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句唐诗

2020-05-28佚名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云雨何曾标语

佚名

前不久,有一句唐诗在网络上火了。2月9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曝光后,这句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而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都贡献了不少热点。

疫情紧张的情况下,火了一句唐诗,也是意料之外。究其原因,所谓“日本对传统文化较为重视”之类的话,不只是如此。这个诗句,从来也未曾消失,在多少中国、日本的唐诗选本里都有,随手可得。这句诗之所以吸引眼球,毋宁说,是因为它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它出自唐诗,多少人从小耳濡目染;陌生,是因为在疫情当前,多少口号被冠以“硬核”的标签,被广泛传播乃至津津乐道,这种典雅的表达太另类了。试想一下,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了多少诸如“今年上门,明年上坟”“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带病回村,不肖子孙”等口号标语,出现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怎能不让人心旌摇荡?

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这种文明感,在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

从疫情发生之初的“围堵”湖北人、泄漏个人信息、家门被封闭,到后来网友爆料武汉牌照车被砸,租房户不能进小区、业主持房产证出入,等等,种种行为实在刺目。无视法律、契约,制造歧视链条,实在不是文明社会该有的景观。语言与行为,就是思维的同构之物,有的地方能挂出“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的横幅,有的人行为过激也不令人意外。

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发人深省。这种文明感,是对法治的信仰与同胞的共情,是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文明是精致的,不能在防疫的旗号下,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以“一刀切”的办法粗糙应付。文明就有它的体面。就像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无处安放。

(選自光明网)

小编有话说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句唐诗,日本人使用,中国人理解。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哪怕是千年之前的句子,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可以与之产生共鸣。可见,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

适用话题

心态;善意;价值观;社会文明……

猜你喜欢

云雨何曾标语
标语变变变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书法)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题蓑衣鹤育雏图
何曾
阳朔云雨
何曾
挑战“潜规则”?大学毕业生制造“画室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