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2020-05-28孙凤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种养田埂稻田

孙凤民

摘要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可取得种植、养殖的双赢。本文结合五河县实际情况,从稻虾种养准备、亲虾和苗种投放、水稻栽培和收稻收虾等方面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以供种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稻;虾;综合养殖模式;种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20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集种植、养殖于一体,在生物共生互利的作用下,实现种植和养殖的双赢。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等使用,大幅度提高稻米品质[1]。近些年,五河县积极发展稻渔的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明显,其中稻虾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现结合五河县当地实践,将稻虾综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养准备

1.1    稻田选择

稻虾综合养殖的田块走向以东西方向为最佳,要求与污染源有较远的距离、生态条件良好、有便利的灌溉条件,土壤的质地最好为黏土,有很好的保水保肥性能[1]。龙虾的养殖一般分单元进行,每单元的面积控制在2.00~3.33 hm2[2]。

1.2    开沟

在稻田田埂内侧1 m左右的位置开挖宽3~5 m、深1.0~1.5 m的环形沟,控制坡比约1∶3为宜,挖出来的泥土用于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加宽,切记土要充分拍实,避免渗水或者坍塌[2]。田埂为梯形,底部、顶部的宽一般分别为5~6、2~3 m即可,田埂的高度以超出田面80 cm左右为宜。如果稻田面积很大,则在稻田中间还要再挖宽、深分别为1.0~2.0、0.8 m的田间沟[1]。

1.3    安装防逃及进排水设施

为了防止虾逃逸,要在田埂的周围建高40~50 cm的防逃墙,材料可选擇水泥瓦、硬塑料板等,拐弯位置按照田间实际情况建成有一定弧度的形状。稻田的两侧要提前开好进、排水口,并且进水口处要安装1个双层60目左右的网袋,以起到过滤水源、防止敌害生物进入的作用;排水口的位置要求在低处,确保排水方便,并且排水口处要加设栅栏、铁丝网等设施,防止稻田内的虾逃逸[1]。

1.4    环沟消毒

稻田改造完成后,第1年环沟内要进行消毒,消毒用生石灰最佳,用量为1 500~2 250 kg/hm2,带水层(深为20 cm左右)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克氏原螯虾疾病发生[1]。第2年后因为沟内留有亲虾,应选用鱼藤精、茶饼汁或二氧化氯、过氧化物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果是老塘,则要在每年的9月、11月各消毒1次,以清除野杂鱼。需要注意的是,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不要消毒[2]。

1.5    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

对环形沟进行消毒之后的3~5 d,可以移栽水花生、伊乐藻等水生植物,面积控制在稻田面积的30%~40%。注意田面种草、围沟不种草,株距1.5 m、行距8 m,如果稻田内面积仅2 hm2左右,则控制行距为4~5 m即可。栽植最迟要在春节前完成,栽时只保留较浅的水层,之后慢慢加深。水稻收割淹水后,田面也应按上述方法移栽水生植物。投放虾种前后可在环形沟内投放水蚯蚓、田螺等有益生物,既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又可以为虾提供营养丰富的天然食物[1]。

2    亲虾和苗种投放

2.1    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2.1.1    亲虾的投放。如果稻田内是第1次养殖虾,可分批将亲虾投放在环形沟内,投放时间以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宜[1]。投放量要结合实际情况,新塘投放的亲虾量为300~375 kg/hm2,原来养殖过虾的塘投放量则为75~150 kg/hm2。按照雌雄比为(2~3)∶1的比例投放亲虾,先将虾筐浸没在水中,1~2 min后捞出沥干,之后再浸入、沥干,反复进行2~3次,让种虾逐渐适应当前的水温,最后才将亲虾放入到环形沟中。

投放亲虾要求:体表有光泽、颜色深红或者暗红、表面比较光滑、没有任何附着物[3];单只虾的平均体重超过35 g;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有很强的活力[4]。亲虾应就近选购,尽量从湖泊、池塘等天然水域中挑选,并且雌性、雄性的亲本要从不同的群体中选择。在运输中过程要将雌、雄虾分别装在不同颜色筐内,另将上方覆盖1层潮湿的水草,避免阳光直射;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5 h以内为佳[4]。

2.1.2    投放后的管理。亲虾投放后可适当投喂一些颗粒状的饲料、动物饲料等,每2~3 d投喂1次,每次投喂少量。中稻收割后进行秸秆还田,做好环沟的消毒工作,7 d后加水至淹没田面。同时,适量施用有机肥、底栖动物培养基,通过栽种水草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亲虾越冬前的稻田内水位深度以20~30 cm为宜,越冬后适当提高水深,一般超过60 cm即可。

2.2    投放虾苗养殖模式

2.2.1    幼虾投放。幼虾一般采用干法保湿运输,运输时间以5 h以内为宜[1]。幼虾投放要分批,先在3月20日前后投放1次,清明节前后集中投苗。投放标准为体长2~3 cm(幼虾数量为160~240只/kg)。投放时间选择在晴天的早晨、傍晚或阴天,防止阳光直射。投放时先用稻田水淋洗3遍,再将虾苗在稻田内水层较浅或者有较多水草的地方均匀地放入。切记虾苗放完后一定要消毒,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和预防鳃病[2]。

投放密度:对于第1年养虾的稻田,幼虾的投放密度为15.0万~22.5万只/hm2;如果稻田内饲养虾超过1年,则可根据稻田虾种的存量进行适当补苗,补苗量按第1年养虾稻田苗种投放量的60%~70%进行[1]。

2.2.2    投放后管理。当稻田内的水温在12 ℃以下时,不需要进行投喂。第2年的3月后水温逐渐升高,当超过16 ℃时,可根据田中水草及天然饵料情况选择豆渣、饼粕和米糠等进行科学投喂。

3    水稻栽培

3.1    选择水稻品种

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一般只种植一季中稻,可选择生育期短(120 d左右最佳)、茎秆粗壮、株形中偏上、耐肥、抗病、抗虫、抗倒伏且高产稳产的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为宜;此外,还要以口感、生育期等作为品种选择的重要标准[3]。

3.2    整田与施基肥

在整理稻田时,如果田间存有的虾数量多,则可采用围造小田埂的方法。从第2年开始留种,稻田自留亲虾约450 kg/hm2。在5月中下旬,当每条地笼的商品虾产量低于0.4 kg时,即停止捕捞。插秧前的10~15 d均匀地施入充分发酵的有机肥4 500~7 500 kg/hm2。

3.3    秧苗移植

移栽一般在6月上中旬为宜,移栽时保持田间浅水,采取条栽的方式,结合边行密植的方法[3]。

3.4    移植后管理

3.4.1    科学追肥。追肥时先将田间的浅水排干,让虾都集中到沟内,然后追肥,待肥料充分沉积到底层的泥土中后再灌水恢复到原来的深度。注意不可以选择碳酸氢铵等对虾有害的肥料。

3.4.2    晒田。轻晒田,当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将水缓缓放出,保持沟内一定的水位,使大多数小龙虾游到沟内;并加强水质管理,防止因水质差或温度过高而造成小龙虾发生病害。晒田结束后及时恢复水位。

3.5    病虫害防治

采用物理方法与生物防控相结合防治水稻病虫害。褐稻虱对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其幼虫会大量蚕食水稻叶片,可在稻田內悬挂诱虫灯。每年9月20日后是褐稻虱发生的高峰期,只要将稻田的水位保持在20 cm左右,基本可以达到避虫的目的。其他病虫害结合田间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防治。

4    收稻收虾

4.1    稻田排水、收割

排水时先快速将水层深度降低5~10 cm,之后排水的速度逐渐减慢,为虾在沟内、田埂上掘洞留有充分的时间。收获时,沟内的水层保持在10~15 cm。

4.2    成虾收获

捕获成虾的工具选择网眼规格为3 cm左右的地笼,确保捕获的成虾每只重量超过30 g,使个体小的虾通过网眼逃脱。每年第1季捕获工作从3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收获地笼时挑出达到商品规格的虾,其余幼虾放回稻田内;第2季的捕获从8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

5    参考文献

[1] 潘广元,孔令娟,汪新国.安徽省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16):47-48.

[2] 宣富君.“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中)[J].农家致富,2019(14):20.

[3] 丁新红,吴金龙,杨惠明,等.苏南地区稻虾连作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9(2):134-136.

[4] 杨国栋,万波,肖伟,等.稻虾综合种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196.

猜你喜欢

种养田埂稻田
田埂的底色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安徽 大力实施种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
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摇曳的田埂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