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宫廷服饰葫芦纹的表现形式及内涵分析

2020-05-29初晓玲范作泽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吉祥葫芦寓意

于 洋,初晓玲,范作泽

(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葫芦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不仅具有浓郁的生殖象征意义,还寓意着家族的长盛不衰、子孙延绵、美满和谐。由于葫芦谐音与福禄相似,在传统文化中还充当着福禄长寿,吉祥万代的寓意。当今对葫芦纹的研究:一是大多集中探讨葫芦纹的象征意义,对其表现形式不做过多介绍,如《浅析葫芦纹的“象”与“征”》[1];二是将葫芦纹与蝙蝠纹、石榴纹、葡萄纹等吉祥纹样一起叙述,对葫芦纹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类研究主要见于硕博论文的其中一节,如《彝族典型纹样研究》[2];还有一些文献中葫芦纹以图片形式简要说明其构成方式,见《中国纹样辞典:印染织绣纹样》[3]。以特定朝代服饰上的葫芦纹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很少。明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手工业发达,织花、提花等技术显著提高,且明代服饰保存较完整,数量巨大,这些精美的葫芦纹样,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文章从出土和馆藏的大量明代服饰中寻觅葫芦纹的踪影,发现用料、织造及做工最好的当属明代的宫廷服饰,这些服饰上面葫芦纹的图案构成,纹样设计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其中,帝后服饰上的葫芦纹样用色既符合皇室御用富丽华贵,形式上又吸收了民间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图案[4]。其绘制技巧熟练,构思巧妙,造型流畅,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卷。

文章对典型的葫芦纹样进行整体分析,进而对局部纹样进行元素和色彩的提取,结合明代有关服制、纹样的文献,分析归纳明宫廷葫芦纹的风格特征,进而试图探析葫芦纹在生殖象征、趋吉祈福、驱邪避灾上的深层内涵。以期为后续葫芦纹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葫芦纹溯源

葫芦纹是由葫芦经过提炼、概括形成的一种纹样。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约7000年前的葫芦皮及种子。我国古时把葫芦当做蔬菜及利水消肿药,也用它作乐器、盛器、酒器、水器及浮水器等[5]。见《诗辑》:“匏经霜其叶枯落,然后干之,腰以渡水”,《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公刘犒慰群臣,宰畜烹佳肴,用葫芦瓢斟美酒。又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壶卢》:“壶之细腰者为蒲卢……今之药壶卢是也”。由此可见,葫芦在古时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种密切的联系是葫芦超越其自然属性,成为文化载体葫芦纹的原因之一。有关葫芦纹的最早发现是青海化隆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型葫芦形棋格网纹彩陶罐(见图1),葫芦网纹是半山类型中期的典型纹样,葫芦纹空间饰以细密精致的网格纹或谷纹,构成上下颠倒的双关效果[6]。这时的葫芦纹除在形象上与葫芦有一定的象形关系外,还有神秘的原始宗教含义,因而史前葫芦纹样表面是装饰,实质是在表达思想[7]。

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才真正开始使用植物纹样作为装饰[8],从出土文物来看商周、秦汉时期出现的大多为葫芦型的器物,唐代至近代,是花草纹时期,葫芦纹也由原来的抽象几何化向具象写实演变。花草纹的应用标志着人的觉醒,摆脱了天或神的束缚,人们开始认识自我,人开始把自然当做欣赏的对象[6]。这时人们赋予了葫芦纹更多的象征意义,葫芦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其中,葫芦纹在服饰中出现最多的当属明代,故宫博物院珍藏着数以千计的明代丝绸实物,明代从正统到万历年间(1436-1620年)数次刊印《大藏经》,以及近年来从各地明墓中出土了很多丝绸服装,使我们今天在这些织物中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5]。在这些珍贵的织物中有葫芦景补子、葫芦纹暗花缎、织金缎、妆花缎、两色缎、双面锦及一些袍料等,品种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图1 葫芦形棋格网纹彩陶罐

二、葫芦纹的表现形式

明代的纹样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凝练升华,达到了高度的样式化[6]。其葫芦图案布局饱满精致,敦厚大方,构图平衡且主题突出。葫芦纹样颜色搭配浓重,讲究对比,豪华明丽。表现手法写实简炼,具有浓郁的装饰美。

(一)图案构成

明代葫芦纹样在图案构成上一般是:葫芦硕大饱满,多采用平衡布局,但花地分明,主题突出。一是多运用象征和谐音的手法,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具有寓意和吉祥主题的图案[9]。孝靖皇后的一件织金妆花缎方领女夹衣(见图2),以五只葫芦和四只海螺组成团形图案,寓意“五湖四海”,团形纹样循环连续,富有一种疏密有序,均匀和谐的美感。二是和文字结合直接表达纹样寓意,孝端皇后的一件暗花纹女丝棉袄(见图3),绸面以葫芦,葫芦花及蔓藤直接和文字“万寿”、“吉祥如意”、“百事大吉”组成图案,寓意“万寿子孙万代吉祥如意百事大吉”。葫芦外形圆润,枝茎细小,文字粗壮,文字与葫芦成为极其醒目的主题纹样。其三是,将不同有吉祥寓意的元素组合起来,以表达强烈的情感期盼,孝靖皇后的一件织金妆花缎方领女夹衣的纹样为葫芦,葫芦花,蝙蝠,结带,剑,双鱼,“寿”字将几种吉祥素材巧妙的设计在一起,加以艺术化,寓意“子孙万代,福寿有余”(见图4)。明宫廷常根据一年季节的变化穿应景服装,晚明在正旦要穿葫芦纹补子(见图5),明福寿江山万代葫芦纹暗花缎即为正旦葫芦纹样,中间大葫芦,两侧二小葫芦。大葫芦内织“寿”字,下为江崖海水,另一排葫芦内织蝙蝠,下为海螺,小葫芦内织梅花和火珠纹,葫芦周围以缠枝形式,利用花藤的婉转流畅将花、藤、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设计上讲究气势贯通,优美流畅的线条形成一种连绵不绝的艺术效果。

图2 明万历五湖四海纹捻金缎

图3 明万历百事大吉葫芦纹纹两色缎

图4 织金妆花缎女夹衣纹样

图5 明福寿江山万代葫芦纹暗花缎

表1 明代宫廷服饰葫芦纹构成要素及类型

表2 明大藏经经皮面葫芦纹构成要素及类型

在纹样类型上葫芦纹的纹样类型大多为单独纹样或连续纹样(见表1、表2)。一是以葫芦纹为主题纹样,葫芦纹内填或周围装饰华盖图案、珊瑚、飘带、祥云、吉祥文字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这类纹样大多为连续纹样。二是葫芦纹为辅助纹样,常作为宫廷服饰上的点缀纹样与龙纹、海水江崖纹、仕女纹等纹样结合,龙纹为主体,几种纹样相辅相成,画面饱满充实,繁而不乱。这些生动优美的图案,设计条理清晰,寓意深刻,展现了明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

(二)色彩搭配

从《天水冰山录》记载里可以得知,明代织物的色彩非常丰富,有大红、红、水红、桃红、青、闪红、天青、 黑青、绿、黑绿、墨绿、油绿、沙绿、柳绿、蓝、沈香、玉色、紫、黄、柳黄、白、葱白、闪色、杂色等[10]。这些颜色中黄色是正色中最高贵的颜色,代表中央和大地,为宫廷所用,红色是明朝的国色,文武百官的朝服都为大红色,天在明末为玄色[11],玄色即黑色,所以红色、黄色及黑色为明代宫廷服饰的主要用色。葫芦纹作为一种吉祥的纹样,为了烘托吉祥喜庆的氛围,后妃服饰中大多采用红色和黄色(见图6)。一种是布料为红色,葫芦纹主体也多为红色,葫芦纹及辅助纹样的局部用一些黑青、沙绿、蓝等灰冷色调填充,有对比又和谐统一,兼具爽朗明快与古朴雅致。葫芦景龙补上的葫芦纹样大多布料底色为黄色,取象地,以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点缀其中的葫芦纹样局部大多采用黑色和蓝色,黑即玄青、雅黑,蓝一般为靛蓝、藏蓝等深色系蓝色。黑、蓝二色是中国传统五色的两种,都是高贵吉祥的象征。但明尚红,皇权尚黄,以及葫芦纹作为吉祥纹样的特殊性,所以黑、蓝二色在主色中占据次要地位,大多作为点缀来增加纹样的层次感。从出土的明代服饰、织物可以发现,红、黄为明葫芦纹样的主要配色,蓝、黑、柳绿、玉色及一些杂色多用于葫芦内部字体、珊瑚、宝珠等纹样的点缀色,葫芦边缘大多以金、银勾边进行装点。在明代《大藏经》的经皮面上(见图7),我们可以看到葫芦纹红、黄两色用的较多,鲜艳明亮的主体面料颜色搭配蓝黑等冷灰色,使整个面料配色,豪华富丽又端庄大气。

图6 布料和纹样色彩示意图

图7 明代葫芦纹织物(经皮面)

三、葫芦纹的内涵分析

(一)生殖象征

在传统文化价值观里,生养子嗣、传宗接代,事关重大。从表象来看,葫芦外形圆润饱满,有着优美流畅的对称曲线与女性怀孕时的腹部轮廓相似,加上葫芦内多籽且葫芦生命力强,藤蔓连绵,这些外部特征赋予了葫芦子孙绵绵的生殖象征意义。《开元占经》卷六五《石氏中官占篇》引《黄帝占》言:“匏瓜星主后宫……匏瓜星明,则……后宫多子孙;星不明,后势弱。”[12]这里的匏瓜即为葫芦。《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其中的“瓜瓞”也是指葫芦。葫芦的生殖象征是因为葫芦形似女阴的子宫及多籽的特征,从而赋予了葫芦人类繁衍的象征意义。而由原生态葫芦演变而成的葫芦纹也就成了生殖象征意义的载体。随着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级的兴起,社会教化与风俗的变迁,使得葫芦纹这种生殖符号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上至皇室下至百姓的一种集体意识。在出土的明代葫芦纹服饰中,大部分为后妃的服装,可见葫芦纹这种寓意子孙兴旺的纹样在明代宫廷同样受到重视,这些纹样大都葫芦形硕大且葫芦藤蔓缠绕其中,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明人将生殖繁衍的美好祈愿寄托在葫芦纹样上,体现了镇除不育、祈孕求产的心愿。

(二)趋吉祈福,富贵兴旺

葫芦纹作为一种吉祥纹样,不仅有着子孙绵延的生殖象征意义,还因葫芦谐音作“福禄”,因而葫芦纹还象征着富贵寿考等齐备和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明《酌中志》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和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明人在正旦时要穿葫芦纹应景补子,正旦为一年的开始,万物开始生长的时节,《说文》解释“壹”:“从壶,吉声。”古时“壶”是葫芦的意思,葫芦在这里表示“壹”,象征万物之始。所以用葫芦景补子迎接正旦,与天时相吻合的,寓意着新的一年子孙兴旺,圆圆满满。

(三)驱邪避灾,永世长乐

明代之所以葫芦纹样众多,与明人所赋予它的驱邪避灾和葫芦象征无量寿关系密切。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明代洒线绣经皮面,原本是后妃新年吉服使用的补子,背景为戏珠龙,龙嘴咬着一只大葫芦,葫芦内绣“钟馗打鬼”故事,钟馗身穿蓝袍,足踏一小鬼,右手持椎欲击(见图8)。在明人传统观念中葫芦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驱妖镇魔是驱邪的法器,如道教八仙之一铁拐李就手持葫芦法宝,葫芦作为道教法器和标志广为人们所认可,因而明人在服饰中使用葫芦纹以求平安。道教形成于两汉时期,在明末备受推崇,明代帝王希望道教能使他们长生不老、永享洪福,而葫芦作为道教圣物在明代备受帝王喜爱,与之相关的葫芦纹常常与寿字组合或与道教其他标志结合出现在吉祥图案中,明代缂丝葫芦景纹右衽窄袖袍(见图9),三只葫芦呈三角排列于服装上,每只葫芦下方填充道符,其中一葫芦上方还填充道家“阴阳鱼”。因而葫芦纹在明宫廷服饰中广泛出现也受到了当时帝王渴望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思想观念的影响。

图8 明代洒线绣“钟馗打鬼”经皮面

图9 明代缂丝葫芦景纹右衽窄袖袍

四、结语

葫芦纹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之一,在明代宫廷服饰中应用广泛。文章具体分析明代葫芦纹样的图案、色彩,探究其蕴含的内在意义,不仅领会到了明艺人高超的技艺,精巧的设计手法,可以说明朝人对葫芦纹的艺术化处理在今天仍会给现代图案设计以启迪,明人传统的造型艺术仍然是现代设计师进行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源。透过葫芦纹的表现形式揭示其内涵,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明人的生活理念、哲学观念、民俗风习,继而能够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加深对葫芦纹这一吉祥纹样的认识。

猜你喜欢

吉祥葫芦寓意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美好寓意品芝麻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万年吉祥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