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家族与清华结缘的百年岁月
2020-05-30
●
“如果提前知道了你未来要面对的人生,你还有勇气前来吗?”
这是电影《无问西东》里一句贯穿始终的追问。影片里四个不同时代的清华学生在各自命运里或挣扎或思考或坚持或选择,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百年清华不变的精神传承——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现实中,低调显赫的唐氏家族也秉承了这样的精神,他们五代人均与清华结缘,优秀杰出,一生为国家贡献良多。
创设清华的第一代
1872年到1875年间,清廷先后派遣四批120名幼童留美。这些幼童里,最杰出的是一詹、二唐、三梁。其中二唐是指唐绍仪和唐国安,前者后来任民国首任总理,后者则成为清华创校校长,二人不仅是留美同学,还是同族亲戚。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议案,并与清廷谈定了实施办法:一、从1909年起,中国每年选派学生到美国各大专院校深造;二、创设清华学堂,作为中国学生赴美前的预科学校;三、在华盛顿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为此,清廷特派唐绍仪专使赴美致谢。
1909年,清廷在京设立游美学务处,在美国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此时担任外务部主事的唐国安被任命为会办。当年第一批留美学生的考试科目和大部分拟题出自唐国安之手,国文之外,特别加重外语、数理、化学等科目的分量。原计划在各省选送的630名考生中录取100名,但唐国安严格把关,只录取了47名,并亲自带往美国。这47名考生中就有唐氏家族的唐悦良。
其后的第二批和第三批留美学生也由唐国安主持选拔。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游美肄业馆正式改名为清华学堂,正在美国访问的唐国安被急召回国,主持筹办清华学堂。3月,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暂行开学。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5月,清华学堂正式复学,唐国安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10月,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唐国安出任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也是清华迄今唯一逝于任上的校长。由于连年劳累,唐国安一病不起,1913年8月21日,他递交了“自请免官,荐贤自代”的报告,未及报告批复,次日下午他即辞世。临终前,他将藏书全部捐给清华图书馆。
执教清华的第二代
1909年9月在学部衙门进行第一届庚款留美选拔考试中,梅贻琦在550多名各省选送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了第1名。同年10月,他与其他46名留美生身穿250元银洋订制的洋装,乘“中国号”轮船由上海启程,开始了赴美求学之旅。
与梅贻琦一同赴美的,就有前文提到的唐悦良。他的成绩也不错,在47人中名列第13位。这一次求学,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学术和国家现代化的启程。
抵美后,唐悦良先入耶鲁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耶鲁毕业后,唐悦良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获政治历史学硕士学位——他也是庚款留学生中第一个选择政治学专业的学生。
1915年,唐悦良成为第一批回国任教的庚款留学生,担任清华学校讲师,讲授原本只由外籍教师开设的政治类课程。他是中国第一批讲授政治学课程的学者,为中国政治学的早期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9年,由堂叔唐绍仪介绍,唐悦良首开清华学子进入中国外交界之先河,先后出任驻古巴公使馆三秘、华盛顿会议代表团编纂、远东问题研究专员。华盛顿会议结束后,唐悦良任北京政府农商部和内政部秘书。后来,又先后任西北督办公署外交署长、外交部常任次长、代理外交部部长。
政坛的纷扰使唐悦良开始怀念学界的安静,1932年回京再次开始教授生涯,在燕京、辅仁、师范、清华等大学执教,同时被国民政府外交部聘为顾问。在此期间,唐悦良因出身清华,且与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均有人脉渊源,长期担任清华庚款管理委员会要职。他还曾主持选派留苏学生的工作,并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邀请学界名流在庐山召开商讨抗日国是会议,唐悦良与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一同赴会。会后,张伯苓、梅贻琦和蒋梦麟奉命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也就是后来的西南联合大学。华北沦陷后,唐悦良准备转道赴重庆,因淞沪战役未能成行。王揖唐(后为华北敌伪高官)曾劝说他出山,遭到拒绝。
抗战胜利之后,唐悦良任华北学院外文系主任,并在政府兼职。1949年后,唐悦良加入九三学社,并受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教授。
秉承父志的第三代
唐悦良和妻子李淑诚有子女六人,长子唐统一是清华教授、图书馆副馆长,其夫人王文佳是外文系教授,留下了父子、夫妻任教清华的佳话。
1934年,北平第一次举行全市中学会考,唐统一是初中状元。当年北平的高中和初中状元都出自育英中学,后来该校大门一直高悬“双元”大匾。
1936年,高中毕业的唐统一被保送燕京大学,但他志趣在于工程学,断然放弃,考入清华电机系。七七事变发生后,唐统一去燕京大学借读一年,并考取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但得知西南联大成立后,他毅然放弃加州理工学院,和沦陷区的老师同学一起,经越南抵达昆明,进入西南联大,直至1941年毕业。
1942年,唐统一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派遣去英国实习进修的31名学生之一,次年辗转抵达英国电机制造厂实习。他一面实习,一面苦读,获得伦敦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二级荣誉),还加入了英、美两国的电机工程师学会。
出国前,姨父冯玉祥曾手书岳飞《满江红》一阕相勉。1946年海路开通后,唐统一即束装回国,他说,出国学习是国民血汗供养,他希望能够在工业救国的道路上尽其所学。由马大猷教授引荐,唐统一回国后到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
唐统一为清华大学开拓电磁测量与仪器领域科研及保持工频电磁计量标准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在采样理论上取得突破,为我国的仪器仪表和计量测试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60年代初参加国家计量科技十年规划的制定时,他积极倡导以计算电容代替计算电感作为电学基准,迅速改变了我国基准落后的面貌。
1956年开始,唐统一兼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20多年。他常年往返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按期翻阅有关专业的最新文献,并制成卡片,半个世纪下来,他积存了六七万张科研卡片。
遗憾与欣慰并存的第四代
1968年,唐统一本来在清华附中读初二的长子唐虔,去了山西兴县插队。在农村,唐虔主动申请当了饲养员。但他并未荒废学业,工作之余总是手捧书本,痴迷阅读。1973年,唐虔进了山西大学念大学;197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研究生;1979年,29岁的唐虔第一次出国,去了加拿大念书。
在加拿大,唐虔用了6年时间拿到运动生理学硕士和生物学博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做了4年外交官。
1989年任满归国,唐虔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当处长,兼司办公室主任。1991年,唐虔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选拔。他说,那是非常紧张的一次考试,不亚于博士论文答辩。
1993年春天,他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他为高级项目专家的通知。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工作的官员,唐虔先后担任了处长、司长、执行办公厅主任,直至升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副助理总干事、助理总干事。
这个“老三届”出身的少年没有辜负时代。因为时代的原因,唐虔未能在清华读大学,内心颇有遗憾。不过欣慰的是,小他9岁的妹妹唐纹则是从清华附小、清华附中一路念到了清华大学机电系。他自己,至少也继承了祖父唐悦良最开始赴美留学时所选的志业——教育学。
留学返国的第五代
唐虔的独生女儿唐宛枫,幼时由祖父母抚养,入读清华幼儿园,在清华附小念到三年级后,随父母在巴黎念完中小学,大学时就读的是加拿大名校麦吉尔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拿到双语同声传译硕士学位。
自唐绍仪、唐国安留美算起,140多年过去了;自唐国安创办清华和唐悦良庚款留美算起,100多年消逝了;唐统一唐虔父子留学归国,也已是70多年和30多年前的往事了。
对唐宛枫来说,唐绍仪、唐国安一直到父亲唐虔他们所经历的都是遥远的历史。这个在国家汉办工作的年轻姑娘,如父辈一般低调踏实,常去清华看望自己的祖父母。
当唐宛枫陪伴祖父母漫步清华园的时候,可曾细想过自己与这个国家、这个学校至深的关联呢?唐家五代的故事不但是辛亥以降百年史的家族注释,他们自己也堪称清华百年校史的人物样本。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