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0-06-01赵永明

神经药理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磁辐射神经细胞胶质

闫 伟 赵永明

1.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张家口,075000,中国

2.保定爱晖药业,保定,071023,中国

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要使用电磁波,而电磁波是由电磁和磁场及两个磁场之间共同作用相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的产生以及传播过程中会向周围空间泄露电磁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电磁辐射。研究发现电磁辐射对人体各大系统都有损伤效应。热效应,非热效应以及累积效应即是人们所公认的电磁辐射,也是对人体产生损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累积效应对人体的损伤较为严重。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人体就会产生损伤效应。若在人体的损伤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经过几次照射就会产生累积效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其中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备受关注。本文对电磁辐射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神经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意义、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防治电磁辐射损伤的中药材等方面进行综述。

1 电磁波及生物医学应用

1.1 电磁波及电磁辐射

电磁波是由电磁和磁场及两个磁场之间共同作用相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的产生以及传播过程中会向周围空间泄露电磁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电磁辐射。

大体上电磁辐射的分类有两种类型,按电磁辐射产生的原因可将电磁辐射分为自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类。自然电磁辐射的产生是通过自然现象引发的,如打雷、太阳风暴、极光等,自然电磁辐射对动物产生的电磁干扰比较大并且波及的范围很广。人为电磁辐射的产生主要由人们使用的各种电子仪器与通信设备引起的,如手机、雷达等。我们受到人为电磁辐射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危害比较严重。此外,电磁辐射也可以根据波长以及频率分为各种类型(Tab.1)。

1.2 电磁波的生物医学应用

1.2.1 促进创伤愈合

研究发现一定条件的电磁波照射可产生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黄美生等[1]使用手术将绵羊臀部进行人工创伤处理后,采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电压220 V,功率250 W)进行照射治疗。研究发现,特定电磁波谱疗法(special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therapy,TDP)产生的特定电磁波谱具有消除炎症、止痛、改善人体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等作用,能够有效调动人体生理功能,对促进创伤愈合具有显著效果。孙晓东[2]对使用艾灸联合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观察后发现艾灸联合TDP 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消除肿胀,减轻疼痛,有利于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李小宁等[3]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进行电磁波照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腹胀及切口愈合疗效。研究发现,电磁波能降低伤口渗出液,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效促进患者创伤愈合。

1.2.2 减轻炎症

TDP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产生远红外线,与人体细胞产生相互作用,刺激细胞分子震动,从而使人体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反射,扩张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介质吸收,减轻炎症症状。沈秀珍等[4]通过观察TDP 治疗炎症卵巢囊肿的疗效后,发现TDP 治疗炎性卵巢囊肿具有显著疗效。胡元亮等[5]利用黑白花乳牛制作实验性关节炎,对实验模型采用TDP 照射治疗。研究发现,TDP 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损害因素,对炎症具有显著疗效。张素英等[6]通过观察微波辅助治疗妇科炎症的疗效后发现微波具有消炎、解痛、抑制炎症扩散的作用,对炎症具有显著疗效。

1.2.3 缓解疼痛

利用电磁波照射以缓解或减轻躯体疼痛也有较多研究报道。张静等[7]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患者使用复方止痛膏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12 h 一次,每次照射30 min),研究发现TDP 可使疼痛处皮肤温度升高,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有利于药用成分更好的进入患者体内发挥疗效,两者连用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赵文民等[8]对跟骨刺炎性疼痛患者进行针灸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对患者病灶部位使用TDP进行照射治疗,每日1 次,1 次20 min,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发现,TDP 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加速机体吸收炎性渗出,恢复机体功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Benedetti 等[9]使用生物电磁能量调节磁疗法(biological electromagnetic magnetic energy regulation therapy,BEMER)对患有1 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1,CRPS-1)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发现,使用BEMER 疗法与正常疗法相结合治疗的患者相比与只使用正常疗法治疗的患者而言,患者疼痛明显改善,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取得的疗效更加显著。

1.2.4 治疗肿瘤

研究发现,电磁波还具有对肿瘤进行定位,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肺部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其中小肺结节的切除是治疗肺部肿瘤的一大难点。如果在术前能够有效定位小肺结节,采用胸腔镜切除手术,就能够有效的治疗肿瘤。Po-Kuei Hsu等[10]对30 例患有结节的患者,采用电磁导航引导,对肿瘤部位进行定位,成功的定位了肿瘤部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采用电磁波对肿瘤部位进行定位,然后进行精准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Berkelmann Lukas 等[11]研究发现使用交变电场进行模拟肿瘤治疗场,可以有效的干扰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张恩科等[12]通过研究电磁波生物效应对肿瘤化疗治疗效果的作用,发现电磁波可与化疗药物共同杀灭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害较小,从而减少了单一化疗手段导致的正常细胞大量凋亡的现象,对化疗药物表现出增敏作用。

Tab.1 Electromagnetic wave band and frequency

由此可知,电磁波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治疗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治疗疾病中,电磁波也不可避免的对人体造成损伤,其中,又以神经细胞受到的损伤较为严重,其正常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干扰。

2 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作用

神经细胞对电磁辐射的照射比较敏感,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类:促进作用和损伤作用。下面简要综述了神经细胞的功能以及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作用。

2.1 神经元

神经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结构就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就是依靠它来实现的。神经元主要是神经细胞分化而来,比神经细胞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复杂。神经元多为三角形或多角形,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三部分。

神经元具有许多种类,每种神经元都能释放神经递质,根据这个特性可将神经元进行分类,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和氨基酸能神经元四大类,其中胆碱能神经元与胺能神经元比较重要。胆碱能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与学习和记忆功能有关,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3]。病理改变为细胞外老年斑的形成和细胞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临床特征为患者的认知能力严重下降,学习与记忆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失去自理能力。多巴胺能神经元能够释多巴胺神经递质,对于人体的学习、运动、记忆、注意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变性可能导致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这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期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患者经常不由自主的震颤、发抖、丧失行动能力等[14]。

2.2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也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四大类。

2.2.1 星形胶质细胞生理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有突起的结构,这些突起结构具有许多重要功能,起到了维持神经系统稳定的作用。如刘艳秋等[15]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能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调节血脑屏障,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此外,病态星形胶质细胞还可生成β样淀粉蛋白并可加剧它的毒性,以及神经元纤维的缠结。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可从多角度影响AD 的产生,由此可知星形胶质细胞可成为治疗AD 的靶点[16]。

2.2.2 小胶质细胞生理功能

小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有些与吞噬细胞类似,可以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以及坏死的神经细胞,并且可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细胞。小胶质细胞在脑损伤和受到刺激时可以进行活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释放抗炎因子和营养因子来保护神经元,但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对神经元造成损伤,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PD 等[17]。小胶质细胞表面的髓细胞触发受体2 可以与β样淀粉结合,缓解AD 患者的症状,调控小胶质细胞水平可用于治疗AD,为治疗AD 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18]。

2.2.3 少突胶质细胞生理功能

少突胶质细胞是由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通过分化而来,在神经胶质细胞中比较特殊。少突胶质细胞可以在神经元轴突部位产生髓鞘,并为神经元轴突的正常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髓鞘对神经元的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髓鞘的缺失或再生受阻,严重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产生如肌萎缩侧索硬化、AD、亨廷顿舞蹈病和多发性硬化等[19]。

2.2.4 施万细胞生理功能

施万细胞只存在于人体周围神经部位,能够调节机体周围神经所处的微环境,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此外,施万细胞还能促进神经元轴突的生长与再生。施万细胞能够产生多种营养分子,防止受损神经细胞死亡,促进神经元生长、分化。施万细胞具有促进视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20]。

神经细胞受到电磁辐射照射其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干扰,导致人体患有各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电磁辐射照射细胞后,会对细胞产生两种作用,一些频率的电磁辐射可对细胞产生促进作用,一些可以产生损伤作用。

2.3 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可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赵丽娟等[21]采用1 800 MHz 微波(功率密度为1.0 mW·cm-2)辐射处于妊娠期的小鼠,每天12 h,持续照射三周后发现幼鼠海马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增加。Yamaguchi 等[22]研究发现电磁辐射能够促进细胞增殖活化,并且能够分泌细胞所需的生长因子。Tokalov Sergey V 等[23]研究发现人体细胞遭受热冲击时,会导致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在某一周期停滞,从而导致细胞凋亡。电磁辐射能够有效减轻人体细胞遭受热冲击时受到的伤害,恢复细胞正常生理周期。Sylvester P W 等[24]等将细胞暴露于纳米环境中进行培养,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电磁环境下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2.4 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

一定条件的电磁辐射虽然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作用,但其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效应不容忽视。杨瑞等[25]采用10 mW·cm-2微波辐射照射小鼠神经细胞,辐射5 min,研究发现,微波辐射会使神经细胞活性下降,容易出现凋亡和坏死,大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现象。左艳红等[26]使用平均功率为100 mW·cm-2,场强为6×104V·m-1的电磁波照射海马神经细胞4 min,发现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与坏死,神经细胞坏死率显著增加。李贤慧等[27]发现900 MHz,平均功率为8 mW·cm-2的低强度电磁波照射小鼠神经元1、6、12 h,研究发现小鼠神经细胞短时间受到低强度的不产生热效应的电磁辐射照射后无明显损伤效应,照射时间长于6 h 后,神经细胞会发生损伤,并产生凋亡现象。Wei Ning 等[28]对小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培养,并将神经元置于2.4 W·kg-1,1 800 MHz 微波环境下,每日照射15 min。研究发现,微波可能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形成,对神经元造成严重损伤。

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产生的两种效应都是通过影响细胞的一些微小结构如线粒体、DNA、细胞信号通路等的正常运作,从而使细胞产生促进或抑制效应。本文主要从国内外研究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影响所做的相关实验,大体得出电磁辐射影响神经细胞的相关机制。

3 电磁辐射影响神经细胞的机制

电磁辐射会对神经细胞产生各种生理效应,研究其生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研究表明电磁辐射损伤神经细胞的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细胞基因表达改变、黏附分子表达降低、线粒体损伤、膜电位及蛋白质构象改变、膜通透性及钙超载、细胞色素酶活性、胶质细胞活化及自噬、细胞信号通路改变、氧化应激与DNA 损伤等。

3.1 神经细胞基因表达改变

电磁辐射会影响神经细胞基因表达,使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神经细胞基因表达发生错误,严重影响细胞蛋白质的合成,造成细胞功能紊乱,诱导细胞调亡。杨学森等[29]采用65 mW·cm-2的电磁波照射神经细胞20 min,使用DNA 微阵列技术观察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发现基因表达谱发生差异,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下调,而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上调。除此之外,还发现参与修复DNA 双链的基因表达下调,表明电磁辐射还可能导致细胞DNA 发生损伤。刘伟国等[30]采用频率为900 MHz,功率密度为0.05 mW·cm-2的微波辐射照射大鼠神经细胞,发现Bcl-2 相关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 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与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张彦文等[31]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65 mW·cm-2的微波辐射大鼠20 min,在辐射后3 h、24 h、3 d,监测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内NR1 和NR2B 亚基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微波照射后大鼠海马内NMDA 受体内基因表达下调,影响受体正常功能。

3.2 黏附分子表达降低

神经细胞可以释放黏附分子,这些黏附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可帮助细胞移动,维持细胞间的紧密联系,还可以促进神经元突触的生长以及髓鞘的形成。神经细胞释放黏附分子的水平下降,会造成神经元突触及髓鞘的产生减少,严重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王楸等[32]使用频率为900~1 800 MHz,功率密度为(0.210 0±0.013)mW·cm-2的手机微波辐射受孕大鼠每天2 h,研究宫内受到手机微波辐射后新生大鼠神经细胞的变化发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降低。杜盼盼等[33]采用功率为0.5 mW·cm-2的1 800 MHz微波照射孕期小鼠,每天12 h连续暴露21 d,研究发现,在电磁波照射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显著降低。邓超晖等[34]采用峰值功率密度为5 W·cm-2的电磁波照射大鼠,每日照射1 h,连续照射1、3、5、10、15 d,也发现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蛋白表达降低。

3.3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是人体内细胞有氧呼吸和产生ATP 的主要场所,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并且具有抗氧化和钙缓冲的作用。线粒体损伤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并且产生细胞凋亡因子,严重危害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谢燕等[35]使用功率密度为3、30 mW·cm-2的微波辐射大鼠1 h,研究发现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细线粒体出现严重损伤,皮层损伤较海马严重,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并导致mt TFA mRNA 表达增加。叶春梅等[36]研究发现,电磁辐射可使线粒体损伤,诱导膜通透性改变,造成线粒体释放凋亡因子,诱导神经细胞凋亡。Li Dan-yang 等[37]采用比吸收率为2 W·kg-1的1 800 MHz 的电磁辐射间歇式照射细胞12、24、36、48 h。研究发现,细胞连续收到电磁辐射照射时,细胞线粒体发生损伤,并且P53蛋白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出现凋亡现象。Gao Xiao-hui等[38]使用900 MHz 电磁辐射连续照射成年雄性大鼠30 d,每天照射4 h。研究发现,900 MHz 的电磁辐射会使细胞线粒体发生损伤,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现象。

3.4 膜电位及膜蛋白质构象改变

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改变细胞膜电位,影响离子转运,影响蛋白质合成,可能导致细胞器、细胞核等发生结构改变,使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使细胞发生凋亡现象。李贤慧等[27]发现900 MHz,平均功率为8 mW·cm-2的低强度电磁波照射小鼠神经元1、6、12 h,低强度电磁辐射会产生非热效应,从而导致细胞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影响离子转运,当电磁辐射持续照射细胞产生累积效应后,会引起细胞膜蛋白质和膜内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严重影响细胞功能。罗海水等[39]采用(0、1、3 mW·cm-2)的900 MHz 的电磁波照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每日2 h,连续照射6 d。研究发现,电磁辐射可导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细胞膜发生改变,并导致细胞核发生改变,使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3.5 膜通透性和钙超载

电磁辐射可导致神经元发生穿孔现象,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内物质平衡被打破,胞内物质释放或胞外物质过多进入细胞,如钙离子等,严重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左艳红等[26]研究发现平均功率为100 mW·cm-2,场强为6×104V·m-1的电磁波照射海马神经细胞4 min,研究发现细胞膜发生穿孔,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发生钙超载,使细胞发生损伤和凋亡。许倩等[40]研究发现6×104V·m-1的电磁脉冲照射乳鼠12 h,会导致海马神经元发生坏死及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有关。杨瑞等[25]研究发现10 mW·cm-2微波辐射照射小鼠神经细胞,辐射5 min,微波辐射会导致神经元细胞膜发生穿孔,细胞内钙离子增加,使神经元发生坏死和凋亡并且以凋亡为主。

3.6 神经细胞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下降

神经细胞经电磁辐射照射后,细胞中细胞色素酶的活性会显著下降,对细胞的能量代谢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蓄积毒性作用。王强等[41]研究发现900 MHz 的微波照射大鼠神经元,每天照射2 h,研究发现微波辐射可导致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能量代谢下降,有蓄积毒性作用,影响神经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3.7 细胞信号通路改变

神经细胞内存在许多信号通路,电磁辐射可能诱导细胞内信号通路发生改变,信号通路的改变会导致细胞内基因或蛋白发生改变,诱导细胞产生凋亡现象。文莉莉等[42]采用65 mW·cm-2的电磁辐射照射大鼠海马神经元20 min,研究发现电磁辐射可以增加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protein 3,TRPC3)的mRNA 和蛋白表达,从而使TRPC3 表达增加,使得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使神经细胞凋亡。左艳红等[43]采用平均功率密度均为100 mW·cm-2,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场强为6×104V·m-1的电磁波照射大鼠,辐射时间为4 min,研究发现大鼠海马神经元Raf 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表达减少,磷酸化ERK表达增加,ERK 通路过度激活,导致神经元发生坏死和凋亡。陈纯海等[44]研究发现90 mW·cm-2电磁辐射照射大鼠20 min 后发现海马神经细胞JAKs 磷酸化水平提高,产生凋亡现象,JAKs 信号通路在神经细胞损伤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3.8 胶质细胞活化及自噬

电磁辐射可诱导神经胶质细胞产生活化现象,过度活化的胶质细胞可能释放对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的细胞因子,对神经细胞发生损伤效应。此外,过度活化的胶质细胞严重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冯会超等[45]研究发现辐射会使星形胶质细胞活性降低,从而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自噬,造成脑损伤,并发现3-甲基腺嘌呤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脑损伤。翁晨琳等[46]采用频率为2 450 MHz,强度为4 mW·cm-2的电磁辐射照射SD 小鼠,每天照射2 h,连续照射3 d。研究发现,电磁辐射能够降低神经胶质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生长,诱发胶质细胞凋亡。Ju Hwan Kim[47]等采用比吸收率为4 W·kg-1,835 MHz的射频电磁场照射小鼠,研究发现,经电磁辐射照射,小鼠神经元髓鞘会发生损伤,神经元胞体内自溶酶积累,神经元发生自噬现象。

3.9 氧化应激和DNA 损伤

电磁辐射可导致神经细胞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过多可能导致细胞DNA 发生损伤或细胞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张应龙等[48]采用1 800 MHz,辐射强度比吸收率为2、4 W·Kg-1的电磁辐射照射小鼠,采用开5 min,关10 min 的照射方式,连续照射24 h。研究发现,连续辐射照射下小鼠体内活性氧簇的含量显著增加,损伤细胞DNA 进而引起细胞凋亡。Sharma Samta 等[49]采用900 MHz 微波辐射照射小鼠90 d,每日照射1、2、4 h。通过研究发现,微波辐射会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现象,致使DNA 发生损伤,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由此可知,电磁辐射通过影响细胞通路、细胞线粒体、DNA 等手段使细胞凋亡。了解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机制,可帮助人们寻找一些特殊药物,帮助人类防护电磁辐射或治疗电磁辐射所致损伤。

4 防治电磁辐射及治疗相关损伤药物

在电磁辐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国内外学者积极寻找治疗电磁辐射损伤的药物。研究发现,中药对治疗电磁辐射损伤具有其他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对损伤具有显著疗效。杜欣等[50]研究发现,中药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酚类、皂苷等有效成分可以保护人体细胞内的DNA、线粒体等结构使之免受电磁辐射的损伤,同时还具有抗氧化作用,避免细胞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发生凋亡现象。田锐等[51]给SD 大鼠灌服中药制剂安多霖胶囊,并给予电磁辐射照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服有安多霖胶囊的大鼠遭受到的损伤显著降低。由此可知安多霖是一类安全高效的防治辐射药物。此外,曹启博等[52]研究发现中药制剂,参力胶囊(含有黄芪、人参、灵芝成分)也具有显著的防治电磁辐射的疗效。龚茜芬等[53]使用复方中药制剂(含阿魏酸、黄芪多糖、红景天甙成分)喂养小鼠,每日采用65 mW·cm-2电磁辐射照射20 min,连续8 周。研究发现,与普通饲料组相比,喂食复方中药制剂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复方中药制剂可防止细胞过度氧化,有效降低细胞凋亡率,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5 小结

研究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机制,为电磁辐射所致相关损伤防治药物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熟悉电磁辐射损伤细胞的相关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有效防护电磁辐射的药物,为在具有电磁辐射环境下工作的人群提供有效保护。此外,相关防治药物也可与化疗合用,降低化疗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肿瘤的治疗率。电磁辐射防治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是人类研究的一大热点。

猜你喜欢

电磁辐射神经细胞胶质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2Y 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微波炉的电磁辐射大吗?
基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探讨针刺调控慢性偏头痛的中枢炎症机制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新神经细胞
用频装备带内多频电磁辐射阻塞干扰效应预测方法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人为什么要睡觉?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方法
论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