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2020-05-30安奇

语文建设·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孟浩然钟声意象

安奇

师:同学们好!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会决定最终的人生方向和人生成就。如果这个时候,心中有了一个偶像或者一个追随的方向,看到的世界又会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夜归鹿门歌》,是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有一句话叫作“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写了哪些景,抒了哪些情。

师: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孟浩然。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这是前人为孟浩然画的一幅像(出示图片),画上孟浩然斜卧在奇石之上,闲散、舒适、自在、淡然、超越。看一下后世对他诗歌的评价:“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请注意这个关键词“清超越俗”,一种清净的氛围,一种超越的氛围。超越了什么?超越了世俗。那么世俗生活又是怎样的?“清闲浅谈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个评价非常优美,它没有按惯用的学术性的评价去评价孟浩然的诗歌,而是用非常形象化的语言。可见孟浩然诗歌的氛围、境界、感染力超越了当时的许多诗歌。

师:我们现在进入诗歌。我先范读一遍,然后请同学们朗诵,感受诗歌的氛围。

(生自由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诗歌的题目《夜归鹿门歌》。“鹿门”是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的隐居之所。因庞德公的个人魅力,所以鹿门山就成了隐逸的胜地。孟浩然的家离鹿门山是有点距离的,要到鹿门山去隐居,他就得乘舟过汉江,到汉江的东面去。我们知道,他现在要出发的这个地点,渔梁渡头,在注解上也说得很清楚,恰恰也是庞德公当年避世隐居的出发点。题目虽然说的是《夜归鹿门歌》,有纪实之意,但歌咏的却是归隐的情怀。我想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你从这个题目中看出了几个信息点?

生:我从题目看出了这首诗的时间(师:出发的时间)、地点(师:所去往的地点)。

师:还有呢?(生答“没有了”)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字——“归”,这个“归”字是离家的原因也是去往的原因,它是事件的过程及结果。

师:诗歌题目中传达了四个信息点:时间——某夜,地点——从某地前往鹿门,人物——我(作者),事件——归鹿门。“回到鹿门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向意义。这个指向意义是“归”,归往何处?这里面有一层更深的象征意义。

师:我们来看一下诗歌的前四句有哪些意象。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前四句里面的意象有“山寺、渡头、沙岸、舟”。

师:还有吗?

生:没了。

师:那你觉得“山寺钟鸣昼已昏”里面的“钟鸣”算吗?

生:算。

师:还有吗?

生:“江村”应该也算一个。

师:还有吗?

生:鹿门。

师:好,请坐。

师:我们知道诗歌的意象是具备一些特殊含义,有着思想倾向、情感指向的词语。这四句诗中的意象有“山寺、渡头、沙岸、舟、江村、鹿门”,还有作为背景声音出现的“钟鸣”。

师: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有趣地发现一件事情,请大家看,“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我给这里標1、2、3、4,可把这些句子分成两组。大家思考两个问题:能不能把它们分成两组?为什么要把它们分成两组?可以和身边的同学简单地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师:后边这位女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组的?

生:前两句和后两句中间分开。

师:什么理由?

生:因为前两句意象多一点;后两句一个是“向”,一个是“归”,表明了他去的方向、地方。

师:你看得比较准确。因为第一、第二两句给出的是地点,第三、第四两句分别指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别人回到“江村”,一个是“我”归向“鹿门”。你可以进一步看一下,如果从氛围上来讲,还可以怎么去分?

生:我觉得还是前两句和后两句。

师:前两句怎么能成为一个氛围呢?一个是“钟鸣”,一个是“争渡喧”,能看出来吗?

生:第一、第四句是一组,第二、第三句是一组。第一、第四句是归来之气氛,第二、第三句是与后面的气氛和人物相对应的心境。

师:对啦!所以这一组里面的核心词应该是“归”。因为归的时候,我们看到它是两个方向的指向。一个方向的指向是人回江村,另外一个方向的指向是“我”归鹿门。另外,这组意象中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就是钟鸣、钟声。

师:“山寺钟鸣昼已昏”,当钟声响起的时候,这钟声在江村之上,在汉江之上,在沔水之上,在辽阔的天地之间盘旋着。钟声仿佛就是一种指引,一种呼唤。因为钟声响起的时候,天色已经慢慢暗淡下去,暗淡下去之后我们发觉,这也是回家的钟声。世俗之人怎么样呢?他们在“渔梁渡头”争渡,争渡、喧闹、嘈杂,整个世界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世俗生活的氛围。他们功利,他们追求,他们抢夺,他们喧闹,也有可能他们热情。但是“我”怎么样呢?“我”在这钟声的召唤下,并没有像他们一样回到自己平时去的地方,而是归往“我”渴望的方向——鹿门。谁在那儿呢?

生:庞德公。

师:对,因为有了庞德公的呼唤,因为钟声的响起,唤起诗人内心沉睡的一些东西。于是他就作出了一个人生的抉择——你们回你们的世俗生活吧,我要去鹿门了。

师:如果没有钟声,诗歌后面某些氛围性的东西就不能再进一步展开了。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钟声”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尤其是自唐以后,如果你读的唐诗够多,你就会经常读到“钟声”。比如:王维《过香积寺》里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里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还有裴迪《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里的“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里的“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钱起《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里的“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还有刘长卿在竹林寺送别灵澈上人时写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一直到后来最有名的夜半之钟,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它不是一下子响起,而是从无到有,在雄浑中升起,又归于沉寂,沉寂之后,再雄浑地升起,再归于沉寂,让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从激动到平缓,从平缓到激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翻阅这几个文本,一个是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另外一个是邓凌云的《唐诗寺院钟声的文学内涵》。如果你的视野够广的话,可以去翻一下日本东京女子大学的汉唐文学研究会的文集,里边有一本书就是专门研究唐诗中的钟声的。可见,钟声引起的情感是非常浓烈的,不仅仅是在中国,我们把视野扩大到西方,也能看到同样的东西。

师:譬如尼采,他有一段时间身体非常不舒服,跑到热那亚去休养。在热那亚的一个黄昏,他听到远处白塔上巨钟响起的声音:那声音,盘旋着,飞扬着,一直向更辽远的空间飞去,覆盖过喧闹的街衢,覆盖过喧闹的众生,一直冲向遥远的星空,那声音凌厉却又充满了期望。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是尼采在听到钟声的一刹那间,他突然产生了一种出世的情怀。

师:我再给大家推荐几个西方哲学家有关人对钟声的情感反应的文本。比如说黑格尔的《美学》,他的《美学》第三卷,1986年版的,第96页就可以看到。

师:我们说到钟声,再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听到钟声的时候,脑海中会描绘这样一个情景:当钟声响起,那辽远的钟声,那疏钟,那暮钟,那霜钟,那远钟,在内心世界涌起波澜,而这种波澜随后又归于沉寂;归于沉寂之后,又突然思考:我的这一生到底该怎样去度过?我该走向何方?

师:正是因为有了对人生的这种思考,所以我们说中国的哲学藏在诗歌里面,能读懂中国古典诗歌的人,一定是能读懂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的人。

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他已经为他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该怎么走?有一个人在给他领路,我们来看诗歌的后四句。后四句写作的地点离开哪儿了?对,离开喧闹的渔梁渡头了,当年庞德公也是从这儿走的,所以有追慕先贤的意味。那么从这儿走开以后到哪儿去了?我要请一位同学把后面这四句朗读一下。

师:这位男同学你来试一下。

生: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师:好,不错。我想你自己读完以后,应该是有一种感觉的,你似乎感觉到了诗歌的氛围,但是你又没办法完全把它说出来,对不对?所以读的时候,对自己多少是有点不自信的。我们来看一下后四句的诗歌意象。请旁边的这位同学说一下,后四句的意象都有哪些?

生:我认为后四句的意象有:月,树。

师:有树的话,前面的烟算不算?

生:算。

师:好。

生:岩扉松径,岩扉。

师:还有吗?

生:松径。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幽人呢,算不算?

生: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整首诗歌的意象,前一部分还在世俗当中生活,后一部分就到哪儿了?到他隐居的这个世界了。而隐居的世界又是追慕谁而去的?追慕庞德公而去的。我认为这其实是两个世界,但又是同一个世界。同学们简单地讨论一下,谁能把我的这句话解释一下?

生:说它是两个世界,是指每一个人的思想和他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所想的一些事情,都是不一样的;说它是同一个世界,我认为就是说诗人和庞德公他们所追求的秩序是相通的,他们都选择了远离世俗,然后回归自然,找回自己的那种飘逸、安逸的心境。

师:不错。这位同学解读得非常漂亮。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选择的,对不对?诗人最终选择的这个世界就是鹿门。有松径,对吧?然后在这烟树、岩扉、松径之上,有什么呢?一轮明月,静静地照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在烟雾之中,烟雾缭绕着,仿佛是人间的仙境,仿佛是世外的桃源。这个世界就是孟浩然梦寐以求的世界。庞德公所拥有的世界和孟浩然所拥有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说明孟浩然和庞德公有着相同的人生境界。

师:庞德公是谁?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庞德公是谁的老师?

生:司马徽。

师:是的。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所以你想一想庞德公,他是何等人,而庞德公这个人又牛到什么程度?荆州刺史刘表,听说庞德公非常有名,就觍着脸去请庞德公,而且還跟庞德公说了这样一句话:先生,您去当当官,给后人留点财富吧。庞德公眼睛一翻说,那是给后人留财富?那是给后人把祸患和灾难留下来了。看看,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师:庞德公的精神境界超越当时很多人。后四句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字,这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只有把这个字读懂了,你才能明白孟浩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生追求。哪一个字?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讨论,两分钟时间。

(同学之间讨论)

师:诗眼是哪一个字?(生答)同学们答对了,是“鹿门月照开烟树”的“开”字。“开”这个字,实际上是一种开悟,一种明白了世界之后的情景,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顿悟。你以前看这个世界是朦朦胧胧、浑然一片的,不知道人生走向。这个时候明月照开了迷雾,照开了烟树,照开了迷茫的人生道路,一下子就认识到了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所以后四句里最关键的应该是“开”字。前四句里的关键字是“归”字。

从整首诗来讲,这首诗里包含着一个“隐”的情怀。孟浩然的隐逸本身就是一个复杂情怀,他一方面在为“隐”作准备,一方面又不打算去“隐”,也就是说,他既打算人世又打算出世,他的情怀一直在这之间波动。实际上你如果去研究一下孟浩然,会发觉自《夜归鹿门歌》之后,他的诗歌风格已经不一样了,在此之前他还在为出世作准备,到后面他就不了。所以如果你想把这首诗的情感挖掘得更深,要抓住一个“隐”字。

师:世界是复杂的,人生的情怀是多样的,你的道路该怎么走,走向什么地方,这与什么有关?与你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有关系的。当你感悟到诗境当中的清幽,你就会追求清幽的方向。诗歌当中有一个幽人,“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幽人是谁?是诗人自己,也是他追慕的先贤庞德公。如果你给自己树立的人生偶像是错误的,那你就可能会选择一个错误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要记住,人生在很多的时候都是纠结的,但是关键的几步路一定要有人来点化,当你被点化清楚了,你的世界也就豁然开朗了,就能从纠结走到明白,走到“开”的境界。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将自己的世界从纠结、迷惘,走到开化、顿悟。无论是小顿小悟还是大彻大悟,都希望你们能看清楚自己的世界。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好了,谢谢大家,今天的课到此结束。

猜你喜欢

孟浩然钟声意象
舟中晓望
抚远意象等
盛世钟声
新年的钟声
春晓
春晓
聆听钟声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