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问收获问耕耘

2020-05-29陈赓

军工文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沈阳强度

陈赓

我与航空工业共成长

今年的4月17日是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9周年纪念日。

69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在战火中锤炼和成长,在改革开放中加速发展,在装备空海防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不断谱写辉煌篇章。

老一辈航空人肩负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展开了一系列填补国防空白的攻坚战,拼搏奉献。

新一辈航空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适应市场和时代的需求,前仆后继,传承创新。

岁月更迭,一代代航空人将梦想写进航空报国的使命里,将个体价值融入到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他们与航空工业一同成长的故事,是个体记忆,也是集体标本,承载着艰辛与荣光,彰显着热爱与信仰。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第一眼看到杨抗美的名字,耳畔就响起了这样的旋律。名字是一個时代的记忆,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他和航空工业一样诞生在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中。他不仅名字有时代特色,生日也很有特色。他的生日是3月5日,家人每次想到学雷锋就想起他过生日。而他更深深地记得这一天也是周总理的诞辰。

知青岁月苦中乐,航空梦从读书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教诲在杨抗美他们那一代人心中,重如泰山。幼年的他随父母支援祖国建设辗转多地,随着支援东北建设的大军落户辽宁沈阳。17岁那年,他来到盘锦当了一名知青,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1968年9月23日是他的“下乡纪念日”。知青的生活非常艰苦,但在他看来却非常有趣。被窝里跑进小猪崽儿、大冬天下苇塘割苇子、组织小乐队演出、在盐碱滩上刺垡子,这些事儿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开通了专门的博客,让大家了解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乐趣和开心,唯一的遗憾便是不能读书。

那一年,他给《辽宁日报》投了一篇自己的得意诗作《我爱盘锦》,盼着能在报纸上刊发,可收到的回信却令人失望。他的情绪莫名上涌,把自己之前写的诗作猛地撕碎,拿着已经湿润的残稿,心中百味陈杂。心情平复之后,他又拿起报社的回信读了起来:“阅读过你的书稿,我想了很多,你年轻、有理想、有朝气,有在农村的锻炼体验,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要多学习、多读书。假以时日,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革命诗篇。”仿佛一位老者在叮咛,在嘱托,引导他走向诗和远方,他攥紧了拳头,使劲儿大喊了一声,“我要读书”。

1973年8月8日,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至今党龄已有47年了。1974年,他被选中到北京航空学院(北航)读书,学习飞行器设计,开启了航空的求学之路,梦便从这里开启了。14年后,已经37岁的他再次踏进北航的校门,读取了硕士研究生,专门研究飞机的结构疲劳和断裂力学,为他从事的强度工作打下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1976年,周总理逝世,当时北航选出8名师生参加总理的遗体告别,他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一天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十里长街送总理,他们泪洒长安街,泣不成声。几个月后,毛主席逝世,他再次作为代表参加了遗体告别。他说那代人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感情和对父母是一样的,他能有幸送两位老人最后一程,是这辈子最珍贵的回忆。

算出一片新天地,深山试验筑基石

1977年,杨抗美从北航毕业来到沈阳所工作,在强度室当设计员。强度工作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当时的计算工具就只有计算尺和算盘,他当年使用的计算尺和算盘还一直保留了下来,后来还捐给了爱国教育基地展览。随着技术发展,开始用打孔纸带自己编程输入计算机,又逐步发展为用打孔卡片输入,输出结果都是用碳粉打的,一摸一手黑,运算效率也非常低,但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

“到了80年代,强度室有了第一台微机,型号比因特尔286还早。当时,派了两位同志到深圳把它背了回来,还专门为它建了个机房,足见其珍贵。这台机器白天晚上都不得闲,大家排队使用,现在一眨眼就能算出结果的数据,当时要算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同事杨树勋计算一些关于起落架强度的数据,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出结果,大家都问老杨是不是死循环了,还有人等着排队算数据呢!有的人因为工作着急有些埋怨,老杨也很委屈,之前算一些数据少的也没问题,这次数据比较多,可能就算得比较慢。最后算到第9天终于算出了结果,老杨也总算露出了笑脸,大家也纷纷恭喜他终于成功了。”

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顾诵芬院士当时出国考察,在美国自掏腰包买了一个卡西欧的计算器,回到所里就拿给了强度室,说他们的计算任务重,让他们用。他们一听是顾总自己花钱买的,哪好意思拿过来用,不过顾总一再坚持,他们也就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当时这个计算器可以计算一些复杂公式,还可以简单编程,大家高兴得直拍手。为了更好地利用起来,大家也是排队使用,还派专人保管,使用要登记,用完要检查是否完好。

当时,为了进一步贯彻“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决定开展歼8系列飞机产品寿命和可靠性的疲劳试验工作。歼8飞机作为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是我国航空史上的一座丰碑。试验地点在大山里,要坐火车倒公共汽车再倒长途汽车才能到达,长途车每天只有早晚各一班,错过了就要再等大半天。山里物资匮乏,锅碗瓢盆都得从沈阳采购好了一路背过去的,山里没有暖气,只能靠电热毯取暖。试验一做就是两年多,每个阶段都要好几个月,还得自己买菜做饭,条件非常艰苦。“有一次因为紧急任务需要尽快赶回沈阳,恰巧赶上修路,整个公路都不通车了,最后是同事开着三轮蹦子,顺着村里的小路,开了十几公里才到县城,车上没有地方坐,路途又异常颠簸,只能蹲在车上,两手紧紧抓住车栏杆,到了县城,腿都不会动了。到了火车站,上车的人太多,挤不上去,最后是被人从窗户塞进去的,在车桌上趴了好久,才终于有了站的地方,一路站到北京,又辗转回到沈阳。虽然艰苦,但大家一心为了试验,也就不觉得苦了。”

航空工业沈阳所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共同奋斗的老铁们,有航空领域的院士、专家、领导,每每聚首,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都是数不尽的感动和温暖。

科学管理话创新,退休余热暖三春

1997年,杨抗美来到科研部,负责所有科研型号的管理工作。刚到科研部,那时还没有计算机,全靠手写单子下达科研计划。于是他们潜心研究,花了三四年时间,自行编程开发了一套科研计划管理软件,涵盖了科研相关的物资管理、经营、合同、计划等,实现了科研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当时在全国也是比较先进的,这套系统沿用了很多年,发挥了极大作用。

2005年,他开始担任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当时所里倡导实施知识工程,就是把前人的经验做成知识库,供后来人学习借鉴,让后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刚开始,他内心是抵触的,后来慢慢接受并意识到其重要性,就不遗余力地推广。他个人更注重科技创新,参与组织筹划了首届科技创新大会,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这一举措已经成为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并产生了智能螺栓等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他认为,知识工程是打基础,让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迅速掌握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科技创新则是在打好基础之后,大胆探索与尝试,将会凝练出新的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增益。

2011年退休后,他又被返聘到所里,直到2016年才正式回到家中。現在,他还经常回到所里,给新员工和强度专业讲讲计算发展史、强度发展史等。他经常嘱咐年轻人不要墨守陈规、固化思维,要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他时刻关注航空工业发展,希望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不搞创新,没有出路。他说: “目前,我们的创新步子迈得还不够大,思想还不够开放。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赶超。”

伉俪情深献航空,皆是航空同龄人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再次抬头端详这位慈祥的长者,虽已年近古稀,但岁月并不曾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他喜欢摄影、旅游,喜欢写东西,照片里与他携手的老伴叫张杰敏,也是一名航空人。巧合的是,1951年出生的她,也是航空工业同龄人。与杨抗美相比,张阿姨更加内敛、言辞不多。他说她干起活来是一把好手,这也是他们夫妻最像的一点,多干活,少说话。

他们相识于北航,同为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学子。1977年,杨抗美来到沈阳所工作,而张阿姨继续留在北航,开始了一段异地恋。1980年,两人踏入婚姻的殿堂。一年后,张阿姨便来到了沈阳。

初来沈阳所,张杰敏正赶上歼8Ⅱ飞机的整体设计,她也在强度室,但和杨抗美不在一个专业组,工作繁忙但能够夫妻团聚,也算是一份小确幸。1995年,她奉命来到档案室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任主任,参与并见证了沈阳所档案资料信息化的新纪元。2004年,她奉调科技委,主要负责所史志的日常工作,并参与开展知识工程的条目梳理、动画制作和推广使用。之后便专注于中国航空人物丛书和院士传记的编写工作。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刘鸿志、顾诵芬、管德、杨凤田等的传记和材料她都如数家珍。退休后,年近古稀的她经常要坐火车到外地,帮助集团科技委和其他航空单位编辑、审查资料,每天六点钟吃过早饭就开始工作,直到晚上七八点钟。身体的疲惫让她总是想就不再管了不再干了,但是每每想起对这些院士专家的感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出发。

经过几代航空人的努力,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接近或达到当代先进水平。在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跨越过程中,新一代航空人一定要面对挑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航空力量。

他们是航空工业的同龄人,他们与航空工业共成长,他们为航空奉献了青春热血,奉献了大好年华。回望40多年的科研生涯,他们都说自己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只想为航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在他们心里,深埋着对祖国航空事业满满的情和深深的爱。

作为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此生,他们无愧芳华,无愧航空。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沈阳所)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沈阳强度
最小和最大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
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五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