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0-05-28周飞鸣

读天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校学生实训教学思政教育

摘 要: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有问题,那么在工作岗位上,他一定不能以正确的姿态长足发展,更不可能会为国家、社会和他人用心服务,这样的人,即使技能水平再高,也不能被称之为“人才”。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学校教育的成功在于除了将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同时还教会学生做人行事的道理。在近年来的行、企业调研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能受到企业一定程度的欢迎,但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对于职业技能岗位的认可度不高、归属感较弱,以及他们某些欠佳的行为习惯等,而这些恰恰都是关乎个人价值观取向的外在表现。随着“思政教育进课堂”的大力推进,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专业教师,如何将思政教育工作充分融入专业课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简述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训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探讨了笔者在从事专业教学任务时,尝试将思政教育的目标融合在实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期獲得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与提高。

关键词:思政教育;职校学生;实训教学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及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然而,在近年来的行业、企业调研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是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但却存在企业迫切希望解决的两大明显问题。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企业技能型岗位上就业的时间短,这些学生认为技能岗位太辛苦,没有归属感,离职率非常高;二是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吃苦耐劳、责任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调研结果显示,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是只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更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被企业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因素”。如上提到的众多综合素质往往都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消极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值观的取向。那么,怎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呢?笔者认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靠单方面的教育便可改变与实现的。但是,从学校层面来讲,加强对学生德育、美育和思政教育的实践,是帮助其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课堂的新要求下,对我们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思政”与“专业实训”,看似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概念,如何将两者统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使课程在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实践探索。

一、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训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实训课程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根据地,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既要具有专业能力又要具备公民基本素养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逐步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发展趋势,社会各行各业都非常需要具有“匠心匠艺”“爱岗敬业”的专业技能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历经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而中等职业学校正是这类人才的启蒙之地。专业调研中显示,企业更青睐于具有较好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安全规范的生产意识、具备吃苦耐劳、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等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以及具有正确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学生。鉴于此,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

二、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训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关于“思政”的传统认识,我们往往将其定位于思政类、德育类理论传授型课程;而对于专业类课程的传统思维,我们往往会视教授学生必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由于主观或客观等多方面因素,专业课堂会存在忽略或无法实施思想政治育人的内容与目标。而今,“课程思政”的提出,是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为了既要保证教学原有的知识技能目标,又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目的,针对专业实训教学特点,笔者尝试寻找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关联点,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和措施并加以实践,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促进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成效。

(一)借助思政教育元素,激发学习专业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生在“正规课程”的学习中,学到的只是学习的一部分,除了正规课程之外还伴随着一种“附带学习”,即理想、态度和道德习惯等情意方面的学习。专业实训课程和语、数、外学科教学一样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是否愿意学习这门课程,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学习?

现代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性、流动性、交叉发展等特点。学生的“改变”也是我们教师有目共睹的。时常听到这么一句“一届不如一届”。这个所谓的“不如”不是指学生的智商,也不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多的是他们的三观,已经和我们所认同的三观相去甚远。不能说他们有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所导致,很多学生缺少脚踏实地做事的态度,缺少忍耐力,不愿意吃苦,物质追求高于精神追求,只顾眼前不看将来,多了一份浮躁的心境,这在用人单位的反馈中非常显见。

专业课程是可以将学生领入职业技术大门的一项重要工具。无论是怎样的学生,将来的某一天,他终归要走上社会踏入职场,踏上岗位需具备怎样的条件?企业更青睐于怎样的员工?岗位工作的状态又是怎样的?作为为企业输出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就必须在学生就学阶段将这些理念输送给他们,让他们树立起对职业、岗位的正确认识,结合他们的专业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在学校学习这些专业课程?而在灌输这些理念时,可以借助“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对专业技能学习的认同度。

例如实训课堂开始前期,导入“工匠”精神中的某位同类专业的人物事迹视频观看,使学生通过对“工匠”的感官认识,加深对本行业涉及的专业技术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该专业在国家发展的作用,以及该专业人才在社会中重要性,初步树立学生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尊重与崇敬感,引起学生对于专业技能学习重要性的思考,提高他们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兴趣程度。再者,在实训课项目学习中,比对工匠与和普通人员制作的项目质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和缘由,激发他们对良好专业能力的追求和向往,驱动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种借助“工匠精神”元素的运用,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初期,从“不适应、不喜欢”的状态转变为“挺有用、还不错”,较轻松地把他们领进了专业大门,让学生对这个专业从了解到慢慢产生兴趣,再到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后的认真对待……使学生逐步清晰地认识到,在学校学习地专业实训技能,与他们将来从事的岗位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重要联系,借此也提高学生对将来就业岗位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二)融合思政教育评价,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考评,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应对的体系,教育本身也沒有完善的量化考评指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极大的自觉性。就思政教育进课堂而言,主要还是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对于专业实训教学而言,教师是可以把思政教育内容带入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的,融合评价标准来引导学生遵从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

比如说专业实训课程中的平时分数核定,通常课程教学涉及作业、上课提问、考试等评价,除了这些专业知识技能相关部分评价之外,教师可以加强实训项目制作的过程性评价,把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责任意识、严谨态度、团队意识、工位整洁、值日劳动等内容也融入项目成绩分值考量中,这样既规范了学生在实训课堂上的操作行为,又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认真负责、团队协作等意识,使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热爱劳动习惯、严谨细致的生产态度等得到了良好的培养,这些评价要求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提高了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

这种程度的思政教育特点非单一化、教条化,是隐性存在,是一种“引导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其表现过程很自然,非常巧妙地结合了实训课程的学习要求,教师注重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与控制,学生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不易产生逆反心理,且通过专业实训教师的指导引导,使这些含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内容变成一种能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的学习要求,学生会自然、持续地保持接受这种信息并在行为中体现,即实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除了利用融入评价因素之余,还可以采取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比如开展分组实施项目的学习方法等。对于专业教师而言,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在完成专业教学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等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固有的教学时间和条件下,还能把立德树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实训教学质量,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共同目标。

(三)渗透思政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授课不能囿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固有的准备与信息传递,必须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接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与方法促使其达成。同理,思政教育在专业实训课程中的渗透,是否能够达到对学生德育、美育的引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方法也应该是不拘泥于某一固定模式的。

例如,有一位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表现出动手能力很强的特点,但他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助人意识,喜欢独来独往,对其他同学比较冷漠。实训课教师发现后,任命其担任课堂技能小指导,激励这位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起初该学生比较抵触,不太乐意,随着教师的“胡萝卜”鼓励加上适当的“大棒”鞭策,该学生逐渐增多了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其他同学在他的帮助下也提升了相互间的认同感。随着实践操作的增多,该生不但自我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越来越认同和喜欢上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行为,原本的个人“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中职年龄段的学生,其实是非常希望得到他人关注的一类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其搭建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在课堂上施展才能,通过这样的途径逐渐形成对待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并且在过程中收获了更多自己以为的种种“不可能”。

实训课堂灵活性强,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渗透思政教育的方法可以是上述例式,也可以是传教式。比如教师与学生交流或评价中,对学生灌输“制作要严谨,要仔细认真……”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身教”,教师要以自身行为所体现的价值观来引领学生,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传教。在实际的实训课程操作中,教师的每一个规范动作、每一个细致要求、每一次悉心帮助都是在教育学生该以怎样的态度做事做人。要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明白收获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不可有投机心理;避免不公平对待学生,即便是在小小的课堂上,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帮助每位学生扬其长,改其短,不能只把目光投注在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身上;不要小觑任何一位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学生的眼睛始终都在关注着老师,当他们身处公平公正、严谨有序、团结向上的实训课堂学习时,诚信教育、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也都在悄然实现。

三、 结语

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有问题,那么在工作岗位上,他一定不能以正确的姿态长足发展,更不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专业实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是对“思政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是培养“工匠”的启蒙阵地。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自己的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学习的“有趣”“有用”,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伟大,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规范严谨、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功能,促使教学与育人同频共振,为祖国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谷金清,陈姜庆.隐性思政教育在专业课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

[2]樊新梅.浅谈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7.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4]陈云玲.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5]韩璐.以高职思政课为依托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和具体途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4):43-44.

[6]陈曲.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4(29):169-170.

作者简介:

周飞鸣,上海市,上海电子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职校学生实训教学思政教育
浅谈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职校学生语文个性化自主学习初探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议职业学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消费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