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 赋

2020-05-29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2020年2期
关键词:宋玉司马相如汉书

汉赋,无疑是古典文学中一种影响深远的体裁。

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里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赋之特征。前四字指的是赋的形式,后四字指的是赋的内容。《汉书·艺文志》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赋是一种不同于诗词,也不同于文的文体,介于二者间。

《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大师》)一般认为,“风”、“雅”、“颂”是三种诗体,“赋”、“比”、“兴”是三种写作表现手法。在战国时期,“赋”还只是古诗的一种表现手法。“赋”与“比、兴”的比喻象征、托物起兴不同,“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一种直白的表现手法。但有学者以为赋原来也是一种诗体,如章太炎先生在其《国学演讲录·经学略说》中提出:“六诗者,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今《诗》但存风、雅、颂,而无赋、比、兴。”不论赋前身是不是一种诗体,在后来赋成为一种文体,并在汉代领一时风骚,是无可置疑的。至唐时韩、柳发动“古文运动”,骈文逐步失去正统地位。这对赋有一定冲击,但宋后,赋依然是文人学士最喜欢采用的文体之一,主要是俳赋與文赋。

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屈平、宋玉、司马相如、杨雄、枚乘等人。

《汉书·艺文志》载: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其中宋玉之《风赋》、枚乘之《七发》、司马相如之《子虚赋》、东方朔之《答客难》、扬雄之《长杨赋》、班固之《两都赋》等等,无不是传世佳作。

猜你喜欢

宋玉司马相如汉书
悬梁刺股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长卿彬彬文为世矩
司马相如:追星的最牛境界是活成偶像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被皇帝逼出来的“学霸”
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千古传佳话
说“看”不用“看”
苏东坡抄《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