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常用叹词“噫”解析

2020-05-30司罗红姜书越

语文建设·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王敦孟尝君用例

司罗红 姜书越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为世人传唱。作者在文尾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传递对好友的慰勉规箴,也将自己以古仁人之道德情操、人生目标和思想抱负为模范进行集中表达,“噫”作为感叹词流露出对“微斯人”的无限叹惜。感叹词“噫”现已逐渐被“啊”替代,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常用的叹词之一,在元代以前的各种文献中大量出现,表达感慨、悲叹或顿悟等唏嘘之情,在当前的河南方言中仍在使用。

一、叹词“噫”主要表达三种情感

叹词“噫”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附着在句子的开头或者末尾用以表示感叹,抒发情感。“噫”作为叹词不与相邻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通常是宣泄说话人的情感或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感叹词“噫”出现的句法位置虽然多样,但总体上所表达的情感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表达悲伤、痛心,如“先主顿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览表,果报张飞凶信”(《三国演义》);一是表达赞叹或慨叹,如“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一是表达顿悟、惊讶,如“季恬逸道:‘噫!那里来的这位太太?”(《儒林外史》)。

感叹词“噫”表达的三种情感在先秦时期已有用例,不同的语境表达的感叹也不相同。《诗经·周颂》:“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此处的“噫嘻”二字连用,表达的是对成王伟业的赞美、惊叹。《论语》先后三次使用“噫”作叹词。一例为颜渊去世后,孔子痛心感叹:“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此处的“噫”如《宋本玉篇》中所言,表达的是“伤痛之声也”。庄子目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使用“噫”作感叹,表示惊惧和顿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噫”作为叹词不但可以单独使用,还能与其他感叹词组合,加强情感的表达。文献中常见的组合有“噫吁喊”“噫嘻”“呜呼噫嘻”“噫呜”“噫歆”等,多用以抒发感慨之情。

二、叹词“噫”在元代之前使用广泛

如前文所述,“噫”作叹词的用例在先秦散文和韵文中均有发现。两汉时期的文献中,“噫”作为叹词而出现的情况也常见。典型例子如西汉的《韩诗外传,卷十》和《新序·杂事五》,均记载了楚丘先生见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认为先生年龄过大,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虎豹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之有!”楚丘先生在回答孟尝君时连用多个“噫”表示感叹。东汉《太平经》一书中使用三十九个“噫”作叹词,大都表示对真人之言的领悟与惊叹。

六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中也有“噫”作叹词的用例。《世说新语》记录了“庾亮追问王敦”之事,庾亮问王敦他的四位朋友中谁排首位,王敦先是含糊地回答“自有人”。当庾亮再次追问时,王敦仍是回答“噫!其自有公论”。王敦的“噫”其实表达的是对自己实力的认可,认为自己水平高于四位友人,但碍于情面而推说是“自有公论”。

唐代诗歌中经常使用“噫”作为感叹词,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开篇就连用三个感叹词表达对蜀道山高道险的感慨:“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杜甫从梓州临行时,章彝给他饯行并赠给他当地特产桃竹杖。杜甫作《桃竹杖引赠章留后》:“噫!风尘灏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诗中,杜甫使用“噫”作为感叹词,表达对前路艰险的慨叹。

唐代的散文中也有感叹词“噫”的用例。如白居易在写给元稹的信《与元九书》中讨论诗歌创作的意义,在论及前朝对“风雪花草”诗歌的误解时使用叹词“噫”:“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叹词“噫”表达了白居易对“嘲风雪、弄花草”的否定。唐代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中有“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是他对李贺身负奇才却英年早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宋代对感叹词“噫”的使用非常频繁,在笔记、散文、语录中经常使用,譬如《太平广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周敦颐《爱莲说》、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苏轼《书孟德传后》、佛教经典《五灯会元》都常使用“噫”作感叹词,可见“噫”使用范围之广。

宋词作为韵文对词语的使用非常挑剔,但其中也能发现使用叹词“噫”的例子。如辛棄疾《醉翁操·长松》中,上下两阕各使用一次“噫”抒发感叹:上阕的“噫,送子东。望君之门兮九重”,下阕的“噫,命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钟”。南宋词人陈人杰在《沁园春·送马正君归东嘉》一词中,以“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抒发对朝廷昏庸、才不得用的不平之意。在宋代词牌《哨遍》中,常出现“噫”作叹词的情况。如方岳的《哨遍·月亦老乎》中有:“噫。月岂无悲。吾观人寿几期颐。”又如辛弃疾的《哨遍·秋水观》:“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

“噫”作为叹词的用例从先秦时期就存在,元代之前被广泛使用于各种文体之中,不但在笔记、小说等散文中经常使用,而且在诗歌、词曲等韵文中也出现过,是最常用的感叹词之一。

三、元代之后“噫”只现于小说和方言

元代以后的叹词“噫”迅速消失,元曲中使用“噫”作叹词的情况非常少,《全元曲》中仅有张可久《山坡羊·春日二首》使用一例,用以表示惋惜。明清时期感叹词“噫”在文言中的用例逐渐减少,只在当时流行的《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中还有出现,例如:

(1)妖怪心中暗想道:“……噫!我却还害酒哩!假若被他筑上一钯,却不灭了这个威风,识破了那个关窍。”(《西游记》)

(2)不多时,只见那仙乩疾书道:“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红楼梦》)

“噫”在现代汉语中被叹词“啊”“呀”“唉”等替代,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也未被收录。在口语方面,普通话中的用例很少,但在以河南方言为代表的方言中,常用“噫”作为叹词,成为标志性的方言词语之一。河南话中的叹词“噫”可以表示多种意义,通常会在语音的长短和语调上有所区别,例如:

(1)噫!你咋给扔嘞。(读音急促,表示惋惜)

(2)噫!真好看!(读音较短,表示赞叹)

(3)噫!还有这种方法呢?(读音短,表示醒悟)

(4)噫!咋还有这种人啊。(读音较长,表示不可思议)

(5)噫!你都不疼?(读音很长且有语调曲折,表示惊讶)

猜你喜欢

王敦孟尝君用例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放低姿态的智慧
Nonvolatile control of transport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in magnetoelectric heterostructures by electric field∗
谭拾子调停政坛恩怨
《在诗意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