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留学生身上都有 一部厨神修炼史
2020-05-28不消停
不消停
刚到英国的前几周,我是公共休息室的常客。学院常在那组织一些活动,而活动最吸引人的部分不在于内容,而是他们提供的免费三明治和甜点。刚上完一天课的我饥肠辘辘,常会在回宿舍之前在楼下找个位置坐会儿,边点头附和着大家,边往嘴里塞那些或冰凉或甜腻的东西,谈不上多好吃,毕竟身处美食荒漠的英国,任何东西都可以塞进吐司里做成三明治,只是果腹罢了。去了几次后我发现了一位行蹤更加神秘的人——他总是抱着笔记本电脑风风火火从外面赶来,在角落里坐下后打开电脑“噼里啪啦”一顿敲。我离开前瞟了一眼,大哥口衔培根三明治,十指飞舞,屏幕上出现一堆我看不懂的代码……这是何等专注的求学精神,吾辈自愧不如,不如乖乖开火。
每周末去探索当地餐厅的心情像在坐过山车,踩雷的食物尝试了不少,也遇到过让人幸福到流泪的下午茶。除了土豆的一百种吃法外,英国菜式极其单一,于是随处可见的泰餐和意大利菜在小镇上广受好评。前者常常是我们小组聚餐的去处,性价比很高,口味也合适,后者精致度比法餐稍逊了些,但起码不会花了钱却吃不饱;而在一家号称英国东北部做得最好的国菜“炸鱼薯条”的店里,我吃到了此生最难吃的炸鱼,那味道和我奶奶炸的鳕鱼丸子简直没法比;本地人开的日料店,徒有花里胡哨的样子,味道太不正宗;市中心最大的中餐馆,老板是东北的,但怕是从川渝请来的厨子,每道菜都吃得我直冒汗……
把外食寻觅了一通后,自己下厨成了大部分留学生的不二选择。不管是时尚弄潮儿A姐,还是一心码代码的学霸小赵,最终都纷纷踏进厨房掌起了勺,从最初只会在亚洲超市里寻觅某师傅的小白,进阶到闭着眼买菜都能随便炒一炒的“厨神”。
此处不得不提我的室友怡——一个正儿八经的江南女子,来英国半年后爱上各种面食,当她从烤箱里端出焦香的新疆烤包子时,浑身散发着智慧的光辉。不必求学新东方,小红书和下厨房,就是当代留学生下厨时的Google scholar。
我其实之前就会做菜,但厨艺平平,大多是从老妈那里偷师来的,兴许也是姥姥做菜时的诀窍,就这么一点点儿传了下来。有天晚上,我突然想吃大白菜炖豆腐,念头一冒出来,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无肉不欢的我在英国竟然馋这道不起眼儿的菜。第二天赶忙去亚洲超市分别以14元和27元巨款买到一棵大白菜和一块豆腐,又问妈妈平常她都是怎么做,豆腐是否需要先煎,什么时候放调料才会更鲜……
离家千万里,最怀念的莫过于国内那口吃食,自己动手下厨,味蕾尽量给满足了,乡愁至少有了归宿。
编辑/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