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
2020-05-29陈懿冉莉君何季芳明超
陈懿 冉莉君 何季芳 明超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 400042)
由于多种原因致使眼底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治疗时采用的一种手术方法为玻璃体切割,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视力下降,生活质量遭到严重威胁,患者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加之患者对于未知手术的恐惧,以及手术结果的不确定性,患者在围术期焦虑、抑郁程度往往加重[1-2]。罗伊适应护理是认知适应过程,是认知决策和反馈的过程,在过去的40年里,罗伊适应护理模式经过不断演变和发展指导了全世界多个护理研究与实践,它通过患者行为反应,分析刺激因素进而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强调患者整体性适应系统的存在,追求良好护理效果[3]。本研究将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应用于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探讨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12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视网膜病变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2)无心肝肾器质性病变者。(3)无沟通障碍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精神疾病患者。(3)麻醉禁忌症患者。2组患者在病因、性别及年龄等临床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注:*为t值。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直至康复出院。
1.2.1.1入院时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将手术注意事项及目的告知,并态度随和的鼓励患者与其建立信任,消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
1.2.2.2术前 (1)心理护理:与患者有效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通过多种途径,比如一对一讲解、播放幻灯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2)体位护理:由于术后恢复的需要,术前应指导并训练患者正确俯卧位姿势,俯卧位时保持头部降低0°~30°,使呼吸道通畅,术眼不受压,转化体位时保持头低位,如头低坐位、头低站位、双膝跪式头低位、行走时低头位等。
1.2.2.3术后 (1)生活护理: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护士应加强巡视,指导患者避免术眼碰撞、降低室内光线强度和噪音,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2)体位护理:强化卧位训练,保持每天8~16h俯卧位,辅助体位变化。(3)预防感染:术后减少探视,限制陪护,病房定时通风,减少空气污染。(4)病变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眼压,若出现眼压增高,应立即告知医生,给予降压处理。每天按时换药,观察术眼结膜、角膜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2.2观察组 针对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存在心理危机,有焦虑、抑郁倾向,心理危机、焦虑、抑郁是对视力下降刺激的反应,手术刺激是心理危机的来源。本研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干预。
1.2.2.1评估 (1)一级评估:通过观察、交谈等方法评估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及抑郁情绪。(2)二级评估:明确刺激因素,分为主要刺激、次要刺激和固有刺激[5]。经评估,本研究中主要刺激为玻璃体切割手术以及患者视觉障碍的病因如: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单纯性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相关刺激为患者个人对视网膜病变及玻璃体切割术的知识及认识、个人对疾病的态度,情绪状态及年龄等因素;固有刺激为以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程度如家庭经济水平、患者以往健康状况等。
1.2.2.2护理诊断 根据一、二级评估结果确定护理诊断。(1)生理方面。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面存在、卫生习惯不良、机体免疫机制低下有关。有伤口裂开的危险:与术后活动过度、伤口张力过大等因素有关。睡眠状态紊乱:与生活环境改变、长期卧床有关。潜在的受伤跌倒或碰撞、烫伤:与视觉障碍、活动不便、病区环境陌生、行走路径设计不合理、途中有障碍物等因素有关。应对障碍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与单眼或双眼遮盖、视力下降或失明有关。(2)自我概念。焦虑:与对疾病认识不足、病区环境陌生、视力改变致适应能力下降有关。悲观:与视力减退或失明、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或学习有关。(3)角色功能。自尊紊乱:与视力丧失、面容改变有关。角色难以适应:与因医疗条件限制致使角色难以满足需要且伴随疼痛有关。(4)相互依赖功能社交受限:与疾病致使健康状况不佳改变其家庭作用有关。
1.2.2.3护理方案及目标 针对刺激,先对致使生命危及的主要刺激问题进行控制,再将固有与相关刺激处理。将主要刺激运用护理与治疗手段控制后再对固有与相关刺激通过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控制。(1)有感染、伤口裂开的风险:护理目标: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和伤口裂开;护理方案:术后卧床休息,观察有无敷料渗血及绷带松紧情况、应用抗生素、止痛剂、镇静剂,给予普食或半流食,嘱患者按医嘱服药、换药和复查。(2)焦虑:护理目标:降低焦虑程度配合治疗,护理方案:引导患者将感受自我表达,并认真倾听与安慰;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及疾病预后,将之前成功病例引用以增强说服力;各项操作进行前,先将治疗必要性及目的讲解以使患者知晓各项操作重要性,对治疗进行更好地配合;对患者及家属需将病情变化与进展及时传达,以此增加安全感;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非休息时选轻松音乐根据患者需求播放。(3)知识缺乏:护理目标:使患者对玻璃体切割术的药物使用,有关信息与治疗方案及自我护理进行知晓,护理方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病情平稳后的患者实施教育活动,为其提供手术 、预后等相关知识;将术后自我护理,感染表现及药物用法、副作用等为其介绍;为患者及家属分发已做成书面材料的有关宣教信息来加深印象。(4)自尊紊乱与角色适应不良:护理目标:帮助患者适应角色建立自尊。护理措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病友之间沟通。协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满足被需要、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采用心理暗示、正性引导方法去引导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指心理危机、应对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教会患者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方法,如保持乐观、合理倾诉以发泄消极情绪,坚定信心,学会正面面对问题、减少屈服和回避,转变认知观念,适应当前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干预至出院前1 d,1次/d,30 min/次。
1.3观察指标
1.3.1焦虑抑郁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焦虑自评量表(SAS)[5]对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主观感受进行评价,每个量表各20个项目,每个条目按1~4分计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后,总得分×1.25,取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分。
1.3.2心理韧性 干预前后应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6]评价患者适应逆境的心理品质,该量表从乐观、自强、坚韧3个维度共25个条目进行打分,得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韧性越好。
1.3.3应对方式 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7]测评患者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共20个条目,总分为20~80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分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评分比较 分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分
3 讨论
3.1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由刺激引发的反应结果因罗伊适应模式而明确,使护士能识别及控制刺激,并对无效反应预测以增强患者适应水平。应用罗伊护理模式针对家庭作用及影响固有与相关刺激等易被忽视方面上更有效。通过观察对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20例患者的护理疗效,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程度有所降低,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罗伊适应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态。将无效反应转化为适应性反应,维持患者最佳心理状态[8]。
3.2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坚韧、自强、乐观、心理韧性总评分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可提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心理韧性,增强患者乐观、自强的心态。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强调维持自我一致性[9],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视力严重下降时难免沮丧、悲观,但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转变患者观念,使其认识到早期手术治疗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进而重新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干预后患者坚韧、自强、乐观评分明显增高。
3.3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观
察组患者干预后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罗伊适应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在心理压力下的应对方式,从屈服、回避转为正面应对。分析原因为:罗伊护理模式注重在认知适应过程中,积极自我评价,不断修正自我概念,维持自我一致性[10]。如视网膜病变患者将疾病视为挑战而不是危机,正面面对挑战而不去躲避危机,更有利获得自我控制感。因此罗伊适应护理更有利于获得积极自身价值,从而应对方式发生改变。
综上,患者视力因视网膜病变而下降,严重威胁其生活质量。加之手术刺激,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亟需关注。本研究应用罗伊适应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心理韧性,降低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有助于改变心理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