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外
2020-05-29杜怀一
午夜水泥厂 杜怀一 摄
追随 杜怀一 摄
南口加油站 杜怀一 摄
烧秸秆 杜怀一 摄
老花瓶 杜怀一 摄
姥姥家的夜 杜怀一 摄
柜子一角 杜怀一 摄
很早之前,我在书中读过一个观点,说人的记忆是一种幻觉,时间并不存在其中,万物自始至终都没有消失过,只是变化了形态。这让我想起摄影的本质也是凝固住一个瞬间,瞬间即永恒。
郵政局门前 杜怀一 摄
冬雪 杜怀一 摄
我的童年在东北的一个工业小镇中度过,现在回忆起也尽是大雪、晨雾、工厂这类场景。那时候我年纪小,却也记得北方的人情冷暖在寒冬里更显珍贵,快乐似乎永无穷尽。十岁起我便离开家乡,和父母一同去往南方生活。千禧年后,广东的发达与开放对小孩子的冲击像是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看什么都觉得新鲜,一度让我对儿时玩伴和环境感到厌弃。时过多年,有次回家我偶然翻到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有一台还能使用的黑白小电视机、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支小时候用过的英雄钢笔,突然理解了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沉重和意义。那天我走出家门,走在熟悉的街头,儿时记忆一拥而上,不禁热泪盈眶。
从那以后,我开始想借助摄影去还原记忆中那些渐渐模糊的画面。起初两年里,我寻找和拍摄了一些具象的现实场景,比如街道、建筑、家里的老物件、工人俱乐部里陈旧的剧场。我虽是学摄影出身,但想拍好自己熟悉的东西却很难,那时技术也没有沉淀到可以驾驭想法的程度,尽管常会失望,也渐渐积累。有一天晚上,我到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北山上散步,在一个路口停下,恍惚以为自己回到了六岁那一年。细想起来,如果不是那天刚好拍到了这个场景,可能就不会有《时间之外》。
剧场 杜怀一 摄
后来我发现,无论我多么努力去重新拥抱过去,都不会再重现曾经那些完整的情感和画面,但儿时记忆却始终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动着我的拍摄动机和视觉语言。有次我在一间餐厅拍摄室内环境时,被一个橘黄色桌角的熟悉感所吸引。那是一处很不起眼的角落,却让我想起小时候跑到妈妈上班的医院玩耍,趴在手术室里睡午觉到三四点钟醒来时,光线总是正好照在办公桌上,记忆中永远是一片金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后,我发觉记忆其实是可以创造的,或者说,可能它本身就是一些被主观抽离出来的虚构场景。于是我的拍摄范围不再局限于家乡,开始周游各地、创造场景,去重塑自己童年记忆中的画面。
《时间之外》这组照片的背景大多是夜晚,在黑暗里拍摄更有助于画面的控制和表现,这是我的经历和喜好所凝聚成的一种习惯。就像同样都是讲述故事,有人喜欢写小说,有人喜欢写诗歌,而我则喜欢在画面里展现前后连贯的情节和故事性,给予照片某种视觉审美之外的耐看。为了还原对记忆的表达,我在镜头前用镜片折射、涂油脂等方式去模糊这些场景,让它们更接近我脑中本来的模样。当然,这只不过是在学习和摸索中积累下的些许技巧,或许再回过头去看已不值一提,但它对于这次创作来讲却是再合适不过的。
我们这一代不像父辈经历过那么多,所以一点感受、一个城市的变化,都可以对自己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漂泊渐成常态,唯有偶尔回到家乡小镇时才能感到安然,那是一种既了解又陌生的归属感。在梦境里,我无数次梦见过那些高大的工业厂房,有时走在路上看到某一处熟悉的建筑、角落,我甚至分不清它曾经出现在我的梦里还是真实记忆中。或许,这一切终将退于时间之外,但儿时记忆长久积淀赋予我的语言与灵感,仍将源源不断地涌现、绽放。
杜怀一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独立电影导演、商业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