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暖大地 乡医筑乡情
2020-06-01包长命
包长命 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更嘎查乡医
全面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面对严峻的形势,众多“逆行者”履职尽责、无私奉献乃至舍生忘死,他们用初心守护群众安康,把忠诚镌刻于山川大地,书写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事迹。在防疫工作中以身殉职的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乡医包长命便是其中一位。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包长命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年仅50岁。2020年3月,他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兴安盟委追授“兴安楷模”荣誉称号。
治病救人“长大夫”
包长命是土生土长在沙力根嘎查。1997年,他从兴安盟蒙医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嘎查担任卫生室医生。23年来,他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护佑着全村人的健康,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长大夫”。
“10年前,我骑摩托车摔了,伤得很严重,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我满身是血、连滚带爬地回到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长大夫。外面下着雨,道路泥泞不堪,长大夫赶来时只背了一个跟他瘦小的身材并不相配的大医药箱,雨具也没带,浑身都湿透了。他顾不得擦一把,就连忙给我消毒、包扎伤口。”说起包长命,村民谢春江满是感激。
有一次,住在5艾里的包玉清请长大夫来给自己看病。包长命住2艾里,距离他家有3公里山路,本来路况就不好,偏又赶上雨天。包长命说他走着过来,说好11点到却没到,包玉清忙打电话:“你别着急啊,我在路上摔了一跤,缓一缓就起来,一会儿就到。”因为夹杂着雨声,电话里的声音有些含糊不清。当长大夫到包玉清家时,身上都是泥,唯独药箱被保护得好好的。
村民赵德格吉日呼的儿子刚出生就患有过敏性哮喘,2、3天就会犯一次病,每次赵德格吉日呼都会给长大夫打电话,有时深夜1、2点,有时凌晨3、4点,不管什么时候,长大夫准会赶过来,这样的状况持续了20年。因为赵德格吉日呼家是贫困户,包长命从来没跟他要过一分钱,都是自掏腰包给孩子治疗。
守土有责好村医
今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右前旗卫健委紧急防控部署,要求所有村医第一时间入户登记、排查返乡人员的身体状况。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作为嘎查唯一一名村医,包长命没有退缩。尽管他天生肢体残疾,行动远不及常人,但他毫不示弱,勇敢冲在防“疫”战场。一只口罩、一件白大褂、一副手套,就是包长命的全部“防护”装备。他每天在疫情排查的工作中紧张忙碌着,除了测体温和定时观察外,还为居家隔离人员发放口罩、消毒用品,耐心讲解注意事项,普及防疫防控知识。
村民张智国是1月13日从武汉返乡的。包长命了解情况后,立刻上门找他,测量体温后安排他居家隔离,并在隔离期间,经常上门查看他的身体状况。张智国说:“包大夫最后一次来我家是大年初二中午12点,先给我量体温,然后检查身体,看我一切正常,他很高兴。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都不敢相信。”
说起包长命,村民陈孟和几度哽咽:“昨天长大夫还在我家给我输液呢,咋就……他最近实在是太累了,好几天都没休息好,就是铁打的也受不了啊!”
直到现在,村民都无法接受包长命去世的事实,一有头疼脑热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有病给长大夫打电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可电话那头再也听不到熟悉的声音了,村民也再听不到“等着我,我马上到”的回答了。卫生室接诊桌上,整齐摆放着沙力根嘎查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家庭消毒记录表和体温记录表,日期定格在大年初二。后院档案室桌上叠放着居民健康档案,编号到1267。档案盒上贴着不同颜色的胶条,他用紫色、蓝色、绿色、红色分别代表老年患者、高血压患者、精神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一目了然,表格内用圆润秀丽的笔体记录着病人症状、用药情况、下次随访日期等内容。
包长命的儿子包建军在父亲就读过的兴安盟蒙医学校读书。在他的印象中,家里不富裕,父亲总是省吃俭用,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别人给的旧衣服。“我在学校一个月伙食费600元,每次和父亲要700元,可他总会塞给我800元,怕我在学校吃不好。他生前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好好学习,毕业后当个好医生,成家立业’。”说到这儿,包建军已泣不成声。
包长命的母亲得知儿子突然离世几次昏厥,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接受不了。在母亲的记忆里,大儿子特别忙,有时给人看病来到自己所在的5艾里,顺便来探望,进屋没一会儿就会接好几个咨询病情的电话,有时他还说着话就睡着了。
包长命23年的村医生涯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这位肩上有责、心中有爱、眼中有民、脚上有泥的好乡医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用奉献诠释了当代医者的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