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做好水利经济发展规划

2020-05-28卢静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利互联网+经济

卢静

关键词:“互联网+”  水利经济    发展规划

一、“互联网+”环境的特点认知

“互联网+”中的“+”,指的是依托于目前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它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部门间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产业间的交互连接,产生互动,进而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目前,“互联网+”肩负着发挥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与连接一切的六大主流特点的使命,将各传统行业带入到一种全新的发展氛围中来。具体而言:“+”实现了行业间的跨界与开放,再次重新提出新融合理念,然而想要实现行业融合,各行业就势必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社会、经济、文化等结构进行自我主动革新,同时强化人的主观创造性与能动性,彻底杜绝传统孤岛式创新,让人性决定研发方向,以顺应市场潮流,进而建立与实现分享经济,实现各行业部门及行业间连接的层次性,最终实现“互联网+”的建立初衷。

二、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水利经济发展规划的意义

水利经济,以水为载体,以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管理等为手段,产生各种经济效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生命之线,所以其具有很强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关系颇为密切;实现的水利效益主要是社会的经济效益;再加上水利各功能实现过程中,既有有形产品的产生,亦有无形产品的存在,所以其经济实现形式较为复杂;另外,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巨大,每个地区的水利经济实现重点各有不同,比如,部分地区以灌溉和供水为主,有的区域却以防洪减灾为重点,所以行业经济效益指标考量需加以区别,才能有效实现绩效的评析。

“互联网+”发展模式可谓是一项国策,国民经济基于“互联网+” 模式发展的势头迅猛,而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水利业也要转变理念,重塑模式,将互联网的在线化、数据收集、数据共享与交互运行的优点运用于固有传统行业其中,将现存的水土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综合开发力度不够、认识误区的普遍存在、发展意识不能更新、固有机制存在束缚等导致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逐一解决,进而通过重塑商业模式、革新业务体系、构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顺应“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大潮,方能实现行业的经济转型与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实现行业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大聚集。

三、“互联网+”环境下做好水利经济发展规划的举措

信息时代对传统行业各项标准都造成了冲击,亟需相关行业对发展理念进行及时更新,顺势而为。本文基于对水利经济现存问题及“互联网+”环境的六大特点考量,提出如下发展规划举措:

(一)重塑发展与环保相融合的一体化模式

水利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它的载体水资源,试想没有了载体,科技再为先进,也无计可施,所以,水利经济的发展一定离不开环境的问题,其发展应首先重塑基于环保的一体化融合理念。

相关人士应该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影响力,加大水利经济知识普及与关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宣传,让人们愈加认识到在如今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发展水利经济的时代紧迫性问题,让大众都积极参与到水利经济建设中来,建言献策,才能通过扩大影响范围,创造易于水利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进而赢得水利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除了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各地政府及水利部门也应注意在实现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制定不切实际的发展计划,同时,发展水利经济过程中,也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尽量避免环境污染。只有在人类充分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环境才能对等的给予我们足够长的时间发展,进而实现水利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信息管控。

(二)创新以市场、生态为驱动的信息化理念

现阶段,仍有部分部门由于固有认知的粗浅,固有机制缺乏活力,权责划分尚有不明晰之处,使得部分水利工程在建设、使用和后续养护中管控分离,费用支出较大,不仅没有实现经济,还无端浪费了宝贵资源。更有甚者,依旧存在部分人员抱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实幻想,得过且过,对水利设施的研发缺乏主观认识,没有长远规划。所以,遏制水利经济发展中的不良之声,对原有水利发展理念进行创新,才是水利经济发展的关键。

只有结合当下互联网背景,从市场出发,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实现水利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信息化与产销一体化,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可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即为与生态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涉足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行业,加之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进而促进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转变。

(三)优化因地制宜的水利经济发展布局

谈及经济发展,多数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利润指标,其实,在水利经济建设中,利润指标略显狭隘。在水利经济的效益评价指标中,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即水利效能指标、实物效益指标和货币效益指标三类。

水利效能指标,强调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包括削减的洪峰流量,提高排水标准,增加灌溉面积,改善航道里程等;实物效益指标,如粮食经济作物的发电量,客货载运量等;货币效益指标,涵盖减少洪涝经济损失的货币价值,灌溉增产的货币价值等,因此,各地想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改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需根据本地实际现状,切实因地制宜,拟定相符的发展政策。既结合本地特质,又将信息化与地理优势相聚集,才能产生适应当下的地区性产业发展架构,实现行业新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深挖水利资源开发力度,扩大水电产业发展比重,构建连接一切的有效产业发展形式;第二,继续加强对水资源本身的深层运用,通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积极开创设备、方法创新,在降低资源浪费比例的宗旨上,加强水资源的深加工处理,实现自身优势的深度研究;第三,利用互联网经济共享,在实现关联企业互惠协作的模式上,提高经济关联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自身的又一次革新。

(四)加强与时俱进的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即便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已普遍实现,也不能忘却人才队伍建设。基于环保理念,对思想进行创新,并对产业发展布局进行调整,每一环节,都不能单单依靠互联网而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又给人才的定义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推陈出新。传统理念下工作的人们可以给我们提供多年的经验与判断,但不能基于大数据进行适时革新,方式方法略显落伍,这里不单指员工层面,更重要的是上层干部层面,所以,要注重对人才培养,首先人才要认可并接受与互联网+模式的融合;第二,学会尊重。水利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互联网+”同样强调创新,二者融合,创新是一个切合点,实现创新,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而水利单位应当给有想法的有志人才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广阔舞台,尊重知识,尊重想法,积极鼓励创新,把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水利发展建设的实践中去,以实现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第三,高薪聘任。水利单位的內部人才建设特别重要,除此之外,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并进行定向培养,将相关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引入其中,也实现了一种新的融合,还可以避免由于长期从事水利建设的固化思维,从思考角度、技术支撑等层面多样化开拓,以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水利经济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强,高留式.“互联网+”助力水利信息化建设[J].科技视界,2016(24):264-264.

[2]龙婷利.“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经济,2016(9).

[3]董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水利经济研究工作[J].水利经济,2018,36(01).

猜你喜欢

水利互联网+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水利
经济