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宣教方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29周源源李赛花叶景林秦云山蒋维连周小创

广西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知晓率短信

周源源 杨 文 李赛花 叶景林 秦云山 蒋维连 周小创

(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桂林市 541002,电子邮箱:984794340@qq.com)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病例[1],随后逐渐在全国各地蔓延,后经证实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的疾病[2]。2020 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告将COVID-19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3],且人群普遍易感[4]。截至2020年2月20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75 465例,累计病亡2 236例,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606 037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120 302人[5]。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COVID-19疫情蔓延迅速的严峻形势,桂林市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认识到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用不同宣教方式,主动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势开展COVID-19社区家庭防控,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20年1月23日至1月30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与桂林市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192名所辖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有答题能力;(2)熟悉使用智能手机,能够阅读短信和使用微信;(3)无明显听力及视觉障碍;(4)辖区长住居民,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或神志不清者;(2)无法配合者。按照居住楼层单双数将入选居民分为微信群组98例和电话短信组94例。两组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居民的人口学基本信息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电话短信组: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采用电话或短信定期向居民宣传COVID-19疫情防控的信息,内容包括COVID-19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在家和外出的正确防护措施、口罩及家用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洗手等,同时解答居民提出的如普通发热者的风险识别、疑似风险人员居家观察的要点及活动区域等居家防护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对居民进行心理疏导。

1.2.2 微信组:在电话短信组基础上,根据签约居民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系统留下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号码搜寻用户微信名添加为好友的方式,组建一个由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成员和所辖社区居委会成员、辖区居民组成的COVID-19疫情防控微信群,微信群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管理,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成员定时在微信群上推送与COVID-19疫情相关的防护指南内容的同时,还推送相关的精简科普文章及科普指导视频。两组宣教时间均为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10日,共10 d。

1.3 观察指标 (1)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医护人员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COVID-19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处在各种场合应采取的正确防疫措施等方面的知识。问卷不涉及姓名、年龄等隐私信息,避免敏感性问题。宣教10 d后,微信组通过微信群以文件的形式将调查问卷发给各居民,设定答题时长,答题时间低于2 min者视为不合格问卷,相同IP地址或一个微信号只能作答1次。电话短信组由项目组成员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根据问卷内容逐条对受访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由调查者填写在问卷上。(2)焦虑评分。宣教10 d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评价两组居民的个人焦虑情况。该量表由20个条目构成,各条目累计得分为SAS总分,总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严重。SAS总分为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7]。本调查共计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每组100份。调查结束时微信组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应答率为98%;电话短信组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应答率为94%,最终微信组纳入98名,电话短信组纳入94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居民对COVID-19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宣教前,两组居民对COVID-19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后,除“人群普遍易感”知识外,微信组对COVID-19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电话短信组(均P<0.05)。见表2。

表2 宣教前后两组居民对COVID-19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n(%)]

组别n人群普遍易感宣教前宣教后χ2值P值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宣教前宣教后χ2值P值微信组9830(30.61)94(95.92)89.921<0.00119(19.39)97(98.98)128.498<0.001电话短信组9432(30.04)85(90.43)63.572<0.00117(18.08)82(87.23)90.149<0.001 χ2值0.2582.2930.05310.486P值0.6110.1300.8170.001

组别n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宣教前宣教后χ2值P值密切接触者需进行医学隔离观察14 d宣教前宣教后χ2值P值微信组9841(41.84)98(100.00)80.374<0.00128(28.57)98(100.00)108.889<0.001电话短信组9439(41.49)80(85.11)38.88<0.00130(31.91)88(93.62)76.566<0.001 χ2值0.00215.7440.254—P值0.961<0.0010.6140.013*

注:* 为Fisher确切概率法。

2.2 两组居民对COVID-19防治措施的知晓率比较 宣教前,两组居民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宣教后,除“正确选择及使用口罩的方法”的知识外,两组居民的其他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提高,且微信组对COVID-19各项防治措施的知晓率均高于短信电话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居民对COVID-19防治措施的知晓率比较[n(%)]

组别n每日室内通风3次,20~30 min/次,注意通风时保暖,规律作息时间,合理搭配膳食,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宣教前宣教后χ2值P值正确选择及使用口罩的方法宣教前宣教后χ2值P值微信组9841(41.84)98(100.00)80.374<0.00147(47.96)95(96.94)58.892<0.001电话短信组9442(44.68)80(85.11)33.715<0.00145(47.87)40(42.55)0.537 0.464 χ2值0.15815.7440.00167.985P值0.691<0.0010.991<0.001

组别n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人员密集地方和公众场合,取消亲朋好友间聚会宣教前宣教后χ2值P值观察期间的居家隔离房间设置、环境处置以及被观察者的管理要点宣教前宣教后χ2值P值微信组9852(53.06)98(100.00)60.107<0.00122(22.45)79(80.61)66.368<0.001电话短信组9451(54.25)70(74.45)8.372 0.00421(22.34)61(64.89)34.607<0.001 χ2值0.02828.5960.0026.003P值0.868<0.0010.9860.014

2.3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宣教前,两组居民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后,两组居民的SAS评分均下降,且微信组SAS评分低于电话短信组(均P<0.05)。见表4。

表4 宣教前后两组居民的SAS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3.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宣传COVID-19疫情相关知识中的优势 广西人口健康信息业务应用平台数据显示,至2020年1月31日桂林市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社区居民共44 687人,其中已有17 268人与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社区居民签约率为38.64%,患有慢性疾病的重点人群签约率为82.73%[8]。为做好COVID-19社区疫情防控,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通过微信、短信及电话随访等方式向居民宣传最新疫情防控知识;主动与辖区居委会对接,积极地配合居委会做好疫情宣传及防控工作,配合警察对流动人口开展网格化管理宣传教育和排查,协助做好所辖小区封闭式管理的排查工作部署及安排任务,进行重点人群排查和密切接触者监测,并下户对医学观察者进行体温监测,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象山社区来自或曾到过武汉疫区及周边地区或有密切接触史者的78名需排查重点人群,目前均没有确诊病例报告且已解除隔离居家观察,没有发生相关暴露事件,1名疑似病例报告于2月2日已排除。

在COVID-19流行上升阶段,及时地将准确的关键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群众,对帮助群众度过危机非常重要[9]。本调查发现,宣教后,除“或许还可通过气溶胶及消化道等传播方式传播”外,入选的研究对象对COVID-19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他各项知识知晓率均高达85%以上,这提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向签约居民定期推送最新防控知识相关信息,并告知所辖居民当地疾控中心、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系方式等就诊指南,可以让居民对COVID-19传染源、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利于疾病的管控。

3.2 微信宣传效果优于传统的电话短信宣传 微信群具有提醒功能,可以及时地传达重要消息,且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互动性强[10],在疫情蔓延全国的紧迫形势下,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系统查询签约居民留下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号码搜寻用户微信名添加签约居民为好友,组建抗击COVID-19疫情微信群,通过家属拉家属,好友拉好友进群的方式,壮大微信群,提高影响力,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所辖居委会成员一起通过微信群广泛地宣传疫情防护知识、解读政策措施。同时,为了方便老年人掌握更专业的防疫知识,家庭医生成员还有计划、有组织地挑选一些专业的科普文章及精简的科普视频进行宣教。社区居民不但可以利用微信群平台证实和澄清各类疫情信息,尤其是非官方媒体传播的音频、视频等信息,还可向家庭医生咨询一些预防COVID-19的中药方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方法。同时,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还利用微信平台随时随地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取得紧密联系,在抗击COVID-19的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调查结果显示,在COVID-19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方面,除个别条目外,微信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电话短信组。提示建立微信群可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对COVID-19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防疫意识,是健康教育的有力工具[11]。

3.3 微信宣传可以降低居民焦虑心理 焦虑是人体一种普遍的精神体验,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则易发展为焦虑症。而乐观的心态、清晰的思维有利于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对抗疫情,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疫情面前,居家心理防御及调节同样重要[12]。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随时对群里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其适当远离悲伤信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精神状况,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增强自身免疫力,结果显示,宣教后微信组受访对象SAS总评分低于50分,且低于电话短信组,其主要原因可能为COVID-19传染性强但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居民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而感到害怕与紧张。而进入微信群的居民可借助微信平台合理地释放负性情绪,足不出户就能有效地平缓不良情绪,因此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COVID-19的信心加强,对COVID-19的人群普遍易感性不再感到恐慌和茫然,因而焦虑感降低,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4 COVID-19社区的防疫宣教和健康促进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走上抗击COVID-19疫情的第一线,承担着社区疫情防控宣传、筛查可疑病例、医学观察等任务[13]。但我市面临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家庭医生团队下户排查可疑病例时缺少防护镜和防护服保护,如何改善防控物资紧张的局面,从而更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是家庭医生面临的难题。因此,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到位、教育引导到位、防控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COVID-19的社区防疫宣教和健康促进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重视是社区抗击疫情与健康促进的保证。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国家卫建委到各省、市、县卫建委都对抗击COVID-19疫情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央建立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物资保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国家还要求对参加防疫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贴[14]。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将推动社区COVID-19防疫工作的完善,进而提高疫情防控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微信宣教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对COVID-19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防范意识,降低居民焦虑感,有益于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知晓率短信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中国家庭医生困局待破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