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荟萃

2020-05-28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进士界限宰相

行己有耻

【原文】

行己有耻。

【出处】

《论语》

【大意】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小故事一

钱徽烧信

钱徽,进士出身,先是在地方上任职,后被选拔进入朝廷为官,因办事有条有理、举措得当,深得唐宪宗的欣赏,被宪宗称为忠厚长者。长庆元年,他升任礼部侍郎,专门负责科举考试。礼部侍郎虽然只是礼部副长官,但因负责科举考试等诸多事宜,所以权力很大,是个肥得流油的位置,因而许多人便拼命地巴结、讨好钱徽。

杨凭是前刑部侍郎,喜欢书画古董,家里收藏了不少古董字畫。有一年,他的儿子杨浑之准备考进士,为了保证考试成功,杨凭便四处托人找门路说情,最终托到了宰相段文昌那里,便将一批极珍贵的字画送给了段文昌。段文昌也喜欢古玩字画,所以,收到杨凭送来的古董后特别高兴,便给钱徽写信推荐杨浑之,还亲自跑到钱家为杨浑之说情,让钱徽在录取时关照杨浑之。可钱徽不为所动、不买宰相的账,表示自己不会因为照顾私情而出卖公义,段文昌碰了一鼻子灰,因此对钱徽怀恨在心。

李绅时任翰林学士。他与一个叫周汉宾的考生交情很深,希望能够让周汉宾考中进士,便给钱徽写了封信,请给予关照,同样被钱徽拒绝了,因此也对钱徽耿耿于怀。

等到放榜的时候,杨浑之和周汉宾都没有中选。为此,宰相段文昌极为愤怒,便上奏诬陷钱徽选取的进士都是学识浅薄的官宦子弟。结果穆宗偏听偏信,以“凭个人私情来录取进士”的罪名,将钱徽贬为江州刺史。

钱徽被贬之事传开后,众人便给钱徽出主意,让他把段文昌和李绅写给他的书信呈给皇上,皇上看后自然会明白事情的原委,这样他就可以洗清冤屈、不会被贬出朝廷了。钱徽却表示说:“不能这样做,我只求无愧于心,得和失是一样的。做人要修身养性,谨慎行事,怎么可以拿私人书信去为自己作证呢?”说罢,钱徽便把段文昌和李绅给他的信拿出来,当众烧掉了。

【拓展延伸】

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界限。再大的海洋,也要以海岸作为界限;再大的国家,也要以边界作为界限。人自然也是有界限的,这界限就是人的羞耻心。人只要保持一颗羞耻心,就能知道什么是可耻的。知道什么是可耻的,就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了。这就是做人的界限。

“行己有耻”告诉我们,首先要保持一颗羞耻心,然后用这颗羞耻心划定自己行为的界限,不做可耻的事。钱徽就是一个“行己有耻”的人。他为人行事,心无所愧。这无愧的心就是保持了一颗羞耻心的标志。正是钱徽的羞耻心,让他不肯依从两位官员的无理要求,也正是这羞耻心,让他没有去为自己辩白,保持了内心的无愧。因此人们都称赞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

君子知耻

【原文】

辱,莫大于不知耻。

【出处】

《中说》

【大意】

最大的耻辱就是不知羞耻。

小故事二

庐革避试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庐革的人,表字仲辛,是浙江吴兴县人。他从小就熟读诗书,很有名气,被称为神童。杭州知府马亮有一次看见了卢革所写的诗句,十分赞赏,觉得他的诗句写得很好。

那个时候,正好是考试的时间。庐革所在的考区就是杭州,因此马亮就叮嘱主考官,要他们留意庐革这个人,一定要让他考上,主考官连连答应。这件事被庐革知道了,就说:“如果因为私人的托付而考取了功名,这会让我感到羞耻,我这两年就不去参加考试了。”就这样,庐革主动放弃了考试的资格。两年之后庐革才再去考试,考中了第一名。

后来,庐革又考中了进士,那年他才16岁。神宗皇帝听说庐革避试的事后,很赏识他,对身边的宰相说:“庐革是一个有廉耻、能谦让、讲道义的读书人,这样有品德的人做官,一定能造福百姓。”宰相听说后,就叫庐革做了嘉郡的太守。

猜你喜欢

进士界限宰相
间隙
过去
四进士(上)
破次元
唐朝吃饭那些事儿
宰 相
猫宰相识破谎言
材料作文“界限”导写
进士桥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