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马听·舞

2020-05-29白朴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2020年20期
关键词:舞姿西施歌舞

白朴

【导语】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本期“文化大观园”栏目,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舞蹈文化。

【经典重读】

凤髻蟠空①,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②旧风流。谩催鼍鼓③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④,刘郎⑤错认风前柳。

【注释】

①凤髻蟠空:发髻是盘空凤形。

②飞燕:此处引用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典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载:“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

③鼍鼓:用鼍皮蒙制的鼓。

④缠头:观者赏赐给歌舞妓的锦缎类称缠头。

⑤刘郎:喻指情郎。

【参考译文】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鼍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赏析】

这首小令紧扣舞者姿态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古代舞蹈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方面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先写直观外部形象,初步描写她的俏丽姿态。“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動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和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小令写法极其夸张,强调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量,使人有如见之感。用语典雅、清丽,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人物故事一】

西施与舞蹈

当年,越王勾践为了颠覆吴国的政权,下令在国内挑选美女献给吴王,以乱其朝政,然后乘虚破吴。

一天,勾践派来选美的差役在路过西村的时候,看见西施正在浣纱,顿觉神采超群,光艳夺目,西施立刻就被挑选入宫。

西施进宫后,勾践感到西施虽然貌美无比,但毕竟是一个民间女子,要献给吴王,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歌舞训练。于是,勾践安排她到会稽县东的土城,调来能歌善舞的宫女,日夜教她练习。

西施在土城,自恃长得美丽,有些傲然自得。有一天,越王宠爱的一个宫女对西施说道:“美人,自古以来,所谓绝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容貌,第二是歌舞,第三是体态,这三条缺一不可。虽有容貌,歌舞不通,不足为奇。歌舞虽通,体态不美,不足为妙。你的容貌自然不必多说,但是,歌要有歌体,舞要有舞态。你若练得神态悠闲,行步袅娜,方不愧为绝色。望美人三思。”一席话,使西施自觉羞惭。从此,她发奋苦练,日夜不休。高高的宫墙外,常常传出她婉转动听的歌声,好似轻烟环绕,徐徐飘升。路过的行人都会停下脚步仔细听,如痴如醉。深深的宫院内,又常常闪现出她婀娜轻盈的舞姿。深夜,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她舒展腰肢,轻挥双臂,翩翩起舞。微风吹来,纱裙随着舞姿微微张开。这时,透过朦胧的月色再看西施,神态飘逸,宛若仙女。

经过三年的苦练,西施终于成为一代才貌倾国、技艺超群的绝世佳人。

【点拨】

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吴王夫差还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上木屐,裙系小铃,当木屐踏在木板上时,发出沉重的“铮铮嗒嗒”的回声,与铃铛清脆欢快的“叮叮当当”声相互交织,别有一番迷人的风味。

【人物故事二】

一舞剑器动四方

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唐宫的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经常表演的舞蹈有《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等,但最拿手的、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剑器浑脱舞》。

诗人杜甫小时候就看过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老年时也看过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同名舞。他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及其诗序中,对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做了真实的记载和生动的描绘。他以“浏漓顿挫,独出冠时”和“公孙剑器初第一”等语,给公孙大娘以极高的评价。“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是杜甫描绘公孙大娘舞剑器的生动诗句,也是其激动不已的观后感。从中人们可以领略到这位女舞蹈家健美的舞姿、高超的舞技、豪放的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像杜甫这样给予极高赞美的,当时大有人在。郑嵎《津阳门诗》有“公孙剑伎方神奇”句,司空图《剑器》有“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句,都是歌颂公孙大娘的。就连被誉为“草圣”的大书法家张旭,其“草书长进,豪荡感激”,也是在看了公孙大娘那矫捷的舞蹈后,从中受到启发的。

公孙大娘不仅以自己独到的舞技冠绝一时,还言传身教,培养了许多得意门生,李十二娘便是其中之一。她继承了公孙大娘的技艺,而且青出于蓝,亦为时人称绝。

【点拨】

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百花怒放的一个极盛时期,像公孙大娘这样的舞蹈家们以其高超的舞技和精湛的表演,活跃于大唐舞台之上,驰名中外,为中国舞蹈史册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给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舞姿西施歌舞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看看,春的舞姿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
石头也会舞
“西施舌”的诱惑
《庄子说》(十三)
风中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