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块文章

2020-05-29唐晓峰

读书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块形容庄子

现在,我们通常用“大块文章”来形容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大作,但其实“大块文章”本来是指地理。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中的句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恐怕是“大块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说法。“大块”即大地,“文章”指的是错综的色彩花纹,“大块文章”意思就是“大地上的斑斓景观”。

中国古代文人把大地称为“大块”是一个传统,早可见于《庄子·内篇·齐物论》,里面写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清末学者俞樾解释这段话时说:“樾谨按大块者地也,……盖即中庸所谓一撮土之多者,积而至于广大,则成地矣。故以地为大块也。”《庄子·内篇·大宗师》又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在这里,“大块”还是指大地。

庄子言“大块”的事常常被后人提及,算是庄子的一个特别之处。比如《晋书·嵇含传》所记皇帝的女婿王弘远造了“华池丰屋”,喜欢延请“贤彦”聚会,他在屋中画了“庄生垂纶之象”,并作一篇祭文说:“迈矣庄周,天纵特放。大块授其生,自然资其量。”看来“大块”成了庄子的一个代表性词汇。

后来,人们似乎把称大地作“大块”视为一种文雅,在诗文中用得较多。如郭璞《江赋》中的“焕大块之流形,混万尽于一科”,李白《日出行》中的“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苏东坡诗词中用“大块”的地方也不少,如《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里的“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以及《李宪仲哀词》里的“有生寓大块”。

古人认为大地由“块”累积而成,所以有形。《列子》记有一段对话:一个人担心“奈地坏何(地坏了怎么办)?”另一个明白人说:“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颜氏家训》也讲:“天为积气,地为积块。”大地是积起来的块,这种“块”感,很有“物理”味道。朱熹说太行山是“千里一块石”,这样地将绵延山脉小而形之,需要很宽广的心胸。古人还爱用“风不鸣条,雨不破块”来形容风调雨順。

中国古代意识形态中有一个特点,任何伟大之物都是道德楷模,“大块”也是一样。《列子》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块然”,是一种风貌,博大不语,巍然自在。《荀子》说“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这就是“大形”,大形就是道德之形。后来人们在形容有道德的人静坐无为时,常说“块然独坐”。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家也接过“块”的说法,为自己的主张作比喻。《五灯会元》中记载: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土块。”曰:“如何是法?”师曰:“地动也。”

我很佩服古人的想象力之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极强,对一件司空见惯的东西,能深深体验出它的形状特征,并转而联想到高大的人文楷模。我总觉得,道德联想是古代人地关系中最高层面的东西。

到中古以后,景观审美风气大盛,“大块文章”一词正是其体现。法国汉学家戴密微曾说:“唯汉土之人最知山水。”的确,将山川大地的景观看作“文章”,是中国地理文化的一大传统。在“大块文章”的喻念里,推动“文章”的是自然生气,而不是人间权威,自然之美被抬到顶峰。

(选自《新订人文地理随笔》/唐晓峰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5月版)

猜你喜欢

大块形容庄子
你会形容吗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Zr基大块非晶合金低速切削性能试验研究
可控挤入复合膏浆防渗灌浆技术在大块径漂卵石层防渗处理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