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澧县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保护利用

2020-05-30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澧水彭山澧县

李 晋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403队,湖南 常德 415000)

近年来,地质遗迹这一珍贵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科学问题。2011—2013年,湖南省较早地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2],省级层面的保护利用安排之后,县级行政区的具体实施也十分关键。澧县自古以来便是澧水流域重镇,澧县位于洞庭湖平原地质遗迹大区向武陵山地质遗迹大区过渡带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且多样。本文主要在前人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总结澧县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结合开发保护现状,对澧县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方法等进行探讨。

1 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澧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澧水下游、洞庭湖西岸,隶属湖南省常德市,面积2 075 km2。澧县地形总体从西北的武陵山余脉向东南的洞庭湖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西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低缓丘陵,东部为洞庭湖平原。县城所在的澧阳平原系湖南省最大平原之一。澧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沛,降雨集中。境内水系发育,中、东部的平原区大小湖泊、堰塘星罗棋布,自然水系与人工渠道纵横交错,地表水文网极为发育[3]。

澧县境内出露地层除石炭系、侏罗系缺失外,从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地层岩性主要为沉积岩类。境内地质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在澧县的西北部和东南部,构造线展布方向呈北东向或近东西向。其中澧水隐伏活动断裂在第三纪仍有活动迹象。

2 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和特征

2.1 地质遗迹资源类型

据本次收集资料整理,不完全统计的结果,参照行业标准《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澧县25处地质遗迹可划分为3大类12个小类,按数量从多至少依次为地貌景观大类(各类岩土体地貌、水体地貌、冰川地貌等)、基础地质大类(地层剖面、构造剖面、化石产地和岩矿石产地等)、地质灾害大类 (地震遗迹、地质灾害遗迹等),分别占全县地质遗迹总数的60%、28%、12%(表1、图1)。

表1 澧县地质遗迹类型与数量Table 1 The types and quantities of the geological heritages in Lixian

图1 澧县主要地质遗迹分布图
Fig.1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main geoheritage resources in Lixian
1.典型地质剖面遗迹;2.地质事件剖面遗迹;3.古动物化石产物;4.采矿遗址;5.碳酸盐岩地貌遗迹;6.河流地貌遗迹;7.湖泊潭类地貌遗迹;
8.湿地沼泽地貌遗迹;9.泉类景观遗迹;10.古冰川遗迹;11.地震变形遗迹;12.滑坡遗迹;13.地面塌陷遗迹。

2.2 典型地质遗迹特征

澧县境内地质遗迹点丰富,类型较为多样,现选择典型地质遗迹点,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2.2.1洞庭湖构造沉降

洞庭湖构造沉降遗迹位于著名的城头山文化遗址区,是城头山人文—自然双重价值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保存完整度最高的古城址[3]。目前,城头山的文化价值为世人所瞩目,但地质遗迹方面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认识。从白垩纪至今,洞庭湖区总体处于不均匀沉降状态(图2),城头山是湖区四个典型沉降中心之一,然而受地质内力作用控制,这里也有相对上升和下降的时期——上升时形成湖滨阶地,下降时沦为湖泊被泥沙淤积,这一升降变化造就了城头山湖相地层的变化,其剖面反应了1.4亿年以来陆、湖环境的变化。该点具备国家级遗迹点的潜力,是省级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当地政府划定了保护区域,制定了发展规划,保护利用现状较好。

图2 洞庭盆地和洞庭湖关系示意图
Fig.2 Sketch map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ongtinghu basin and lake

2.2.2澧水断裂遗迹

由于澧水断裂更新世的活动,其南盘彭山处于上升状态,形成了侵蚀阶地,如今彭山山麓的更新统网纹红土高出澧水河床10~25 m。但在断裂以北,澧水汇入洞庭湖,泥沙在湖域发生堆积,受澧县凹陷沉降影响,之前已形成的阶地被新的冲积物覆盖,形成了河流埋藏阶地。现在,这两类典型阶地的分界线便是澧水断裂。该点为省级遗迹点,是城头山省级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纳入了发展规划。但澧水断裂所依赖的阶地并未被圈定保护,河流的保护难度也比较大,前期工程活动造成了一定破坏,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2.2.3山门水库周边志留系鱼类化石

湘西北志留系地层鱼化石丰富,澧县西北部的山门水库周边志留系发现有世界范围内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最低层位。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4],含鱼地层主要有2个层位:①以含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为主的溶溪组;②以含盾皮鱼类、无颌类为主的小溪组。这一古生物遗迹不仅为相关古生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新材料,而且能为华南扬子区志留系下红层与罗德洛统红层的划分对比提供重要依据。但该点相关资料少,规模面积尚不清楚,初步估计为省级遗迹点,而未部署保护措施,且由于位置偏远,人类工程活动较轻,受破坏的程度不大。

2.2.4星子山溶洞群

星子山溶洞群发育在澧县西部的岩溶地貌区,距澧县县城直线距离约40 km,其主要价值在于发育良好的洞穴群。溶洞群呈东北向分布于码头铺镇杨家坊—洞市—方石坪一带,沿走向分布长13 km,宽3~9 km,影响面积100 km2。共有溶洞37处以上,中等以上规模达7处,大型洞穴3处(图3)。目前全国范围内比较知名的溶洞群地区大约15处,星子山溶洞群可与黄丹喀斯特溶洞群(5 km2,已授牌国家级)类比,并会有更多新发现、新亮点。从地质遗迹的价值上看,该点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是溶洞体系较大,从洞口数量、延伸长度、空间体量等初步获得的数据分析,具备湘西北地区大型溶洞群的潜力;另一方面是洞穴内化学沉积物较丰富,尤以石鹅管、石梯田等价值最高(图4),且人为影响程度小,形态保留完好。该点具备国家级遗迹点的潜力,目前正计划申报省级地质公园。

图3 星子山溶洞群位置示意图
Fig.3 The locations of Xingzishan karst caves

图4 星子山溶洞群中化学沉积物(左为石鹅管;右为石梯田)
Fig.4 The speleothems in from Xingzishan karst caves
(left:soda straw;right:rimstone dam)

2.2.5涔槐湿地

涔槐湿地呈南北走向,是以涔水永久性河流、山门水库、王家厂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的库塘—河流复合型景观,湿地面积占86.6%。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环湖低丘植物区系性质,显示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其中,湿地植物有68科179属238种,含保护植物11种。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0目77科234种,其种数为全省已知脊椎动物总数的1/4,其中鱼类种数占全省已知鱼类的1/3。该点目前为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28 km2,地质遗迹等级为省级及以上。由于范围较大,保护难度较大,早期一些水禽栖息地有待进一步恢复重建。

2.2.6澧水艳洲河流地貌

澧水为湖南省四大主要河流之一,也是流域最靠近北方的一条。在澧阳平原南侧,由于岩性、地貌上的变化,河流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心滩地貌,艳洲是其中的典型。艳洲长3 km,腹宽500 m,面积约1.1 km2。在一马平川的澧阳平原,澧水悠悠东来,船过鸣笛,巍巍彭山与秀美艳洲相得益彰。地质遗迹等级为省级,澧水上游流经的城市较多,水质损坏较大,位于干流中心的艳洲地貌破坏较小,但需加强保护。

2.2.7暖水街温泉

根据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3队的水文地质工作[5],火连坡镇北部的暖水街温泉区温水允许开采水量1 293 m3/d,含多种有益组分,其中锶含量已达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又具放射性,及医疗、饮用等利用价值。边山河小镇位于暖水街温泉以西2 km,该小镇地处湘鄂边境,由于湖北省在该边境处没有集镇,边山河具备开发成特色边境小镇的潜力。该点有省级遗迹点潜力,目前的研究不多,破坏程度不高,但尚无保护规划,特别需注意私人违规开发。

2.2.8彭山第四纪冰缘地貌与古滑坡地质灾害遗迹

第四纪时期湖南省存在过山岳冰川,澧水沿岸虽未被冰川覆盖,但处于冰川前缘,发育了冰缘地貌。彭山公园西南部——由停玄渡延伸至彭山山脚,便是典型的案例,这里出露的冰缘沉积物大小混杂,分选性差,棱角状,冰缘地貌类型包括冰融岩屑、似块砾碛、压坑石、冰川擦痕、冻裂纹、漂砾等。

湖南省最早的滑坡记载是1786年的张家界市茅岩河滑坡,但据童潜明[6]的研究,彭山古滑坡的时间更早,滑坡宽约1 500~1 800 m,滑坡壁高达100 m,平均厚度60 m,由三级滑体组成,体积超过1 000×104m3。整体滑动距离50~70 m,伸入澧水河谷中。受滑移影响,岩层产状明显改变。现今在澧水北侧的公路上可见到其规模,蔚为壮观。彭山的地质遗迹等级为省级以上,目前是城头山省级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旅游开发较好,但相应的宣传保护工作还不到位。

3 保护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3.1 基础调查数据欠缺,家底不清

湖南省省级地质遗迹调查结束之后,澧县境内少数著名的地质遗迹点已被标出,但省级调查无法覆盖澧县所有的地质遗迹点,尤其不乏一些知名度较低但价值较高的资源。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县级地质遗迹调查评价这一基础性工作的实施,才能摸清家底,制定系统的保护利用方案。

3.2 地质遗迹遭到严重的破坏

澧县有许多地质遗迹资源位于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的澧阳平原,如澧阳平原遗迹群中的乌鸦山地层剖面,遗迹所在山体曾被私自取土修堤,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又如志留系鱼等古生物化石,除少数收藏于博物馆之外,化石产地均普遍遭受了破坏。澧县境内广泛分布的湿地、河流、湖泊等水体地貌,在修建水库、采砂、污水排放等影响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3.3 管理机制不健全,保护资金不足

目前仅针对少数地质遗迹点制定了发展规划,没有全盘布局,难以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手段,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应该进一步明确,避免管理失位。受保护资金不足之限,地质遗迹保护知识的科普欠缺,保护宣传不到位,普通民众无法认识遗迹资源的珍贵性,职能部门用于管理的软、硬件措施都不到位。

4 结论与建议

4.1 摸清资源家底、制定保护规划

由于澧县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保护众多的遗迹资源,同时开拓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议当地人民政府积极立项,争取澧县纳入湖南省首批县级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计划。考虑到澧县地质遗迹资源的多样性,其调查评价经验亦适合在湖南省推广。在全面摸清家底之后,制定保护规划,对各类地质遗迹的保护,分级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4.2 借地质公园实施保护模式

城头山省级地质公园包括了城头山与彭山两个园区中的数个遗迹资源,借地质公园发展的契机,开发一个有序且合理的保护利用模式,为其他遗迹点的保护提供宝贵经验。对星子山溶洞群、志留系鱼化石等价值较高,但保护缺失的遗迹资源,建议结合遗迹特征、保护现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现状等情况,尽快申报湖南省省级地质公园。

4.3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地质遗迹保护

随着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公园可通过申请财政专项经费、地方自筹、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开展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达到地质遗迹保护目的。地质遗迹往往量大面广,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保护。对易遭受破坏的遗迹资源,制定合理的保护工程,确保地质遗迹的完整。对已受到破坏的遗迹资源,组织专家评估价值,制定后续保护方案,加强宣传教育。

4.4 健全管理机构,提高专业水平

借当前政府机构改革,落实地质遗迹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参与管理,优化管理人员结构,加强导游服务人员的地学知识培训,提升旅游品位,普及科普知识。同时,还可与专业地勘单位加强技术支撑方面的合作,提高专业管理水平,积极保护新发现的地质遗迹资源。

致谢:感谢澧县国土资源局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澧水彭山澧县
1991年抗击澧水特大洪水纪实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红旗
常德澧县举办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常德澧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工作会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澧水探源
澧水探源
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共享情怀
彭山老人的“彭祖养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