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少儿出版领域的创新探索

2020-05-28何燕燕

记者摇篮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融合

何燕燕

[摘要]随着新观念、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传统文化也正在以新面貌、新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本文对传统文化与少儿出版的创新融合进行分析,提出新时代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中发扬传承的新命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少儿出版;创新;融合

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几项重点任务:深入阐发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少儿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初始阶段,这就决定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从少儿抓起。这一类的少儿图书数量并不繁多,由于这个年龄段的特殊性,不能通过简单的知识接触或者照搬原著进行教育和传承,而应深入传统文化这个辽阔的海洋,通过多元化的载体来创新传承形式。

一、新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解读

对于传统文化的准确概念,学术界还未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新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标签。

第一,脉络性。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不是无方向、碎片化的,它具有一定的系统脉络。我们要俯视传统文化,必须从整体出发,只有纵观全局,才能认识其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发现其背后深层次的内容和发展规律。

第二,融合性。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现在的传统文化虽然本质内容并没有脱离原有的根系,但表现形式和内涵延伸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技术手段的利用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新时代的创新思维和社会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少儿出版领域的创新探索

目前传统文化在现代少儿出版领域的创新实践数量不多,但是有其精妙独到之处,内容涵盖也非常广,这些颇具特色的图书创作背后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化和功能化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对少儿受众群体兴趣的挖掘。相信这些图书能够对传统文化在少儿出版领域中内容形式的突破有现实启示意义。

1.解读文字起源,营造情境。学好语言文字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学习的根基,象形文字的起源、变化与发展,古汉语的表达与书写,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涵义,这一系列的内容似乎无法与少儿阅读联系起来,毕竟以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还无法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底蕴。但一些出版社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文字,让孩子感受汉字演变之奇、意境之美。

如,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一书,把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用插画进行解读,把枯燥的文字知识融入古人生活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远古生活的探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为小读者带来生动直观的阅读体验。

《汉字王国》由瑞典语言学家林西莉所著,这本书从汉字的源头和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生活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文字,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书中的语言浅显易懂,传递的内容丰富而生动。

2.推出主题阅读,改编原著。近几年兴起国学热,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一点国学,让孩子去接受传统文明的熏染,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传统的四书五经与现代语言的隔膜客观存在,怎样能打破这层隔膜,使孩子真正从孔孟的语言中明白国学的现实意义?高等教育出版社独辟蹊径,将国学与教材相结合,推出不同的主题阅读,将国学中最为经典的内容分为思乡、孝亲、礼仪、自强等板块,策划了《国学读本》系列丛书,故事性强,做到让孩子无障碍阅读。让孩子感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一个个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故事中体味爱与生命、家与情感。

同样,四大名著也是阅读经典,如今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各种兴趣班较多,阅读课外图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原著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郑渊洁《童话大王讲经典》抓住这一现实契机,对四大名著中的生僻晦涩语句进行改编,既不失原著的韵味,又能让孩子轻松打好文字学习基础,成为少儿图书市场为数不多的原著改编较为优秀的读物。

3.尝试多元跨界,创新融合。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它的内容纷繁复杂、博大精深,实现内容的互通是出版创新的另一条探索途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史学,各家出版社纷纷出手,独辟蹊径。江西人民出版社邀请韩兴娥主编的《读历史学成语》以历史脉络为主线,以文言为本源,将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成语故事讲给孩子听,从历史中学成语,从成语中了解历史主线,将语文与历史学科巧妙结合,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结构性思维能力。

山东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透过地图看中国历史》貌似一本地图册,内容却十分丰富,从历史到科技、文化、艺术,再到政治、军事、城市概要等,可以透过中国地图领略中华文明的时空变迁,了解历史发展进程。其内容之丰富,画册之精美,图文之专业,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失为现代少儿出版物之精品。

4.聚焦热点话题,媒介联动。不难发现,近几年以传统文化为主打的文化益智类节目不断涌现,从2013年首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后来的《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逐渐成为大众热议话题,掀起人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同名出版物于是应运而生,在电视节目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权威解读和专家点评,让大家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深入地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中华书局出品的《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与少儿阅读接轨,同孩子们分享诗词之美,让他们感受诗词之趣。

5.形式大胆创新,吸引受众。除了内容上的创新,图像和媒体形式上的创意改变也是一种突破,3D立体图书《西游记》为立体玩具书系,采用300多个零件、600多道工序塑形,配合书中书、拉页和弹跳页设计,立体的场景和奇特的小机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震撼效果,让传统经典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相信读过此书的孩子都会印象深刻,爱不释手。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纸艺和创意玩具的技术,在形式上大胆创新,用视觉呈现引起少儿学习传统文化的興趣,从而寻找到适合少儿进行传统文化接触与学习的入口。

三、新时代传统文化少儿出版创新的关键点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少儿出版领域不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在不断追求新的突破,而传统文化在少儿出版中的运用和创新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亮点,其方式虽然多种多样,成功案例创新手段各有不同,但都做到了几个关键之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守护文化之根。传统文化扎根中华大地,它的根基就是几千年以来滋养这片土地的人的智慧、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以传统的语言和文字为载体,以传统文化所孕育的道德情感、民族精神为核心,这是现代出版人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时必须注意的关键点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2.瞄准少儿兴趣。每一个孩子都应当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文化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出版人的目标。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运用适合孩子的语言,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作品引领孩子走上一条热爱和传承之路,是我们的责任。

因此在传统文化出版工作中,要找准少儿受众的兴趣点,选择适合孩子消化、吸收的方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3.点亮时代之光。做到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就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和传承方式,与现代技术有效整合,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把握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正确的发展方向,倡导符合新时代的思想价值观,为孩子树立文化自信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利用创新出版达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浩瀚复杂的传统文化海洋中寻找适合少儿接触和学习的入口,从多方面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坚定文化自信,让孩子真正获取传统文化的滋养,吮吸鲜活的新时代传统文化气息,这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创新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