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图像研究的学科属性和美学特征

2020-06-01田川流

中国文艺评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像艺术研究

田川流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逐步深化艺术图像研究,使之成为一个渗透于各艺术种类的新兴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随着2011年艺术学升为门类、艺术学理论成为艺术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以来,艺术图像研究步步深入,不仅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而且适应艺术史、艺术原理、艺术批评等领域研究的需要,成为具有综合性、多元性的分支学科,在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不同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当下,在艺术学理论视域下推进艺术图像研究,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价值。

一、图像研究与艺术学理论的契合是学科深化的重要动因

艺术的图像研究进入我国学术界已有约20年历史。最初,人们着力于对西方图像学理论的理解与推介,继而是基于中国艺术发展史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十余年来,我国有关艺术图像的研究气氛愈来愈浓郁,更与艺术学理论有机契合,呈现出不断深化的态势,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1. 图像研究自创立始便逐渐具有了综合、多元的特性

图像研究起始于西方19世纪,首先出现在美术学领域。到20世纪潘诺夫斯基等人参与研究时达到高潮。其时,有关图像志和图像学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同时将图像从不同层次加以表述,图像研究开始具有学科的意义。人们通过对艺术图像研究三个阶段的分析,将其由表层至深层,由自然意义,到特定主题,又到更深层的意蕴,呈现其象征意义。潘诺夫斯基等人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探索开辟了宽阔的道路,贡布里希继而开创了现代图像学研究,赋予图像更丰富的内涵,使其象征符号跨越形式的阻隔,指向更为广阔的领域,成为传播思想的工具。

图像研究传入中国以来,便受到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高兴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便具有“以图传史”的学术传统[1]参见高兴:《以图传史:中国音乐图像史的学科构建思考》,“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第二届艺术史研讨会暨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第五届年会”(2019)论文集。,李荣有指出,“伏羲以‘河图’、‘洛书’为蓝本绘制先天八卦图,‘图谱之学’由此而生。”[2]李荣有:《音乐图像学在中国再议》,《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第12页。南宋郑樵曾在《通志·图谱略》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3]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北京:中华书局, 1995年, 第1825页。。右图左书,成为中国古人一种重要的治学方法,充分强调了图像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

及至当代,人们更看到图像之于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艺术图像大都不止于对单一艺术样式的表现,即使重在表现某一门类艺术,又因其图像内涵的丰富,具有综合与交叉的意义呈现。有时甚至不止于艺术,而是延伸于社会、人文等领域,获得更丰富的意义指向。在艺术趋向于交叉及融合发展的当代,各门类艺术均表现出对图像的倚重。不仅戏剧、影视等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大量艺术信息可以通过历史上各类图像予以承载,即使音乐舞蹈等具有浓郁时间艺术特色的样式,同样可以图像的方式加以呈现。由于图像拥有保存与传承信息的功能,因之也就成为记录一切人类艺术活动的最直观、最真实的表达方式。图像对艺术活动及其不同表现形态的呈现,大都体现出人们对美的形式及内容的构建和营造,而在深层,则蕴涵着对“真”与“善”的精神追求。人们以此作为研究方法,探索历史与现代艺术的内在构成、象征意义与多元发展趋向,同时也就出现与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高度吻合。

2. 当代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生成,与艺术图像研究迅速形成有机契合

艺术图像研究之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重要价值,首先体现于艺术史研究之中。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深入探索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产生新的研究视点。人们在传统“诗乐舞”融合以及“诗书画”一体等理念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具有综合与交叉意义的艺术特性与规律。无论是李荣有提出的“乐图文”一体的观念[4]参见李荣有:《重构“乐”“图”“文”三位一体的中国艺术史话语体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2018);《艺术史整体研究视域下的乐、图、文历史性对话——由〈两汉乐(舞)史研究〉引发的思考》,《艺术百家》2018年第6期,第26-31页、第41页。,还是多位学者提出的“诗乐画”交融的理念,均表现出当代学者对图像研究进入艺术史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艺术史研究首先从门类艺术切入,是必要的,无此便不能解释艺术各部类特殊的运行规律及其属性。然而局限于门类艺术的研究,则难以阐释历史上丰富、复杂的各类艺术活动的交叉与综合,也不能解释各种艺术融合中新的内涵与意义的生成。不仅作为视觉艺术的图像,而且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图像,乃至存在于人们思维及想象中的文学图像,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无数图像源于各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精神积淀,积蕴在人们意识深处,呈现为对世界本真与美好事物强烈追求的意愿。融入艺术史研究的图像研究方法,已然在研究进程中获得不菲的成果。

艺术图像研究逐渐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在艺术学理论从初创到成为一级学科的进程中,人们一直把研究方法的探索视为重要任务。不少作为其他艺术门类的研究方法,以及各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均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众多研究方法之中,人们对图像研究方法的融入倾注了极大的兴趣。艺术图像研究以其形象的显现、生动与逼真的表述、准确和真实的记录功能,为人们的研究展现新的视界,具有难以替代的功能。二十余年来,艺术图像首先成为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呈现方式,又将不同样式中的艺术美因素与图像之美融为一体,在整体性艺术研究中显现其特有的价值。人们在相关研究中逐渐超越单一艺术样式的范畴,将该方法引入音乐图像、文学图像等研究领域,建构成为具有综合与整体意义的艺术研究方法。而在艺术学理论开设为一级学科以来,人们更是将其与诸如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比较艺术学等研究方法相并列,纳入该学科研究的方法体系。

艺术图像研究与艺术学理论的契合,更表现于作为分支学科的艺术图像学的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深切感到,艺术图像研究不仅对艺术学理论具有方法论意义,同时又因其在学理体系、逻辑生成、知识建构等方面所具有的鲜明特性,已经显现出学科意义。艺术图像研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实证性研究活动,而艺术图像学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学理化与体系化建构。艺术图像研究是在一般艺术图像研究基础上的深化与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音乐图像研究的突破,既重视艺术图像的历史呈现,又跨越单纯视觉艺术的局限,拓展于更广阔的领域。其间不仅聚焦音乐活动,又直接指向舞蹈、戏剧、文学等各类活动;不仅重视历史的艺术图像研究,同时注重当代图像研究的拓展,使图像在艺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其涉及学科上,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符号学等,均为艺术图像研究所关注,体现出其在当代艺术拓展与创新中的重要价值。

3. 将艺术图像研究引入艺术学理论领域,是该学科不断深化与走向成熟的体现

当代艺术活动与创新呈现出极为丰富与多元的态势,许多活动均已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而拥有综合的交融的特色,这就为艺术学理论研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正如人们所称,当下已进入图像时代。不仅传统艺术样式可以借重图像学方法予以深化,而且更多新的艺术样式也显现出图像方面的优势。潘诺夫斯基指出,图像研究方法“揭示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段、一种宗教或哲学信念的基本态度”。[1][美]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7页。其深远意义和价值呈现,令更多学人确立了研究信念。不仅传统艺术样式,而且在现代艺术样式的研究中,图像的地位均越来越重要;不仅造型类艺术,而且在诸如文学、音乐等样式中,人们也愈加重视对其图像的观照。各门类艺术的互渗互融、相互支撑与依托,在图像研究中愈加明显。文学作品以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或物象,已成为人们精神或意识中的语象,且与其他艺术样式的图像密切关联。越来越多具有综合与高新科技特色的艺术样式本身就是多种艺术元素凝聚与融合的成果,从戏剧到影视、动漫、游戏等,无不如此。强化具有综合性的多种元素交融的传统艺术及当代艺术研究,已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基本使命。其间,该学科对人文及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相关元素的汲取,以及对其研究方法的借鉴,均属十分必要。而艺术图像研究方法的引入,不仅体现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而且充分展示其不断深化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广阔前景。

二、 艺术图像审美特征的多元呈现

在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中,艺术图像研究的特点即在于,充分借重于各种图像,在相关艺术史、艺术现象、艺术家及其作品研究中获得大量形象的、动态的资料支撑与佐证,从而在通向研究目标的探索中找到不同于其他研究方式的方法和手段。艺术图像不仅可为学术研究提供鲜活与灵动的形象,而且因其迥异的图案、线条、色彩、格局等,显现缤纷多彩和独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在艺术图像学研究中铸就影像与情感的合力,实现艺术研究的多元视角和深度把握。对艺术图像审美特征的关照,正是艺术研究的重要路径。

1. 纪实性与审美性的并行

图像是对某一历史现象的纪录,具有历史的价值。艺术图像是对人类历史上艺术活动的事件、仪式、物象、人物或作品的呈现。可以说,各门类艺术在具有纪实的和历史的功能的同时,也具有艺术的审美创造的意义。纪实性,是指艺术图像通常以其真实的笔触,记录了历史某一时期艺术活动的某个方面,或是对艺术活动的进程、艺术演出的场景及其环境的再现,或是对某一与艺术相关的重大仪式的表现过程的记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或文化价值。审美性,是指人们在记录历史上特定时期艺术活动的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意义。人们并非机械地和单一地记录艺术活动及其相关物象,而是将该时期人们可能达到的审美意识与形式创造能力融入其间。无论是对人物的造型、画面的布局,或是场景的铺排、器物的再现等,图像制作人大都注重美感的呈现,特别是对艺术活动中人物衣饰、舞动的身姿、人物神态与表情的表现,有的已经达到十分精美的水准,既是对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活动的再现,也是对各类人物形象,以及自然、环境、物象造型的精心创造。其图像不再仅仅具有记录的功能,而是达到艺术表现的水平,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

2. 瞬间性与恒久性的统一

在一些艺术样式,特别是音乐、舞蹈、戏剧中,经由提炼和升华了的人类生活中美的声音及动态呈现,是各民族人民审美意识、艺术技能的生动表达,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手段的局限,不能将美的音乐舞蹈,包括人的歌唱、表演及器乐演奏等加以记录,成为人类自身认知的重大缺憾。而艺术图像的发掘及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图像与文学不同,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基本的表现工具和手段,可以依据人们对艺术活动的感受来描述,对艺术活动的形式美感作较为完整的记录。但其只能是间接的,具有不确定性。而利用图像的方式加以记述,方能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样式的表现方式及其相关乐器、道具、服饰的形态等予以真实呈现。但是,这种记述只能是对艺术活动瞬间的表现。对于时间艺术来说,艺术图像的最大优势即在于此,其局限也在于此。瞬间的表现,可以运用各种媒介与材料,将艺术表现过程中最感人,最具形式美感的人物姿态、神情予以生动和准确的再现,使之得以永久保存及广泛传播。因此,艺术图像又具有恒久性。其间,瞬间即为永恒。瞬间是永恒的凝结,永恒是瞬间的拓展。由于人们通常是将艺术活动中最具表现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瞬间予以呈现,因此,图像所表现的艺术场景与人物形象也就具有了典型与恒久的意义。

3. 虚拟性与真实性的重合

在大量具有综合性艺术表现的图像中,创作者致力于表现人的姿态美、形象美、场景所呈现的和谐美与色彩的绚烂美,此间的艺术美感,更多潜隐于生动的画面与形态之中。人们利用技艺和材料,虚拟地表现艺术活动内蕴的精神与人的心灵之美。如果说音乐对于生活与大自然的表现是利用声音的魅力,虚拟地表现环境、自然与人的精神世界,那么艺术图像对音乐声音之美的表现,更是通过造型的手段,将人的审美意趣和声音之美的神韵虚拟地寓于写实的画面之中,从而隐喻地显现其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正是因其瞬间的把握,使得艺术表现得以永久留驻。它既在人们的想象中生成,又在凝定的画面中获得延展。作为时间性的表现艺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本体就在于其虚拟性。它将对客体世界与人的情感的审美创造潜隐和融化于乐音流动的进程,而艺术图像则虚拟地将美好与灵动的意蕴潜隐和融化于优美的造型之中。其真实性,既包括对艺术形态的真实表现,也包括对艺术活动环境、人物、设置及其器乐、道具、服饰的真实呈现。作为时间的综合的艺术,借助空间艺术的方式,通过多样的手段,使图像成为人类艺术得以不息流动以及恒久保存的重要方式。虚拟中氤氲着真实,真实又包容着虚拟。正是通过图像,艺术活动中最具魅力的瞬间形式或表现形态得以真实的永久性保存,令人在数百上千年以后依然可以继续领略其艺术风采,清晰地看到历史特定时期艺术活动的真实景象。

4. 韵律美与造型美的互化

韵律美既是人的审美创造能力的体现,又是人的自由精神与情感的抒发与张扬。艺术需要表现韵律,特别是音乐舞蹈之美的核心即在于其韵律,艺术图像对音乐的表现也正是执着于韵律之美的展现。作为造型艺术的图像对韵律的表现,主要体现于线条、形体、物象的动感及流动之间,使其呈现为具有节奏的和规律性的动态运行,从而呈现出韵律的特性和美感。由于图像的静态性与凝定性,不可能自然地抒发音乐的韵律之美,但是,图像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象征性地将音乐的韵律感予以充分展现。音乐图像对韵律美的展现,潜隐于造型美的环境与人物之中。其时虽然没有声音的展示,但是由于造型的惟妙惟肖,音乐图像可以将美的声音幻化于画面之中,形成美的声音的无声的表达,此时又可以称作“此处无声胜有声”。作为音乐图像的造型美,首先,要符合造型艺术的审美规则,按照造型艺术的审美规律加以表现,其构图的和谐、整一、布局合理,线条的流畅、自然、错落有致,人物的准确、形象、生动传神等,均要符合美的形式法则;其次,音乐图像的造型致力于表现韵律之美,然而韵律是无声的,因此它的表现是间接的,但惟其间接表现,可以令人生发出无边的想象和无穷的遐思。透过造型之美,折射出韵律之美,正是造型艺术得以深化的体现。韵律美是造型美的内蕴,造型美是韵律美的延展。其间,可以通过线条的律动与色彩的飞扬,催人想象出声韵的流动与世界的绚烂,可以通过人物姿态的运动,以及衣裙的飘曳、肢体的舞动,加之神态的变化等,令人感受到音乐韵律的无限美感。正是由此,音乐律动与造型艺术形象表达的凝结与融合,已成为众多艺术学人神往和研究的重心。

5. 情感性与义理性的相融

艺术图像作为对人类一定时期艺术活动的形象的呈现,不仅寓涵着丰富和浓郁的情感色彩,同时也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现出对一定义理的追索。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艺术活动的情感性特征最为丰富和浓郁,人类生活中的艺术,正是主要地承担着人们表现与交流情感的职责。在所有艺术样式中,音乐具有最直接的渲染情感的功能。音乐以其对乐音的丰富与多样的把握和呈现,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器官,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予以陶冶与感染。当先人们难以在艺术活动中将那些美好的音乐之声保存下来时,便采用图像的方式,尽可能地再现出音乐活动及其表演的风貌,倾诉对生活的挚爱,对人性的追求,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正是在众多的图像中,先人们紧紧贴近特有的时代与生活,孜孜以求于音乐,将多样的缤纷的情感模式予以惟妙惟肖的表现,留给后世,让后人能够分享曾经的欢乐与情思。艺术在洋溢着情感的同时,也对包孕着历史和社会真谛的义理予以呈现。义理性,表现出人们对一定精神和理念的追索。艺术是促人向善的,美好的艺术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因素,能够集聚和张扬人的积极与健康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种义理性特征,未必能够对科学和理性的概念及逻辑予以清晰明确的表达,但是却能够充分展现出真善美的价值理念,以及对美好精神或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6. 地域性与世界性的交响

艺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具有世界性。正是艺术,将民族精神与风貌予以集中和形象的展现。作为艺术图像,记录的正是各民族艺术的风采,以及艺术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世世代代人们的审美习惯、生活情趣、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方式,均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面对艺术图像记录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对该民族审美方式、民风民俗、艺术趣味的回味和记忆。正是这一绵长的纽带,将人们的民族和乡土情结根深蒂固地与人们的审美活动联系在一起,使人们意识到本民族的生命源头,以及生生不息与薪火相传的历程。艺术图像使各类艺术景象、特别是音乐舞蹈等易逝性艺术得以保存,使其通过图像再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民族艺术活动的风采与情貌,形象和逼真地再现出地域和民族特色,令今人赞叹,更令研究者如获至宝。在人类各民族的艺术交流中,可以通过艺术,一方面展示符合自身民族情怀的精神诉求,又可以以此融入各民族艺术交流与情感沟通的渠道。艺术的存在,使得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多交流,推进各种审美样式和精神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艺术既使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们在交流中沟通思想,连接情感,找到精神世界的相通之处,又促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艺术得以融汇和提升,实现艺术对时空的超越和与世界的对话。

三、艺术图像研究的多维路径

艺术学理论视域下的艺术图像研究,将艺术图像的研究方法移植于艺术学理论研究范畴,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以艺术图像研究的方式切入,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展开对图像的多元认知以及图像研究理论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潜力。对当代艺术中大量图像因素作整合化审视,将有助于我们科学把握艺术图像研究与一般艺术学理论相融相契的路径,促进艺术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1. 历史图像与现代图像的相互参照

图像研究对古代艺术活动的图像化展示,已成为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而在艺术学理论视域下的艺术史研究,不仅需要对图像中的艺术镜像予以从形式、主题到其象征意义的剖析和认知,还须拓宽视野,在相关课题研究中将历史图像与现代图像作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历史图像,有的属于对单一艺术活动或形态现场表演的描摹,有的是对艺术典籍、器乐或其他物象的表现,更有一些属于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样态的综合性表现,特别是那些对一定历史时期重大艺术活动的记录,更具有丰富和多元的历史研究价值。现代图像,即指人们依据历史资料或民间传承而在当代复原的相关图像,以及利用新的媒介和技术创造的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图像,其中包括:其一,对一些属于历史艺术样式的民间歌舞、曲艺等演艺类活动的复原及演出。一方面,可以从经过复原的表演样式与传统图像及文献记载之间的比较中,获得新的认识,同时可以从现代图像或人的动态表演中,观照该类艺术活动历史衍变的脉络,洞察其间人们对该艺术样式审美特质的把握及创新轨迹;其二,对历史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等艺术样式在当代的复现。因其大多可以记录和承载人们在历史上的审美情趣及认知,能够在社会演变中显现不同时代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又因其大多表现出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及其环境特色,因而就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参照和研究价值;其三,历史上的工艺、器物、服饰等品类的现代呈现,同样可以通过历史与现代图像的相互参照,对其样态、品相、图案、色彩等各方面予以综合研究,获得对与该类艺术相关的历史内容的深度研究和准确把握。历史图像与现代图像有着重要区别,现代图像是历史图像的延续,但通常不是简单的复现,而是包括其内涵及意义的延伸。从历史图像到现代图像的系统考察,包括对其艺术形式的渐变、艺术表现内容的连接、艺术主题的变迁、艺术象征意义的深化等方面的辨析与相互参照,将有助于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2. 文学图像与视觉图像的有机融合

近年来,学界关于文学图像的意义和方式引发人们的思考。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大量小说、剧本乃至诗歌,均以丰富和多样的语言文字描述出极为丰富的图像,既包括自然与社会环境,也包括人物形象及其活动,其审美特征不仅可以得到详实地描述,而且可以在人们多元视角的观照下,超越语言文字本体的形象化存在,成为象征性符号并得以无限延伸。文学图像是属于人们心中想象的图像。艺术家创作伊始,可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幻化为语言文字,或将自然世界及社会生活中的图像予以转换,通过文字加以表达。而在接受者的阅读与欣赏中,又通过审美想象,将其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转换为心中的图像。文学图像客观地存在于文学活动全过程,又在其转换过程中,促使审美质素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同时由于个体创作及其接受者审美意识的渗入,使其生成浓郁的个人化色彩。也正是由此,文学图像具有更大的可塑性以及理解的多样性,乃至产生意义的升华。文学理论中的“形象大于思想”即在于此。而今,人们更将文学图像予以深入阐述,将其转换为视觉图像,通过影视动漫、形象设计等加以多样化呈现,使其生成更加鲜活的实体形象。尽管这种表现可能会使文学原作的形象建构有一定变异,或者令其形象得以凝定,使人们失去更多可以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而人们经过对文学图像的再创造,所获得的与个人审美理解相一致的新的图像创造,则可以满足自身及更多受众对文学形象的认知与亲和的要求。

3. 艺术图像与社会生活图像的跨界对比

艺术的图像研究,不仅可以将各艺术样式的图像性文献、资料及大量作品予以整合及交叉,同时又须开阔视野,将艺术图像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的图像相对接,作跨界的、跨学科的研究。在大千世界,各行业人们将无数社会生活场景予以图像化表现,已是惯常的做法。无论工业、农业、服务业,或者科技、教育、旅游、医疗、体育等领域,均大量存在以图像方式从事教学、宣传、科普等活动的现象。其中大量属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图像显示,既能够表达人们在各方面诉求,有助于艺术学人对艺术中的图像予以比较和深化,同时有的图像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历史上大量属于庆典、仪式、游历、宴请、祭祀、宗教、婚嫁、殡葬等项活动的图像,在当时很可能只是满足一般应用的需要,并非专属的艺术品,而后世人们则将其视为珍品。当代社会生活也是如此。人们既可以对各类社会活动、大众生活的生动场景作图像化展示,又可以从中汲取审美的和艺术的元素,丰富艺术创作。特别在当下,图像表现已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方式,众多非艺术专业的人们广泛利用各种设置、技术和手段,对社会活动、大众生活及自然界的千姿百态予以图像式表现,既服务于社会工作,也通过此表达自身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其间大量绘画、雕塑、工艺、摄影、摄像等品类均不乏社会应用价值,不少已彰显一定的艺术品位。任何具有人文价值的艺术图像,大都包容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其丰富与厚重的人文精神既蕴涵在形式与结构之中,更呈现于人物神态及形象塑造之中。艺术图像研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既需要充分吸纳社会历史学、心理学、比较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元素,又应对社会图像展开与艺术相关联的研究,在充分观照和借鉴的基础上对相关艺术图像研究予以充实和佐证。

4. 科技制作的图像与现实艺术图像的相融相长

在当下,艺术进入数字时代的重要标志,即人们可以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认知及感悟,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实现超越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的新型创作与制作,其间不少成果甚至可能是属于人们想象的未来时间与空间中的艺术图像。其神奇之处,即在于人们可以得心应手地将传统艺术创作难以做到的具有更加宏阔和神奇想象力的图像呈现出来。以高新科技辅助创作的艺术图像,将在图像的创新理念、方式技术等方面展现全新风貌,其图像的创造,可指向人类社会的未来世界、宇宙空间,以及更多人的视野难以企及的领域,包括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与心理空间。也可以说,科技力量将可能通过对文学图像创作中超时空想象的图像加以物态化表现,将更多人们的想象变为现实。基于此,人们对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型艺术创制技能的高度重视,在一定意义上已对传统艺术活动方式形成挑战。然而,无论现代科技如何发达,如何能够替代人们的部分创作,甚至可能会取代人们一定的想象力,但技术毕竟是在人的驾驭和掌控之下,是为实现人的审美目标服务的。这种更多依赖现代技术创作的图像,尚不能替代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包括电影和电视艺术。在许多方面,技术可以辅助人们创造出奇异和神幻的景观或图像,但不能替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表现。只有将科技与人的创新有机融合,相互协同与扶持,才会创造更多属于时代的图像。

艺术图像研究的美学价值是多样的,其意义也是多元的,不仅在与各艺术门类交叉与互融的学术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在艺术学理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当下,对艺术图像研究方法的系统思考及运用,仍有很多尚待切磋之处,而对艺术图像研究的学理逻辑及体系的建构,更需要付出艰辛努力。通过对艺术图像研究方法的深入辨析,人们将从更为宽阔的领域认识艺术,认识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的丰富与多元,并指向艺术创新,促使人们创造多样与综合艺术的交融之美、跨越之美,为当代艺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图像艺术研究
A、B两点漂流记
纸的艺术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