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响心弦,不愁遇知音

2020-05-29马志国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部空间心弦知音

马志国

周六晚,一个年轻人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我今年二十多岁,刚当教师,是个性格内向的人,生活中习惯封闭自己,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坦露自己。因而,交际方面给我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别人也有些议论。特别是和领导或女教师交往,总是说话紧张,很不自然,就连和学生说话都有点紧张。我是不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你现在和我通话感觉怎么样?紧张吗?”我平静地回应。

“这是我第一次拨打心理咨询电话,也有些紧张……”

“可在我听来挺好的,即使有点紧张也很正常。”我试图让他体验到他的交流很正常,“你根本不是什么社交恐怖症。一个年轻人,刚刚走向社会,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不自然,一点也不奇怪。其实,别的年轻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过和你一样的感觉。只是人们彼此看到的多是别人的外在的东西,内心的东西不了解。于是,人就常常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

年轻教师的语气轻松了许多:“你是说我的问题不大。那我是怎么回事?”

“你的问题关键,就是一个自我封闭人格特征。”

年轻教师表示理解:“您说得对,我是有些自我封闭,这给我带来了很多痛苦。我也想对人开放自己,又怕别人看穿了自己。您说,应该开放到什么程度?”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人把生活分為两部分:能被别人知道的公开生活;不能被别人知道的隐藏生活。用形象的说法,前者叫“前台生活”,后者叫“后台生活”。

心理学家勒温则把人际交往生活,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他用两个同心圆来表示,外圆表示外部空间,是和一般人交往的领域,相当于“前台生活”;内圆表示内部空间,是和个别人交往的领域,相当于“后台生活”。

不错,在和一般人交往的领域,人们很容易“演戏”,不愿拉开帷幕开放自己的“后台”。但是,在和个别人交往的领域,人们则会自然地适度地开放自己的“后台”。就是说,不同的人际交往领域,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往模式。

勒温还发现,人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大小,也因人而异。属于自我开放型的人,相对来讲内部空间小,隐藏的东西少,后台生活较多或较容易向他人开放;属于自我封闭型的人,相对来说内部空间大,隐藏的东西多,后台生活较少或较难向他人开放。这又说明,不同个性的人,又有各自不同的交往模式。

自我封闭型的人,对别人开放的少一些,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和个别人交往的领域即内部空间,也运用在一般人交往的领域,即外部空间的交往模式,就走进了自我封闭过度的交往误区。年轻教师现在的痛苦的根源正在于此。

解释了上面的意思,我说:“你不用担心开放了自己,别人会‘看穿了你。别人对你有所了解,就容易产生一种亲近感,就愿意与你有较深的交往。这无疑是你渴望的一份幸福。反之,一点也不让别人了解你,别人对你一点把握也没有,你就像一个深深的黑洞让人难测。你说,谁还敢去靠近半步?”

“您说的太透彻了!可是,该怎样找到自己可以交心的朋友呢?”

“人际交往有自身的规律,有两条你要注意,一是人际交往的互动性,二是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我介绍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拨响自己心中的琴弦,才能遇到知音。你希望有交心的朋友,就得先向别人开放自己的‘后台生活。”

“可是,由于习惯,我与别人交往总是有点怕,就更难说成为知心朋友?”

我建议说:“这很简单,人的性格改变不是单靠想象,重要的是行动,一个小小的行动常常就会改变了人生。你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行动:命令自己,每天面带微笑,对老师们,对同学们,多说一句话。由此起步,你就会逐步走过人际交往障碍,就找到了知心朋友。一句话,先拨响心弦,不愁遇知音。”

最后,我听到坚定而自信的声音:“知道了,先拨响心弦,不愁遇知音。谢谢您!”

编辑:汐颜 xiyanbianji@sina.com

猜你喜欢

内部空间心弦知音
自然灵感
蜜色回忆
晏殊的忘年知音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曹娥庙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内部空间的初步研究
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系一根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