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观日出
2020-05-28杨明强
杨明强
抵达突尼斯已近黄昏,我们来到了距首都突尼斯城20公里的唯美小镇——哈马马特。早就得知该镇濒临地中海,被誉为突尼斯最负盛名的海滨度假胜地。旅行车刚停在下榻的酒店门口,我就欣喜地发现,酒店几百米外就是地中海。
眼看暮色苍茫,情急之下,我顾不上提行李、领房卡,只好托同行的家人和朋友代劳,一个人匆忙小跑奔向海滨沙滩。但见深蓝的海面已趋于平静,而碧海深处的天际,色彩的组合与变化令人称奇:当地时间大约下午6点,虽然不见红日亲吻大海的美景,但仍見大海尽头一片橙色的天空,红红的,纯然一色;而橙红天空的上端,则布满了厚厚的墨蓝的云层,面积之广、气势之大,令一抹橙红的霞光因抵挡不住而甘拜下风似的,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这一场景,把黄昏的地中海风云演绎得淋漓尽致。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端起心爱的尼康D800,选拍了两张海上夕照。
信步400多米,便从沙滩回到酒店。这里所有的客房窗户,不是对着蔚蓝的大海,就是对着静谧的花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可以在此枕涛听浪,夜赏流星飞翔……早在中学时代,我的班主任、地理王牌教师陈煜霖先生,在课堂上曾绘声绘色地讲述过欧洲、非洲和地中海,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就知道,在地中海北岸,有个“地中海上的长靴”,名叫意大利,有个著名的水城,她叫“威尼斯”;在南岸,有个“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国度,她叫“突尼斯”。同时,教地理的陈老师还告诉我们,位于中东的22个阿拉伯国家中,有三个国家的首都与国名相同,那就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和突尼斯。
地中海的特殊地域与气候,造就了海上日出、日落的不同凡响。
带着几分向往与期待,次日清晨5点半,大家还在睡梦中,我便背起摄影包,悄然出门,来到海岸边虔诚的守望日出。
清晨的沙滩和海岸,怎一个“美”字了得。漫步银白柔软的沙滩,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闻着一丝略带咸味的海风气味,再轻踩着被海浪冲刷过的绵软柔美的沙滩,遥望一望无际的天尽头,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呢?
大约10分钟后,地中海上空的云层逐渐发生了变化:天空的鱼肚白渐变成了淡紫、微红、灰蓝、金黄——这些不同的色彩,有如调色板的巧妙布局。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推移,渐渐地,一轮崭新的红日,拖着一缕缕橙色的海水,缓缓地跳出海面。开始像一盏扁圆的宫灯,慢慢地逐渐变圆,又渐渐地再有了阳光,这些金色的阳光又慢慢由弱变强,由短变长。这时,游人越来越多,只见柔软的沙滩变成了金色的沙滩,海水的颜色也由深变浅,波光鳞鳞,一望无垠。
也许冥冥之中有天意,期盼之中见惊喜。远远望去,海岸左边海港灯塔前,惊现了出彩的画面:一叶扁舟,正迎着初升的太阳去远航。橙黄的天空背景,鲜红的海上日出,黝黑的行船剪影,构成了地中海日出中最典型、最壮美的天然画图。
此时此刻,正当海上日出蔚为壮观之际,众多游客的行动不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沐浴着晨光漫步沙滩的;对着初升的太阳拍日出的,自拍的,合影的;更有几对浪漫情侣,在沙滩倩影成双,深情拥吻的,携手前行、追波逐浪的……目睹此景,我也欣然席地而坐,尽情享受着地中海和煦的海风吹拂,把这段终生难忘的场景,铭刻在最柔美记忆的内心深处。
这里的历史会说话
走近埃尔·杰姆斗兽场,不禁令人眼睛一亮!宏伟的建筑,精美的石刻,震撼着游客的心灵。似曾相识的外貌,让我想起了2012年7月远足意大利首都罗马,亲眼目睹世界最大的斗兽场的情景。因为,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怀着一颗好奇心,我们欣然迈进了这一见证和诉说千年沧桑历史的斗兽场。首先进入的,是一楼宽阔的环型走廊,数百根圆石柱矗立,气势磅礴。再从旁边楼梯拾级而上,到达二楼门口,但见场内椭圆型的斗兽场和四周特大的看台,其规模、风格和震撼力,简直不亚于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我们也仿佛置身于意大利的古罗马,倘徉于世界第一大斗兽场的遐思之中……
据史料记载:起初,古罗马只是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后来,罗马开始向外扩张,到了公元前二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一个非常强大的奴隶制帝国。据曾在中国留学和工作6年的当地研究生导游阿信先生介绍:原来,自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39年,古罗马帝国统治了突尼斯近600年。同时,也将欧洲文明带到了北非突尼斯。埃尔·杰姆斗兽场建造于公元三世纪初,成为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对此,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福楼拜等都专程到此观光,并称赞为“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
位列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的埃尔·杰姆斗兽场,面呈楕圆型,长轴188米,短轴156米,中央区为86:58,周长527米,高达57米,围墙很高,是北京故宫的5倍,建有500个门,总占地16万平方米,可容纳5-7万观众。
行至第二层,我们看到,这里层层拱廊相连,宽阔高大,构筑典雅。人行其间,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穿行游弋。各层连接拱廊的柱型,又富于变化。漫游其中,犹如置身于古代石柱雕刻艺术的宫殿。再拾级而上,似有扶摇直上,羽化而登仙之感也。
经过不断攀沿,我们胜利到顶层。端坐于观众席的顶排,鸟瞰四周,偌大的斗兽场,万千景象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突然发现,此处正是拍摄全景的好点位。于是,我端起换成鱼眼镜头的尼康D800。透过镜头,整座斗兽场,酷似一口平放的巨型大锅,四周自上而下,阶梯式的座位,林林总总,密密麻麻。
近观埃尔·杰姆斗兽场,其整体结构很像今天的体育场,或许,现代体育场的设计思想本身就来源于古罗马的斗兽场。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都有石柱支撑。斗兽场内部的看台,也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席位均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在其复原图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出这项工程的浩大和壮观。今天我们能参观到的,虽已不是完整的看台形象,原来支撑看台的隔墙尽管破败不堪,但依然异常高大、异常精巧,仍令世人为昔日的鼎盛辉煌而叹为观止。
有学者认为,古代统治阶级在寻欢作乐方面,再没有谁比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更狂热的了。罗马人通常最喜爱的娱乐,便是对血淋淋的角斗场面作壁上观。大批的角斗士被迫驱赶上角斗场,相互残杀,或与野兽肉搏,嗜血为乐的贵族奴隶主则在角斗士的流血牺牲中获得一种野蛮的快感。
据史料记载:早在古罗马帝国于公元70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后,为纪念胜利驱使8万犹太俘虏,从72年到82年建成,随后成为无数动物、斗士和囚犯的葬身之地。其开幕头百天庆典,就斗死了9000头野兽;历来共有50万人命丧“表演”中。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页罗马史,不多少与斗兽场有关,它业已演变成为罗马生活和罗马帝国的标记。
公元八世纪时,贝达神父曾预言“几时有斗兽场,几时便有罗马;斗兽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 公元1084年,日尔曼民族打进罗马城,古罗马城被洗劫一空,斗兽场被人遗弃,一时成为人们挖掘大理石和寻找建筑材料的来源,既而应验了贝达神父的预言。构建这个庞然大物的封建帝王,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的斗兽场,每天不仅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世界游客,还会给后人带来巨额收入。
当然,今天的古罗马斗兽场或竞技场,尽管早已是一片断垣残壁,但它毕竟是古罗马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见证。试想,若非川流不息、骆驿不绝的游客进进出出,仅有一个人站立于那高耸如云的墙端上的话,多半会提心吊胆。毕竟历经了近两千年的沧桑岁月,随时都有轰然倒塌、让人葬身瓦砾的危险。
再次静坐于高高的看台,观望着这古老的斗兽场和技巧场,我那飞翔的思绪和思索的羽翼,将我再次带回到遥远的过去。眼前的场内,仿佛又看到了人与人厮杀、人与兽搏斗,鲜血淋漓、血如泉涌的惨烈景象;似乎又听到了败者、伤者撕心裂肺、无助绝望的惨叫声,以及看台上同时爆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和诅咒声……
历史是一本书,历史是一场梦!
这里的历史会说话! 它超越时空,直面古往今来的历代游人,深情诉说:禀告世人,禀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