群及栖息地调查分析
2020-06-01孟庆辉
孟庆辉
1 调查地理单元概况
努鲁儿虎山保护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显著,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一年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比較大,多年平均气温8.3℃,降雨量多的年份可达482.8毫米,且多集中在6、7、8月份,降雨量少而集中,干旱和水资源贫乏是该地区基本特征。动物区系组成复杂,是古北界东北、蒙新、华北三个动物区系相互渗透、重叠和交汇地区,该地理单元动物种类的地理分布特点也反映出区间过渡的特征。
2 调查对象、时间
按照《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调查对象,在我省境内有鸟类137种(含省定6种),还包括野生鸟类栖息地受威胁状况、保护现状等。调查时间于2017年7月12日至2018年6月10日进行,每次累计调查时间约为30天,累计完成外业调查时间60天。
3 调查内容
3.1 鸟类种群名称及数量调查
鸟类调查主要以样线进行调查,以观测鸟类活动实体和鸣声为主,并辅以巢穴和活动痕迹等信息。调查时,调查人员在样线上进行的速度为1~2公里/小时,发现动物实体或痕迹数量时,按照《样线调查记录表》中规定的内容,记录鸟名称、数量、痕迹种类、痕迹数量及距离样线的距离、时间、坐标、干扰信息及强度等,同时记录调查样线行进的轨迹,并用单反相机记录鸟类影响信息,对于陌生鸣声以录音笔或智能手机录制鸣声,以录音回放方式对比鸣声库进行鸟类鉴定。
3.2 鸟类栖息地调查
结合种群数量调查进行栖息地调查,发现鸟类实体或活动痕迹时,记录该鸟类或活动痕迹所在地的地貌、坡度、坡位、植被类型等栖息地因子及干扰状况和保护状况。
3.3 鸟类种群及栖息地受威胁状况调查
在进行样线调查时,调查人员同时记录各调查样区内鸟类种群及栖息地受到的主要威胁类型、受干扰程度、包括在样线上发现的矿山开发、放牧、砍伐、垃圾排放等所有对野生鸟类及栖息地早成干扰的人为活动,另外也要关注外来物种、气候灾害等自然因素对种群的影响。根据调查样区调查情况,结合资料查阅,访问调查,依强、中、弱、无4个等级对鸟类种群及栖息地收到的威胁及干扰情况进行评估,填写《珍惜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受威胁因素调查表》。
4 结果与分析
4.1 鸟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状况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共观测到鸟类14目37科93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共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黑耳鸢、雀鹰、苍鹰、普通、大、红隼、红脚隼、灰背隼、燕隼,其余83种都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种类和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努鲁儿虎山山地地区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每年迁徙季节有大量猛禽及水鸟再此经过,该地还是我国一个重要猛禽繁殖区域,因此从整体来看努鲁儿虎山山地地区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通过此次调查,努鲁儿虎山地区鸟类种群及栖息地现状整体较为乐观,虽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人为干扰因素,如生活垃圾随意丢放、放牧等,但都在可控范围内,影响不大。
4.2 鸟类种群变动趋势及成因
通过此次调查,努鲁儿虎山地理单元鸟类种群数量整体呈现出波动变化,多数鸟类种类数量增长明显,以环颈雉为例,在调查的每条样线均有发现,在走访调查中老百姓也都反映其种群数量庞大。另外小型猛禽,如隼类,种群也都有明显增长,这主要原因是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以及居民环保意识的迅速提升有密切关系。
4.3 栖息地现状及分析
通过调查,总体来看本区鸟类种群栖息地质量相对较好。通过多年的资源管护、封山育林、封山禁牧等青山过程的实施以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设都使得保护区范围内的森林、湿地等生境有所恢复,动物栖息地质量有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会随着栖息地大小和质量的变化而波动,栖息地面积大小、质量好坏、栖息地生态系统完善程度以及人类干扰活动的强弱,都直接影响着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只有通过长期的、持续的、全民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提供最优良的栖息地环境因素。
4.4 栖息地受威胁状况及分析
今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城镇规模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的大环境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生境逐渐被蚕食破坏、食物、巢穴资源锐减,水质量下降,因此现状不容乐观。辽西地区经济体制单一、落后,主要依靠农业、矿业资源发展,经济发展对栖息地的威胁较为严重,人为因素对栖息地生态环境进行干扰和破坏,生境破碎化导致大块连续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隔断成许多小面积的地块,导致动物的庇护场所缩小,致使种群数量减少。
5 建议
在今后的资源保护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监管体系,配足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充足经费支持和较高的管理权限;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媒体广泛宣传、重点宣传,营造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提高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合理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科学制定保护策略,实行短、中、长期建设规划,按阶段、分步骤实施保护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珍惜濒危鸟类、重点时期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