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活动

2020-05-28黄军霞

读天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学习小学数学

摘 要: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实践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 课堂上的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力争去体现“由小课堂到大社会”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感兴趣、熟悉的数学活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探究型等形式。

1. 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操作性实践活动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借助一定的材料或实物,通过拼、摆、割、补、拆、组、量、画等实践行为,通过对过程中的现象、形体、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获得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

数学教学不应是数学结果的教学,而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运用学具、实物动手操作,既是学习数学、研究数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机会。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学生通过割补、翻转、折叠等方法,观察其图形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联系,寻找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获得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探究性实践活动主要指学生针对所研究的问题,选择适当方法,在“再创造”的研究中,解决问题,发现新知的活动过程。因此,探究性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研究、合作探索的机会。如在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用水及大小不同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想办法找出计算圆锥体体积的公式。有的学生用圆锥盛满沙子倒入圆柱体内,连倒三次,圆柱体正好装满;也有的学生用圆柱体盛满水后倒入圆锥体内,三次正好倒完;也有的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实心圆锥和圆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容器内,并把每次水的变化高度画在容器上。通过测量计算,发现放入圆柱时水增长的高度正好是放入圆锥时水增长高度的三倍。由此引导学生推出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结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取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方法,并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 校园中的实践活动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顷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再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學楼的平面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比例尺的来龙去脉。

2. 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郊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 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许多学校都要开展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总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作者简介:

黄军霞,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左各庄镇西环路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学习小学数学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