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与西安文化影响力的社会调查

2020-05-29司志超吕青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西安一带一路

司志超 吕青

摘 要: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在经济与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充分发掘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入了解西安的丝路精神和丝路文化,正确认识“一带一路”与西安文化的影响力,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通过对调研内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增强西安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安;文化影响力;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安全视角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2018A20);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JGY47);西安市未央区科技计划项目:大西安“文化+”背景下未央区实施路径优化研究(201943)研究成果。

西安文化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其文化内容、文化价值逐渐被大众所了解并走向世界。探索“一带一路”与西安文化的影响力,深入发掘西安文化的内涵,传承发扬西安文化是西安文化走向全国甚至世界的必经之路。

一、调研概况

(一)调研背景

西安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13年,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后,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联系东西方通道的枢纽与桥梁的西安,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此,致力于促进亚欧国际文化交流的西安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使得西安文化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调研目的

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是中华文明根脉城市之一,它以传统文化展示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西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容与文化价值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西安文化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探索“一带一路”与西安文化的影响力势在必行。

(三)调研意义

“一带一路”为重塑西安文化提供契机,对加大西安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自信的实现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与之匹配,西安文化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予大众一场视觉享受的盛宴。它所展现的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和谐统一的发展状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一带一路”与西安文化影响力的研究有利于从“一带一路”的背景出发对西安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把西安文化与媒体传播相结合,有助于西安的创新发展,加大西安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西安文化城市的形象。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的研究方法方面运用了问卷调查法,spss、excel等数据分析法。在大雁塔、小雁塔、钟楼、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地,由学生随机分发问卷,尽最大可能地覆盖各类人群。用数据说话,通过计算机对所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得出调研结果,使调研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可用。

二、调研内容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0份,有效率为94.76%。

(一)西安文化认可度调查

一是西安老字号品牌的调查分析。大众对西安老字号品牌的认可度较高,认为这些品牌具有浓郁的本地文化特色,但仍有一部分人不熟悉西安老字号特产品牌。可能是由于时代变迁,大众审美发生了变化,老字号品牌的吸引力远不及一些新兴品牌。因此对于老字号品牌应当加强宣传,同时关注人们的消费心理,使传统特色产品广为人知。

二是“一带一路”与西安旅游业相关调查分析。大多数人认为“一带一路”对西安旅游产生了积极影响,西安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明显增多,西安举办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明显增多。景区内的英文标识方便了国际文化交流。目前古城西安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前来,因此针对海外游客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十分重要。

三是西安城市发展国际化调查分析。多数人认为西安的城市发展已经与国际化接轨,但实际上西安仍然与国际化大都市有一定差距。在国际上,评判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结合这些指标而奋进。

四是“一带一路”与西安传统文化的相关调查分析。多数人认为西安文化艺术的生存环境不佳,这可能是由于时代变迁,更多人愿意从事新兴行业,传统文化缺乏竞争力,再加上有许多传统文化难以找到继承人,继而难以传承。“一带一路”建设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带动了西安文化产业的快速發展以及对外推广。

五是西安文化艺术相关政策调查分析。大众对西安文化艺术基础设施建设持肯定态度,但仍有一部分人认为西安文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众对西安文化艺术喜爱度较高,并肯定了西安在我国文化方面的核心地位。保护传统文化,除了政府出台各种措施外,还需要加强文化创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一带一路”与西安传统文化相关调查

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大众参与文化产业的方式多样,其中最受大众欢迎的文娱消费项目是广播电视电影产品,其次是文化艺术产品。大众希望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位,也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结构的一部分,有一定的特殊性。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其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它的文化产业走的是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潜能,实现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向文化富市的跨越。如为我们所熟知的钟楼、鼓楼、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大唐芙蓉园等,均已经成为西安的显著标志。

第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化景点、传统美食等大众文化传承得比较好,而古典文学、书法字画等小众文化传承度不高。同时,目前西安文化保护传承在资金支持以及宣传力度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群众对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认识也有待提高。

第三,文化遗产的关注力度和开发力度。大众认为,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力度和开发力度不强,缺乏对相关负责人员和机构的培养,因此财力和人力不足,导致创新力缺乏,加上更多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下降。同时,西安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还有较大缺陷,因此,应多举办活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强,让大众更舒心,也让西安传统文化被更多人所知。

第四,“一带一路”与西安的文化旅游发展。首先,大多数人认为“一带一路”将促进西安旅游服务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系统。其次,基于民众的关注度不够、政府的开发力度不强等原因,大众希望参与到非遗文化保护的行动中来,并且对西安的传统文化抱有兴趣。同时在扩大西安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应适当地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古老的文化能够适应社会潮流。

第五,西安在人们心中的城市形象。大众对西安历史文化认可度较高,但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仍需加强。西安作为历史古都、文化名城,最深入人心的形象还属“十三朝古都”。“十三朝古都”的称号不仅彰显了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个城市名片,更值得全西安人民自豪。除此之外,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内文化旅游的胜地,古都美誉响彻海内外,更是文人墨客、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聚集地。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好西安文化具有的先天优势,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让西安传统文化成为一面标志性的旗帜,引领西安全面发展。

三、调研对策建议

(一)西安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各级政府积极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政府要充分发挥牵头、引导和扶持的职能,在规划、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逐步加大对各项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发展的优惠政策,把文化遗产项目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指标,并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第二,精心研制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制定发展规划,发挥市场辐射作用。重点调研既有地域独特性又有市场靠发潜力的项目,考察其实行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并对選中的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视该项目规模集群化效应,规避零散、分散布局以及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第三,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文化产业化水平。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有的传统继承形式,又要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的文化方式,以全新的引人瞩目的形式展现其项目本身的魅力,积极扩展文化市场项目,增强项目文化的市场竞争力。

(二)推动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第一,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品牌项目。一是打造文化旅游园区(基地)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以曲江新区为引领的文化产业大走廊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城镇化大载体、大平台、大产业。二是打造古城文化游品牌,制定合理路线方便游客选择。三是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鼓励创新型制作,深度开发可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延长旅游品牌产业链。四是着手现在,努力将西安打造成“一带一路”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发展核心区。

第二,积极培养文化旅游人才。各级政府要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现代文化发展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各重点大学开设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的专业,扩大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招生计划,对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培训。

第三,做好“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企业的语言服务工作。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规划,鼓励各高校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教学,采用多方面的、合理的、互补的教学方式,设立专项人才培养经费,出台专门人才政策,推动各国语言国际传播。

第四,优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环境。建立规范化的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和市场的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完善旅游监管、投诉服务、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宾馆、酒店、商业中心、娱乐场所等服务设施建设,为文化旅游企业当好“店小二”。

四、结语

西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容与价值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带一路”与西安文化影响力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为带动西安文化与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以此来进一步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战略,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杨婷.“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N].西安日报,2019-06-25(7).

[2]王兰兰,梁瑜霞.“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安历史文化研究[J].唐都学刊,2019(2).

[3]滕晶,李敏.“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基于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作者简介:

司志超,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与社会发展。

吕青,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西安一带一路
西安2021
Oh 西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