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研究
2020-05-29王素云
王素云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强化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绿化的功能,如生态环境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健康保健功能等,然后结合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体现在对绿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安排绿化植物、运用不同的绿化形式、合理选择乡土植物、小区绿化植物的维护工作等,保证较高的绿化效果,确保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保证民众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赤峰学院服务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应用项目“赤峰市居住区景观生态修复及品质提升研究”(Cfxyfc201830)研究成果。
现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人们明确提出了对住宅的要求,这对建筑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使建筑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但是在小区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小区绿化的美化环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建筑行业必须要提高对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不断提高绿化水平,使和谐性和绿化等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一、生态住宅小区绿化的功能
(一)生态环境功能
现阶段,在住宅小区绿化方面,植物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植物也对环境中的光、温度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可以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护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平衡。在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强大推动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显著增加,使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在城市住宅小区中,绿色植物的种植可以净化空气。在植物蒸腾作用下,植物可以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而且在液态水向水蒸气的转变过程中,会对热量进行吸收,将环境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对小气候予以改善[1]。植物叶片可以对空气中的尘埃进行吸附,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空气净化水平。绿色植物可以减少噪音,乔木和灌木等还可以增强隔音效果。
(二)休闲活动功能
住宅小区绿化,在社交场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区的中心绿地,在小区居民活动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住宅小区公共绿地中,健身设施和儿童游戏设施等比较常见,作为重要的活动场所,可以为人们户外散步和健身等提供便利。在绿化环境中,户外活动的实施还可以促进社交活動的顺利进行,增进友谊和和谐共处。
(三)景观文化功能
合理配置植物,再加上造景处理手法的帮助,可以使良好的景观文化氛围顺利构建。加强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对诸多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应用,在艺术处理的帮助下,将自然美特征充分发挥出来[2],确保景观特色的充分体现。
(四)健康保健功能
住宅小区的绿化环境,可以缓解人们身心的疲惫感,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情绪和感受,从而使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而且,植物的枝叶还会散发出自然气息,这对人们神经系统的调节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放松人们的神经,进一步缓解心理压力。此外,绿色植物的杀菌作用显著,部分植物的芽叶所分泌的物质具有杀灭细菌和真菌等功能,有利于减少疾病传播。
二、生态住宅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一)绿化与建筑和谐统一
要想不断提高生态住宅小区的绿化效果,各个园林要素要与居住环境相统一,将园林绿化的人性化理念充分体现出来[3],而且还要对居民的审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予以维护。
(二)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
生态住宅小区绿化,与公园设计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要集中整合实用功能和美学艺术,对植物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结合现代人的文化品位进行分析,绿化建设与生态化人居环境的关系比较紧密,所以在景观效果方面,要加强人文内涵的融合,使生活空间被赋予全新的定义。
三、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化设计比较简单
现阶段,一些建筑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小区绿化结构设计比较传统,其特点和创意尚未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且在小区的绿化带中,草坪等比较常见,其景观的特色性很难展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建筑企业在小区绿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小区环境的要求予以高度重视,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从而不利于提高居民的满意程度。
(二)植物搭配比较混乱
现阶段,诸多生态住宅小区在种植植物时,混乱现象比较明显,没有体现出绿化植物的季节性。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建筑企业在设计小区绿化带时,绿化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难以保证[4]。而且,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小区档次,对植物进行盲目的移栽,浪费了诸多资金,而且在环境气候适应度不足的情况下,植物不易存活。
(三)缺少合理的维护措施
在诸多绿化植物下,所存在的建筑垃圾比较多,这已经成为了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一些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所制定的绿化植物管理方法也是较不合理的,对小区绿化的维护力度并不高,从而很难将生态住宅小区的绿化景观效果提升上来。
四、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
(一)对绿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
建筑企业应对住宅小区的地势条件和档次进行分析,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小区内中心绿地和专用绿地在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所以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绿地规划布局过程中,要基于综合化视角进行考量,结合住宅小区所需的绿化功能,合理布局绿地规划。此外,在住宅小区绿地规划布局过程中,还要不断优化住宅小区内部空间,与建筑风格保持高度的一致和统一[5],保证较高的协调性。基于此,整个住宅小区绿地规划的合理性能够得到保证,将绿地布局的实用性体现出来。
(二)合理安排绿化植物
在季节变化因素的影响下,住宅小区内使用的绿化植物要与四季变化需求相符,并使美观性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绿化植物选择时,要防止病虫害的出现,以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绿化植物在具有美观性的同时,还要具有抗污染能力,所以在选择种类时,要对植物的抗污染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人员要加强层次性的应用,将其在植物搭配过程中体现出来,在植物分布方面,要保证疏密搭配的合理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树立高度的创新设计意识,基于创新视角,并从住宅小区实际情况出发,确保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和舒适性。
(三)运用不同的绿化形式
1.水景绿化
喷泉和人工湖等在现代型住宅小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总体规划设计和管理力度不足,很难将小区内的水景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这对住宅小区的绿化景观品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6]。因此,对于设计人员而言,要加强节水和节能等方式的应用,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并对居民的生活废水和污水等进行收集整理,其回收过程要借助中水处理来完成。在住宅小区内的水景营造中,要加强循环理念的应用,合理利用住宅小区内的水景,从而满足环保性和节能性等需求。
2.立体绿化
生态住宅小区绿化中,要加强不同植物类型的应用,如乔木和灌木等,确保立体种植效果的层次性,保证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生态性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在不同地区绿化方面,园林植物种类的数量要求并不相同,如在三北地区中,木本植物种类要在40种以上[7]。同时,种植大片的草坪并不是十分提倡的绿化方式,这是因为单纯的草坪绿地有着较高的后期养护费用,而且生态效益也较不明显。绿化建设还要加强空中绿化和垂直绿化的应用。现阶段,小区的阳台和错层等利用程度并不足,所以要注重绿化工作的开展,确保空中绿化景观的形成。比如可以将房顶建设成房顶花园,有助于休闲场所的构建,可以借助藤本植物对小区的墙面进行绿化,尤其在西墙面,注重绿植的增加,对阳光辐射予以遮挡,降低建筑物内的温度。
3.合理选择乡土植物
要加强生态住宅小区条件的应用,将劣地和坡地等利用起来,将其作为绿化用地,从而充分利用小區土地。合理利用好原有的树木,实现在全新园林景观中的高效融合,并适应居住区整体环境,形成高度的统一性。乡土植物在不断演化过程中,与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统一性[8],其生命力在当地环境中比较顽强,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有效节约养护成本,所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一般情况下,乡土植物的种植保存率可以得到保证,将当地地域性植物景观特色体现出来。
4.小区绿化植物的维护工作
白杨、向日葵分别是乐观精神、热情好客的重要象征。不同形状的树木,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因此在生态住宅小区绿化过程中,要对植物的生长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其生活习性,确保小区景观建设的特色。因此,小区物业要安排专业人员,做好绿化植物的维护工作,给予绿化植物生长一定的保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绿化工作的开展,将对绿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安排绿化植物、运用不同的绿化形式、合理选择乡土植物、小区绿化植物的维护工作等落实到位,不断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避免资源浪费,进一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居民提供环保、绿色的居住环境,从而实现居住生态环境的顺利构建。
参考文献:
[1]崔剑锋,范乐,宋宁,等.四川省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设计策略研究[J].四川建筑,2019(2):56-58,61.
[2]黄来辉.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9(3):94-95.
[3]张梦寅,何光熊,王艳丹,等.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以昆明金安小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9(6):128-130.
[4]贾春霞.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与植物合理配置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2):236.
[5]赵越,杨轻烟,马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对建筑节能与环境效益影响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1):21-22.
[6]李静,谢媛芳,缑锋利,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特征及建设原则[J].建筑节能,2015(12):81-83.
[7]裴云峰,张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建设及发展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3):189-190.
[8]武蕴斌,戴海雁,李亚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应用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4(5):62-64.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