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曰者壮语声韵调分析
2020-06-01杨桂丽
杨桂丽
(云南民族大学 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研究的缘起与价值
目前语言学界中存在一大热点问题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壮侗语族之间的关系问题,随着语言材料的补充研究相继有了“壮侗语与汉藏语存在发生学说”和“壮侗语与南岛语也存在发生学说”,后者是以(美)本尼迪克特(Benedict)在其《汉藏语言概论》提出的,国内以李方桂先生为代表主张前者说法[1]。同时在罗美珍的《试论台语的系属问题》也论述了该问题[2]。壮族是百越民族之一,与傣族、水族、布依族习俗相似、语言相近。在语言上将统归为壮侗语族,又称侗台语族,后者是李方桂先生提出来的,西方学者称之为Kam-Tai(Kam是侗水族自称;Tai或者Thai是傣泰自称,由较早的Dai发展而来)。壮侗语族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伽壮语(广西、广东、云南)、布依语(贵州)和傣语(云南)等,同属于“一族三支”(壮傣支、侗水支、黎语支)[3]。李方桂先生又将侗台语族分为“一族两支”,即侗语支和台语支,其中台语支分为3个语群,文中涉及的壮语属于中部台语支(包括南北部两大方言),泰语属于西南部台语支(包括泰语、老挝语、印度阿洪傣语、云南傣语和越南黑白红傣语)。研究的三个初衷:
其一,语保需求。对于少有甚至没有文字记载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的群体,语言调查描写就显得极为重要,不论是古老的壮语方言还是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混合壮语方言,都承载祖先的智慧和民族历史进程的记忆。在语音研究技术越发成熟的当下,这样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
其二,语料补充。在继李方桂先生的开山之作《台语比较手册》后,学界许多壮侗语研究者如梁敏、张均如、覃国生和王均等都对壮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展开了调查与研究,并出版了《侗台语语族概论》《壮语方言概况》《壮侗语族简志》等著作,发表了《原始台语声母类别探索》《侗台语族声调的产生和发展》《壮侗语族塞擦音的产生和发展》等语音研究类文章。由于篇幅以及所选取的语言点问题未能涉及到壮语中各个方言支系的语音系统。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是壮族聚集地之一,有几十个壮族村寨,但还未有相应的研究成果。
其三,便于后继研究分析。曰者壮语语音系统中保留了如ɣ声母和ɯ、əɯ等古老的声韵和较为完整的壮语词汇(在斯瓦递士的200同源词中,大部分词汇都有保留)。同时受周边汉、苗、彝等其他民族的影响,该方言也发生了音类变化,所以值得收集整理。
二、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与理论
该语言点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北部壮语,主要语料取自云南文山州丘北土语,分布于官寨、曰者、平寨、密纳、戈寒、清平等乡镇。李方桂先生以文山剥隘方言为例与曼谷泰语进行描写对比,构拟了原始台语并于1977年出版了《台语比较手册》,同时撰写了《武鸣壮语》《龙州壮语》等文,但内容都还未涉及该研究的语言点。语言调查点是茶花村,属丘北县曰者镇(壮语称之为“vat⁴⁴ɕie³³”)下的一个自然村,当地的居民多以壮语为母语,当地村民自 称 作 pou³³ʔi³³或 者 pou³³mi³³(mi³³在 壮 语 中 是“不”的意思,另一种发音是“mi²¹”调稍有差别,当地的壮族居民有时也用这两个词的不同发音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早在50年代前就有了沙、侬、土等他称,且当地其他民族将该地区的壮族人称之为 suaŋ³³mau³³。
主要依靠的研究理论有语音学、音韵学、语义学等,主要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法。一方面,笔者作为母语人,能熟练地运用该语言,这为采用语言研究中的语言内省测试(text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为确保语料更加充实准确,在进行语言内省测试的基础上,到村寨中与年长者进行交流,收集一些更为古老的词汇。用实验语音的分析软件(如斐风、Part)等来录制发音,采用国际音标记录,最后进行语料分析和归纳,同时避免使用汉语借词。
三、丘北曰者壮语声母系统
(一)声母类型
根据发音部位不同可分为唇音、唇齿音、舌音等;根据发音方式不同可分为塞音、塞擦音、擦音等。同时存在发音部位与发音方式相同而清、浊音对立的声母。(见表1)
表1 声母表
(二)声母例词
p pei³²年 pa³²鱼 pa²⁴姑妈
t ta³²眼 ta¹³晒 tam¹³低
k ka³²腿 kuə²¹做 kɯ²⁴放;储藏
b ba³³彩色 bɯ¹³无聊 bɯ³²(用药)毒,做动词
d da¹³骂 daŋ³²身体 da³² 背小孩的背篼
tɕ ʨie¹³老 ʨit⁴⁴冷 tɕit²²挪动
ʥ ʥou¹³在 ʥa³²闲着 ʥɯ³²药;也做动词—治疗
m ma³²来 məi⁵³有 mi³³不,没
n na³²厚 na⁵³田 na²⁴脸
ȵ ȵa³³草;小孩子的昵称 ȵɯ²⁴专指喂牛的草
ŋ ŋai³¹容易 ŋai³³舒服;高兴 ŋou³³莲藕
l la:i³²多 lai³²流淌 lɯ²⁴看
θ θa³²纸 θa⁵³烤;烧 θam¹³撒(尿)
tʂ tʂek⁴⁴懒惰 tʂek²²一对;一打
ʂ ʂa²⁴等 ʂok³³熟,栓 ʂa³¹绳子
ɕ ɕi²⁴(用手)指 ɕie³¹泡;做动词 ɕi³³花(钱)
x xət⁴⁴怒吼 xə³¹吓(方言借词)
v va¹³裤子 vəi⁵³火;酒醉 vəi³³递给
ð ðəi³¹地 ðuaŋ²¹亮 ða³²找
j jən³¹捞(酸菜) jaɯ⁵³漂亮 ja³³厉害
ɣ ɣau³³饭 ɣau¹³说 ɣaɯ²⁴给
ʔ ʔai³²咳嗽 ʔou³³脏 ʔa³³开
(三)声母特点
1.共计22个辅音(不包括kw和ŋw两个下文有所解释),皆可做声母,但不能做韵尾。保留壮侗语族中一组鼻音-m-n-ŋ和一组塞音-p-t-k;无复辅音和送气音,但有p-b -d等清浊对立。同时浊音发生了前喉塞音脱落的现象[4],这与李方桂先生所构拟的一套原始台语存在的带前喉塞音声母ʔb.ʔd.ʔj在现代壮语方言中变为不带前喉塞音的b.d.j的说法一致。
2.有卷舌音tʂ、ʂ,且当舌面浊音ʥ与元音ɯ相拼时读本音,当与复合元音iu相拼时,受介音i的影响,原来的舌面音易变成了卷舌音,文中将他们归为一个音位的变体。
3.辅音j-与以ə开头的音节,年轻人发的姜jəŋ32、克制 jət⁴⁴、撸袖子 jət22等音,在约 60 岁的老人口中都读成了 dʐəŋ32dʐət⁴⁴dʐət22。由于这样的变读存在少数词当中,本文没有单独设为两个声母。
4.关于唇化音kw-ŋw-,侗台语中多是由一个辅音k-kh-ŋ-等加上-w构成,当归为唇化或者鄂化音时写成 kwa¹³过、khwa435右(泰语)、ŋwi³¹种子[5];当考虑到后一个音素的发音实质是-u元音,则将其归为双元音和三元音复合韵母如-ua-ui-uan-uaŋ等再与声母相拼写成 kua13、khua435、ŋui31。由于本文所调查的方言中存在除k-kh-ŋ-外的其他声母b-等与-u相拼,故采用后者表示法来描写。
5.声母pdkm vl等与带介音i的-ie-iau-iam-ian-iaŋ相拼时,会形成与临高话、海南话相同的14个鄂化音pj-j-dj- j-kj-mj- j-vj-lj-,如bie³²扒开、tie¹³踢、kie²⁴切、mie³³到、piaŋ⁵³贵等。
6.塞音p- -k-和鼻音m- -ŋ-两组依然可以做韵尾,且没有发生归并现象。
(四)丘北曰者壮语声母与其他方言土语对应分析
在原始辅音声母里有唇齿音f-v与舌根音x-ɣ两组清浊对立[6],在曰者壮语中f声母消失了,但存在与丘北县、广南县其他地区有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唇齿音f-v与舌根音x-ɣ两组清浊音的方言对应表
由此可以推测曰者壮语中的f声母归并到了v声母。这种归并后出现的对应存在混沌现象即对应不是绝对的,而是部分的。暂时无法讨论该问题的细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应分布表明语音变化是共时和历时的动态分布,这种运动状态至少包含两种特性:一个是语音在有序空间上的规则性和时间延续中的周期性;另一个是无序空间(乱序空间上)的无规则性和时间延续上的随机性[7]。同理,曰者壮语ɣ声母与平寨壮语大部分x-对应;与广南马然壮语kh-或者h-声母有对应关系,且对应关系也有混沌现象。
在其他方言,如麻栗坡三保壮语(南支)中依然保留ɣ声母[8]。一种情况是与曰者韵母对立 “晚上 ɣan²¹⁴(麻栗坡)——ɣam²¹(曰者)、说 ɣo²¹⁴(麻栗坡)——vau¹²(曰者)”;另一种情况就是声母对立,“五 ho²⁴(麻栗坡)—ɣa²⁴(曰者)、干 han⁴²(麻栗坡)—ɣan¹²(曰者)”。也存在说法是北部方言有“r-”类声母,包括多种地方的变体,多地区是ɣ,南部没有这个声母[3]17-18。发生这样的语言对音变化可能是受语言接触的影响[9],关于上述提到的这两个声母在同支系和不同支系都存在分布,倘若能理清这一现象存在的来龙去脉,对于了解语言接触和语音分化有极大的帮助。
关于曰者壮语x-、f-声母,母语中只有少数词“xət⁴⁴怒吼”和“fit⁴⁴喷溅”,平时在口语中听到的诸如“xə³¹吓”、“fəi¹³浪费”之类的词多是方言借词。
四、丘北曰者壮语韵母系统
(一)韵母类型
根据韵尾的不同分为舒声韵与促声韵,其中舒声韵加元音韵尾i/u/?/m/n/?;促声韵加p/t/k。此外还包括单元音音节。(见表3)
表3 韵母表
(二)韵母例词
(三)韵母说明
与壮侗语族诸语言相同,文山丘北壮语的韵母系统主要是由元音及其与韵尾构成的复合韵母两大类构成。理论上,任何一个元音可以与任何一个韵尾结合,较为整齐,但分布到各个方言中就出现了新添或删减现象。该方言韵母系统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共计68个韵母,从音节结构来看,可分为以下类型:
a.7个单元音韵母,即a.i.o.e.u.ɯ.ə。其中只有a加上韵尾后出现了长短音之分,例如单元音a与元音韵尾-i.-u.;与鼻音韵尾-m.-n.-ŋ;与塞声韵韵尾-p.-t相组合。虽然a与元音韵尾-ɯ和塞音韵尾-k结合,但已经不分长短音。
lai³²流 kau¹³旧的 ʂam³²沉入 ɣan³² 稳
daŋ³²响 tap⁴⁴肝 dat喝
la:i³²多 ka:u¹³套住 ʂa:m³²问 la:n¹³晾晒
da:ŋ³²身体 la:p⁴⁴层 da:t⁴⁴烫
b.61个复合韵母,用V表元音,C表辅音(下文同),根据元、辅音的不同组合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
b1.元音+元音(-i.-u.-ɯ元音组)得到元音韵尾的VV型
b2.元音+辅音(-m.-n.-ŋ鼻音组和-p.-t.-k塞声高低组)得到单元音加辅音韵尾的VC型
b3.元音+元音+辅音(鼻音组与塞音组)得到双元音加辅音韵尾的VVC型
其中b3双元音加韵尾的复合韵母共计15个,主要是由-ia-和-ua-这两个双元音加上韵尾组成,此时的a音不再分长短。
2.两个较为特殊的双元音即:-ie-和-uə-,由于e和ə不能单独作为韵尾提出来与其他元音构成复合韵母,不能与元音韵尾归为一类。同时,这两个韵母能与鼻音、边音、舌尖音、舌根音相拼,如:母亲 mie³¹、语气词 nie¹³、筛选 lie³¹、割 kie²⁴、裂开 tie¹³、舂 die¹³、扒开 bie³²、渔网 vie³²等。当这些声母与元音e组合时,发音与唇话复合辅音mj-.lj-.nj-.kj-.tj-.dj-.bj-.vj-相似。
3.文山壮语是没有复辅音,方言调查相关资料所列的kw和ŋw是划分为唇化声母,因为w属于元音性质。零声母除前喉塞音ʔb、ʔd有部分词汇存在,但在年轻一代已经脱落了。这里借用马学良先生所用音节组成的形式。如下:
V VV VC
C CV CVV CVC (共有) P=1/3*(2*3)
CC CCV CCVV CCVC (泰语)
- -V -VV -VC (文山丘北壮语方言)
从韵母表中不难看发现,在双音节和三音节复合韵母中,除两个特殊的ie和uə双元音外,其他大多是由8(算上长元音a)个单元音加韵尾构成。其中这8个元音组成复合韵母的能力大致可以表示为:a>a:>u>ə>o>i=e=ɯ,说明 a元音在复合韵母中最为活跃,其他次之。
4. -i.-u.-ɯ可以做韵尾。-ɯ在壮侗语中一般只跟a和ə组合产生aɯ、əm的韵类,在丘北方言多出一个u,形成-uɯ、-aɯ、-əɯ三个,或许在其他方言中存在i、o、e与-ɯ相组。
(四)丘北曰者壮语与其他方言土语中的韵母对应关系
南北壮语存在韵母对应关系;同属北部壮语的不同地方方言也存在韵母对应关系,这里以曰者、平寨与广南马然为例。(见表4)
表4 方言韵母对应关系表
表中所列的对应关系中,丘北曰者的uai对应丘北平寨的ui、uə对应u、uaŋ对应uŋ,属于同方言同土语不同地方话的音变,说明复合韵母中的低、央元音在其他地方话中脱落;丘北的uaŋ对应广南马然(南壮)的oŋ则属于不同方言的音变,说明低元音脱落的同时所保留的高元音u低化为次高元音o。这样的对应规律不是完全的,存在韵母对应关系的混沌现象。
五、声调系统
每个音节都有相对固定的声调是汉藏语系在语音上的一大特点,声调的作用主要是区别词汇意义[10]。在壮语中也是如此,如:na⁵³田—na²⁴脸—na³²后,至于声调是否像其他语言一样具有语法意义、区别词性如水语中的kam⁵⁵锅盖(名词)—kam³⁵盖(动词),则是属于语法研究范围,暂不讨论。汉语方言的四声(平上去入)平分阴阳后为八声;原始台语的声调也因为声母清浊的对立而分阴阳,因此可以说壮侗语族的声调发展也遵循四声八调的发展脉络,如武鸣壮语有6个舒声韵、2个促声韵,也就是声母清浊对立时会导致声调分化(通常是浊声母使声调变高,清声母声调变低)。
根据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分析归类方式,声调可根据韵尾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即舒声调和促声调,从表5可看出,文山丘北壮语声调有以下特点:
表5 文山丘北曰者壮语声调表
1.六个舒声调中除第三调外,其余五个调都是升降调,包括三个降调和两个升调,带单元音、元音韵尾、鼻音韵尾的音节都可以出现在这六个调中;两个促声调以塞音p k结尾为标记,长短都是平调。
2.第七、八调中长短调对立,是出现在长元音a:与辅音韵尾p 结合时,如:喝dat⁴⁴—烫da:t⁴⁴天 黑 lap⁴⁴— 层 la:p⁴⁴、 辣 ʂa:t²²— 搓 ʂat²²腊月 la:p²²—装 lap²²,由于 ak 的长音消失,在两个长调中也表现为k尾的脱落。
3.两个促声调的变调情况,以广西龙州壮语(南壮)为参照对象,对比如下:
生的 肝 重 鸭子
龙州 dip⁷ tap⁷ nak⁷ pit⁷
丘北 dip⁷ tap⁷ nak⁷ pət⁷ (D1s不变)
贴 嘴 果 骨头
龙州 thi:p⁷ pa:k⁷ ma:k⁷ du:k⁷
丘北 ta:p⁷ pa⁵ ma⁵ duə⁵ (D1l不变或D1l→C1)
鸟 蚂蚁 偷 洗
龙州 nok⁸ mot⁸ lak⁸ ɬak⁸
丘北 ðok⁸ mat⁷ ðak⁸ θak⁸ (D2s不变)
根 袜子 滑 血
龙州 la:k⁸ ma:t8mja:k⁸ lɯ:t⁸
丘北 ða³¹ ma:t⁸ ðau² lit⁸ (D2l不变或D2l→C2)
丘北曰者壮语第七调(不论长短)的调值都为44;第八调(不论长短)的调值都为22,长调在塞音韵尾有无的变化条件下,声调会发生变化,表现为当保留塞声韵尾时七长和八长调都不变;当韵尾消失时,七长变成调值为13的第五调,八长变为调值为31的第六调。
六、结语
文中已经做出声韵调三大模块的细节特征归纳,总结如下:
1.声类特点:(1)无复辅音和送气音,保留壮侗语族中全套鼻音、全套塞音的声母及其韵尾作用。(2)保留 p-b、t-d、ʨ-ʥ、θ-ð、x-ɣ 五组清浊音,其他方言土语所保留的f-v组在丘北曰者话中表现为清音的消失,浊音v与丘北平寨(北部壮语)和广南马然(南部壮语)的部分f和部分v对应;浊音ɣ与丘北平寨的x对应,与广南马然的kh和h对应。
2.韵类特点:(1)包含7个单元音韵母和61个复合韵母,根据元、辅音的不同组合类型不同分为VVC、VV和VC三种类型。(2)双元音ie-和uə与鼻音、边音、舌尖音、舌根音相拼时发音与唇话复合辅音mj-.lj-.nj-.kj-.tj-.dj-.bj-.vj-相似。(3)在壮语不同方言和同方言不同地方话的韵母对比中发现元音低化、元音脱落等现象。(4)只有a在与元、辅音韵尾构成复合韵母时有长短音之分,但a与-k韵尾结合或有元音介音i作韵头时则不存在长短音对立。(5)元音i.u.ɯ可以作为元音韵尾,韵母也存在与其他土语的ua-ui、uai-ui等多组对应现象。
3.声调特点:(1)6舒2促的8个声调,与壮侗语族诸语言中四声八调的规律大致相同,舒声调的调值分别为325324331331以p k结尾的两个促声调其2调值分别为4422,促声调中长短调值相同,-k尾没有长短音。(2)舒声调与壮语各方言土语的对应情况较为复杂,但促声调长调与广西龙州壮语相比存在有韵尾声调不变、无韵尾发生变调的情况。
注释:
① 本文的调值是笔者在云南民族大学韦名应教授的指导下,借用Part软件测量,自行归纳标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