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禾

2020-05-29陈冰

新民周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华东理工大学院士机器

陈冰

田禾(1962年7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田禾离开出生地新疆跨入了大学校门。1989年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与上海结缘逾三十载。

从国际上最早开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到国际首次利用荧光信号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状态,从原创性提出振动诱导发光(VIE)新概念和新机制,再到开创动态共价键、非共价键及光响应基团构建智能超分子聚合物新策略……田禾教授深耕有机功能分子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化学领域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作出重大贡献。

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田禾院士在功能分子机器及超分子聚合物、振动诱导发光机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新颖分子探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与创新性成果。

瞄准分子机器这个世界最前沿尖端的科学问题,田禾院士带领研究团队,针对分子机器的状态表征方法复杂、难度大以及信号读出灵敏度低的缺点,首次提出用荧光信号来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状态的思路,构建了一系列光学输出信号的功能分子机器,解决了分子尺度上精确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的关键问题,创新发展了微观分子机器在界面定向排列的方法,实现了分子机器在微纳米尺度下的功能输出。

如何使微观分子机器实现功能化和实用化?这是众多国际科研团队面临的前沿挑战。田禾院士带领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分子机器与纳米颗粒进行连接,精准实现了人工分子肌肉在分子尺度的收缩—舒张功能,并巧妙地将分子机器横跨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首次实现人工分子机器在离子跨膜运输领域的应用,为分子机器的功能化与实用化提供了新思路。

“提供了一种分子机器运动的便捷信号响应方式,解决了多重复杂逻辑电路这一挑战性难题。”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 F. Stoddart教授在其最新的专著中,先后30余次对田禾院士在分子机器领域的创新成果正面引用并给予高度评价,其中配图详细论述22次。

田禾院士利用原创提出的VIE分子设计理念,构建了一系列生物分子探针,使其在精准检测上显现出巨大潜力。外国同行高度评价田禾院士在VIE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称“这个闪耀的突破激发出荧光膜探针的设计灵感”。

田禾院士还与团队聚焦解决功能染料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发展了一系列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聚合物,极大地拓展了超分子聚合物在生物及智能材料領域的应用,切实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其中,光变色浓缩液、光变色树脂等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变色镜领域,支撑民族企业占领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

田禾院士从全球范围内引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等多位国际知名教授,先后领衔建设教育部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精准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在华东理工大学建设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以此作为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进一步促进有机智能材料与分子工程的源头创新,努力在动态化学领域引领学科未来发展。

“这里将设立化学合成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提升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速度。”田禾表示,现在很多化学合成还像“手工作坊”,今后这些合成任务可以交给AI机器,它们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这将大大加快研发的速度。

因材施教,激发兴趣,是田禾院士培养学生时最注重的两点。

猜你喜欢

华东理工大学院士机器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机器狗
机器狗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单浩作品选登
未来机器城
院士速递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40卷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