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2020-05-28张国庆
张国庆
摘要 水资源是地区生态环境发展的关键,辽西地区水资源缺乏,抓住雨季造林、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提高本地区造林成活率和质量的关键。本文对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进行概述,以期为林业工程的巩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雨季造林技术;管理措施;干旱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15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辽西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植物的耐逆境能力低,导致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1]。森林是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2]。对干旱地区来说,森林资源尤为重要。在辽西地区,雨季造林是提高森林成活率的关键,是巩固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3]。
1 雨季造林技术
1.1 育苗
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此阶段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相对比较充足,因而可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但是,此阶段气温高、苗木水分蒸发快,损伤的裸根苗恢复难度较大,因而可以采取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即采用可降解、通透性好的无纺布纤维材料。容器育苗的苗木根系完整,栽植后不需要缓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容器育苗方式在栽植时只需要挖1个小坑,可有效减缓水土流失。容器体积小,只适合根系比较浅的针叶类、阔叶类树种,如侧柏、黑松等。营养土选择泥炭土、生黄土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添加30%左右的珍珠岩,以提高土壤通透性、更好地保持水分。播种时先将营养土装入容器内,随后将容器在苗床上整齐地摆放,容器之间留空隙,在容器里戳1个小孔,播入1~2粒种子。注意多使用喷水壶浇水,不可直接大水漫灌。浇水的同时进行追肥,一般选择复合肥料,合理控制氮、磷、钾比例,施肥时将肥料溶于水中稀释成200倍液后叶面喷施,从种子出苗开始每隔 30 d左右追肥1次。容器育苗一般1年左右苗木即可用于造林。
1.2 整地
采取魚鳞坑整地的方式,此种整地方式不会对地表植被产生较大的破坏,是干旱地区用于治理坡面的有效整地方法。具体方法:结合造林设计的要求,在地表挖近似半月形穴,穴的大小结合造林的树种及栽植地地形而定,一般长、宽分别为0.6~1.0 m、0.8~1.5 m,坑与坑之间的距离为2~3 m。挖坑时将表土、熟土分别堆放在坑的上方、下方,同时捡出其中的石头,用石头在坑下部筑起高20~25 cm的堰,其对蓄水保墒有较好的作用。分别在坑上方两侧的角落各开1条小沟,以便于降雨后积蓄雨水;坑的深度根据育苗容器高度而定,以容器置于其中填土后不会露出营养土团为宜。
1.3 起苗造林
起苗前7 d浇透水1次,以增加土壤湿度,确保容器内基质紧致不松散,可以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营养土团的完整。雨季造林的时间适宜选择在7—8月,此阶段空气中相对湿度大、温度高、土壤墒情好,是干旱地区最适合苗木栽植的时间[4]。一般栽植后立即遇到降雨或连续阴天,可以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应遵循3个原则,即不下透雨不栽、不连续阴天不栽、降雨后骤晴的高温干燥天气不栽。
2 雨季造林管理措施
2.1 加强领导
雨季期间林木成活率高,造林时间较紧,导致造林任务繁重,因而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雨季造林的组织领导。设立目标责任制和应急机制,及时掌握造林进程并反馈问题。当造林结束后,要全面验收,对造林过程中质量不高、成活率低的区域要及时补植,确保地区造林任务的全面完成。
2.2 完善政策
保护林地所有者和承包者的权益性。当造林承包者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依法完善合同,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到人,签订责任状,确保承包户的造林质量和成活率达标。不同的地域采用不同的承包方式,宜林荒山荒地可采用招标、拍卖和分包等形式经营;难度大的荒山荒地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或者给予一定时间优惠,并在约定时间内达到绿化率;同时,也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社会各层次人员都可参与造林建设,实现政策与融资共同推进,保障造林效率。
2.3 强化管理
雨季造林后的管理对巩固造林成果十分重要,因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巩固造林成果,如封山育林等措施;同时,加强对林区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林区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加大林业保护的宣传力度,严厉打击毁林、放牧等违法行为,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雨季造林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造林难度不同,所以雨季造林工作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确保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质量,实现改善生态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张生贤,候维平.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林业的思路与对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1):13-18.
[2] 李桃.甘肃干旱半干旱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3):14-15.
[3] 张连翔,孔繁轼,步兆东,等.制约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5(3):1-6.
[4] 周贵臣.干旱半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